中国保险业进入IT产业风险投资领域研究
2010-09-03刘宝平张红梅武永祥
刘宝平,张红梅,武永祥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十几年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只是固守本行业,不利于发挥保险业现有的巨额资金的优势,也不能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当前国内IT产业风险投资领域为保险业创造了机遇.本文结合并分析相关产业特点,通过分析,提出解决措施.
1 保险业进入IT产业风投领域现状
近几年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大,保险业收入有了大幅提高.保险行业内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已趋于饱和.如何将大量资金投到获利最优行业,成为保险业发展关注的焦点.
同时,中国IT产业风险投资领域正处于发展的瓶颈.虽然IT技术发展迅速,拓展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由于IT产业投资规模要求巨大,使得许多风险投资公司望而却步.导致核心技术依然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1.1 IT产业风险投资领域的发展情况
国内部分IT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研发能力,但对高利润率区,受研发资金等限制一直被排除在外.IT产业风险投资是一个高利润和高风险并存的领域[1].进入之前,必须先要了解相关情况.
1.1.1 研发经费已实现企业为主国家为辅
研发经费投入是风险投资上游建设,大量经费投入是研发先进技术的保证.先进技术通过转化为工业产品,将给投资者带来高额利润.表1显示出中国和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差距.各国政府投入研发费用均低于企业投入,企业投入在总投资中已据主导地位.企业在我国的 R&D活动[2]中已从跟踪政策导向的辅助力量,发展为主体.落后国家投资额占到 62%左右.美国等发达国家,处于 30%左右的水平.考虑到 IT产业市场容量,中长期内不会有类似机遇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出现.
表1 几个国家政府总投入研究占开发总经费比例Table 1 Several countries'proportion of government's part to the total funds in the total capital o f investigating and developing devotion %
1.1.2 以IT为主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
IT高科技企业无论研究出了如何先进的技术,不加以转换是得不到任何利润的.在资金投入方面:许多国外的 IT业巨头认识到科技领跑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将销售额的 10%左右用作新技术的研发费用.我国多数企业投入不足 1%.现阶段个别企业开始加大投入,但由于落后较多,压力很大.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中,科技人员可达员工总数的 50%以上,而我国许多大中型骨干企业只有 10%左右.解决了经费和研发问题,并不能保证企业获得高盈利.研究成果不能及时转化,既浪费企业的研发经费,也不利于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1.1.3IT产业基础研究投资比例偏低
新的科技和科技成果的出现,主要依靠技术开发投资.技术开发投资不足,必将影响后期的转化以及工业产品的推出.
从 2002年以来,我国这一比例长期局限在 5%左右.到 2006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在全国 R&D经费支出总额中比例为 5.19%;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大多在 20%左右,日本也在 10%以上;甚至波兰、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 20%.
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的投入比例失衡,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比例结构需要调整.如,美国 2003年这 3项的比例约为 1∶1∶3,法国 2001年约为 1∶1∶2,韩国 1999年为 1∶2∶5.我国 2003年约为 1∶3∶13[3].从我国 2003年的比例关系可以发现,与试验发展上的投资相比,我国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资比例很低.
1.2 保险业进入IT产业风险投资领域的情况分析
保险业拥有巨大的资金,对经济具有稳定保障作用,可用合理比例的资金开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1 保险业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时间较短
从保险业被初步批准直到进入投资领域,用了9y时间(1998年 ~2006年).投资领域扩大到风险投资的领域,经历了 3y时间 (2007年 ~2009年).截至 2007年 6月底,保险境外投资余额折合人民币约 197亿元.投资主要集中在实业资产和金融资产为主的项目.只有数量极少的风险投资类项目.对IT产业的风险投资,目前保险业还没有涉及[4].
1.2.2 保险业资金和业内竞争,要求合理的投资点
与其他风险投资公司比,保险业对资金的安全性要求较高.现阶段保险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从表2可以看到,国内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都损失了近20%的市场份额.如果考虑保险服务费用的提升,损失的数额是巨大的.发人深思的是,市场份额巨变仅用 4y时间.保险业如不拓展赢利的来源,必然会在业内被对手蚕食鲸吞.开发新的赢利市场才可以不断积蓄力量,在保险业市场上获得新的竞争力.
从以上两方面分析可知:保险业必须寻找一个新的投资市场,提高闲置资金的获利水平.一方面化解业内的竞争损失,另一方面规避银行利率降低和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
表2 中国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前三名企业的发展变化Table 2 The first three Chinese insurance companies'development %
1.2.3 IT产业处上升阶段,高利润区依然存在
现阶段,IT产业所处的发展周期,较适合新投资主体的进入.高盈利区域已经从粗放型的组装设备等底端项目,转变到高端核心技术的研发.这一转变使得 IT行业进入门槛较高,为保险业扫清道路.也对保险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资金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IT行业的芯片研发、生产代表企业状况
芯片技术和芯片生产是 IT行业核心支柱.当前国内 3家领先芯片生产厂家,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和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均为外商独资企业,北京华虹 NEC半导体设计公司为中日合资企业.由于我方投入资金缺位,在 2003年末日本 NEC公司全资收购北京华虹 NEC半导体设计公司中的中方股权部分.目前 IT行业中,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有生产能力的企业依然是空白.
由此,中国保险业进入 IT风险投资领域,既可帮助保险业走出内部困境,又满足了 IT产业升级发展需求,这是一个双赢的机遇.
2 保险业进入 IT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保险业要进入到 IT产业风险投资领域,受到本行业、IT产业技术发展、风险投资因素的影响.
保险业不应该陷入表3所列的复杂要素矩阵关系中,分析保险业进入到 IT产业风险投资领域的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 理论研究滞后对保险业进入 IT业支撑薄弱
中国有关风险投资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开始于20世纪 90年代末期.关于风险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外风险投资模式的比较和风险投资运作机制的分析、风险资本市场功能的了解上.
表3 风险投资要素表Table 3 The factors o f venture capital
对IT产业,此类的风险投资的研究更少.虽然IT产业风险投资的广泛开展,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整体性地提高我国在 IT产业核心技术的能力.但理论研究与相关案例缺乏,使得实证研究方面得不到发展.这些不足制约了保险业进入 IT产业.
2.2 IT产业风险投资领域资金流量不均匀
在 IT产业风险投资领域中,资金流量的非均衡性突出,特别是项目建立初期、技术攻关阶段、主设备更换阶段、新技术应用阶段.这 4个阶段的资金需求量非常巨大.例如投资项目中的主要设备到了更新换代的阶段,如果不及时投入资金,不仅会影响到产品的销售,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2.3 对于现有高素质管理人才使用不当
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几十年教育发展,培养了数量巨大的管理人才.保险业的优势是具有极高的风险控制能力,汇集了国内顶尖的风险评估专家团队,但在管理和 IT专业方面却较欠缺.不解决人才问题,完全靠国外引进是不现实的[5].
2.3.1 高级管理人才被低级的日常事务所羁绊
调查显示,现阶段国内保险业内的高级管理人员,95%以上都忙碌于低技术含量的现有客户维护工作.而中国保险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也多是不计成本的价格大战.高级管理人才的工作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被大量日常事务所羁绊,必然导致没有精力研究行业的发展、国家的政策导向等重要问题,思维能力和管理水平都得不到提高.用千里马拉牛车现象,现阶段在国内企业中屡见不鲜.
2.3.2 高级管理人才缺少孵化的工作环境
保险业将新员工都先配置到销售第一线,从事几年的保险销售,而保险销售的低价策略又不利于人员积累专业知识.这一阶段的工资较低,使得许多人才在困境中脱离了保险业.低技术含量的工作不能实现高级管理人才需要的工作积累.只有可以发挥员工专业优势、技术特长、思维特长的专业性的工作才可以培养出高端管理人才.国内的许多企业都想引入高端人才,而引进后如果没有提供合理的发展空间,只会浪费企业和社会的资源.
2.3.3 高级管理人才被捆绑式统治束缚手脚
唯命是从,不利于部下学会独立思考.高级管理人才很难用这种方式造就.一个只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或是很好的命令执行能力人,并不能成为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必须对技术发展、经济走向有准确的预见性,同时还有魄力在重要时刻或危机关头,引导企业走出困境,带领企业踏上成功的大道.而这种判断力、决断能力、引导能力不是通过捆绑式统治可以培养出来的.一个事事请示、唯唯诺诺的企业管理者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高级管理人才.
2.4 有关IT和风险投资管理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保险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稳定器作用.风险投资却是一个需要承受巨大风险的投资领域.有关 IT和风投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只能从借用原有法律体系类似的条款.相关法律法规:《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保险法》、《担保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银行法》、《养老基金管理条理》、《物权法》及知识产权法规等.
保险业有严格的监管,相关法律不健全,结合掌握保险政策和 IT技术特点、风险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 IT专业性法律人才的欠缺[5],加大了保险业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复杂性.
2.5 对IT产业风险投资项目,财税支持不足
从 IT产业看,在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政府既直接出资参与[7],同时采用补贴低息或无息贷款信贷担保和税收减免以及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扶植 IT产业风险投资快速全面的发展[8].
而我国还缺乏相类似的较全面的政策税收环境,特别是对于具有独特性质的 IT产业风险投资领域.虽然国家对高科技已经有了一定的扶持,但是并没有区别对待 IT高科技企业中高风险类型的项目.此类投资项目,银行贷款也没有对其给予特殊的政策倾斜,政府担保贷款就更无从谈起了.IT产业在技术研发阶段,资金需求量特别巨大;在市场推广阶段,销售成功后的资金回流速度也是惊人的.因此在扶植政策中,必须研究解决.
2.6 IT产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有待完善
与失败的风险投资项目相比,盈利项目退出相对顺畅.但在 IT风险投资领域内,退出机制却是困扰保险业的一大难点[9].需指出的是,由于 IT项目投资额巨大,风险高令许多企业望而生畏[10].即使是对流动资金非常充裕的保险行业,数额也是巨大的.我国虽在《破产法》中规定,“本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可对全民所有制以外的其他形式的企业法人(包括新出现的风险企业)并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给予保护.现阶段如以成立公司为经营主体,规避风险,仍存许多难点问题.
3 保险业进入 IT风投领域的措施
我国对于高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为保险业进入 IT产业风险投资拓展了空间.通过分析IT产业风险投资状况和保险业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于保证保险业高效地进入 IT产业风险投资领域.
3.1 加强理论研究,坚持资金安全的原则
理论研究需要保险业主动和国内的风险投资研究机构和 IT业内的专家协作来共同完成.这一部分的研究经费,保险业应该主动承担.保险业提供资金来促进研究成果的出现,研究成果也将会指导保险业在 IT产业风险投资领域的发展.
理论研究都要以保险业的资金安全原则作为研究的第一前提.因为保险业的资金具有很强的社会经济稳定的功能.资金风险或风险控制不力,将可能影响到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当保险业内的赔付风险加大时,做好撤资安排.此时相应降低 IT产业风险投资的资金比例和总量,做好投资项目的撤资计划,避免资金链断裂,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当 IT投资项目较多,保险业选择空间加大的时候,面对风险高低不等的项目,原则上应选择相对风险适中、投资回报率高、资金回收期短的项目.特别是对于风险度相近或相同的投资项目,资金回收期越短,越应该优先考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各竞争因素将变化或增多,原有优势会部分丧失,所以投资的时间因素应重点考虑.
3.2 准确预测资金流量,合理供给资金
对于 IT产业风险投资领域,以下的 4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是巨大的,即使是对于希望借助上市融资的项目,也是如此:
1)项目建立初期:世界顶尖的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只有靠企业自己投入资金研究才可以获得.所以项目建立初期需要的资金是巨大的.这些资金主要应用在新技术的开发、产品的中试和主生产设备的购入或研制上.
2)换代技术研发中期:IT产业中的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上个世纪的技术研究周期普遍的认为是 36个月,到了本世纪已经加快到 18个月了.换代技术的研发需要的资金量,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将是主要的投入方向.
3)主设备更新换代阶段:许多主生产设备不会在 1a或是 2a内就被淘汰,但是一旦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这部分资金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且需要快速更换.
4)新技术应用阶段: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局部技术改造,花费资金较少.但如需更换全新的工艺或技术,资金消耗就将较多.这里既有人员的技术培训费用,也有新模具的制造,或是部分更新设备,甚至于主设备的全面更新.
从以上 4个阶段的分析可以发现:保险业在进入 IT产业风险投资领域的时候,需要准确的预测出各个资金使用高峰的到达时间,并且计算出必须的资金使用量,据此做好资金的筹措和销售资金的回笼,避免资金断流的出现.
3.3 立足国内,充分挖掘潜在的高端人才
IT产业涉及的专业比较多、技术等级较高、资金量大、研发生产设备造价较高.而保险业投资 IT产业风险投资项目,追求的是 IT产业中利润率最高区域.在技术、资金、管理上的人才需求上,矛盾更加突出.不仅需要一批 IT产业内的专才,还需要一些懂专业掌握风险投资管理的跨专业人才.完全靠引进,国内企业还负担不起国际人才的酬金额度.如果勉强引进此类人才,他们对于国内环境(团队管理、文化习惯、政治法律、经济规律等)和企业条件(技术水平、设备仪器等)是否适应,也是很大的未知数.引进人才不适应国内环境的失败案例,要求挖掘国内的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广泛地挖掘人才、大胆地使用人才、坚定的依托本土优秀的人才,才可以培养出属于中国的高端人才.
3.4 促进法律的健全,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
健全的法律需要立法机关的支持,更需要企业运营实例的推动.随 IT产业风险投资项目的发展,管理模式必然出现多种多样的选择.对于小型保险公司:出于成本考虑,建议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 IT产业风险投资部.对于大中型保险公司:建议采用集团经营方式.此方式的优点在于:可实现各子公司业务互补,企业间资金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流动到盈利最好的行业和部门,同时专业人才可以集中使用,可避免独立承担日趋高涨的薪酬费用.此类经营方式适于多目标战略企业(见表4).
表4 管理模式列表Table 4 Themodels of management
3.5 建立IT技术保护体系,为政策出台打基础
支持政策的出台,必须是建立在对于某一类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上,且经济现状提供了出台政策必须的技术支持.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具有高科技性质的 IT产业风险投资项目是特别重要的.而现阶段来看,这方面的工作还须要加强.高技术虽然可以通过技术专利来实现一定的保护.但是由于 IT产业的独特性,这一保护还不够.
3.5.1 建立关于IT新技术的认定评估机制
通过这个机制,可以对 IT风险投资项目和普通的 IT投资项目加以区分,更为企业开发的新技术提供保护的依据.避免其他企业通过改头换面的方式,非法占有应该属于技术开发企业的利润.在 IT产业中,建立一种操作性强的新技术保护机制,培养一种新技术高利润的发展氛围,既保证了开发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保证了我国 IT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以后国家对 IT产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打下良好的基础.
3.5.2 建立关于IT新技术的技术保护法律体系
IT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具有整体研发费用高,而软件部分复制模仿简单的特点.它的核心技术有些是程序运行内核,有些是元器件的生产工艺等.侵权方式的多种多样,要求必须有规定严密、分类详细的法律体系来保证.如果解决不当,短期看,将使得一批走在技术开发前列的企业获得不了应有的利润厚度;长期看,将阻碍把资金投入IT产业风险投资领域的力度,更会打击投资人的信心.
3.6 保险业投资的资金退出机制选择
没有退资就没有投资,退出机制不畅通必然会阻碍融资、投资的引入.融、投、退是一个循环体系,只分析单个环节是没有意义的.前 2个环节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少,问题多集中在资金退出.在合理分析融资、投资、退资,突出解决退资机制.
在以融资、投资和退资 3要素组成的循环体系中,要素协同关系取得平衡,可以有效控制保险业进入 IT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每一要素,其内部又会受到 3个子因素的影响.3个子因素是:确定因素、不确定因素、风险因素.这就形成了双层协同关系体系.
3.6.1 协同循环体系平衡面的关系
这是第 1层协同关系体系.从 3个方面,围绕项目的成功为核心,来突出 3个环节对于它的影响.这3个方面分别是:融资对于项目成功的影响、投资对于项目成功的影响、退资对于项目成功的影响.三者间产生了关联影响的协同作用.确定项目达到临界区域的度量,以保证项目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表5中可以看到:在融资阶段,比例达不到项目投资计划的一定比例的时候,他对整个项目的影响是最大的;在投资阶段,投资的额度很快把融资积累的资金消耗掉也是极端危险的;在退资阶段,资金退出太快,会把项目宝贵的流动资金吸干,从而出现杀鸡取卵的悲剧.
表5 3要素数据区间表Table 5 The data areas of three venture capital factors
表5显示出,在所定义的数值范围内,不同数值会导致协同关系要素曲面的倾斜角度不同.而处于合理的整体安全的区域的时候,融资额度相对较高,而投资额相对较低,退资额也适度.一个成功的项目可以实现多方利益最大化,一味强调节约成本融资太少,或是为了加快建设进度急速投资,或为了规避全部风险迅速退资,对整体利益最大化都是不利的.
3.6.2 支撑保障要素体的平衡
第 2层协同关系体系,是 3要素内部所受到的影响.以融资为例来说明这一层的协同关系体系.融资的协同影响主要是指:确定因素对融资的影响、不确定因素对融资的影响、风险因素对于融资因素的影响,以及 3个因素间的关联对于融资的影响.设定3个子因素的数量总和为 10,10表示的是支撑稳定界值体.3个子因素所占数值的多少,将决定融资因素是否成功.临界数值分析详见表6.
表6 3子要素临界值列表Table 6 The critical data of factors of three son venture capital factors
从表6中看出,当确定因素有 5个时,危险因素有 4个,即使 1个不确定因素发展为危险因素,那么整体的看支撑稳定界值是以确定因素为主要支撑的,则融资系统仍然是安全的.而当确定因素只有 3个的时候,危险因素已经达到了 6个,即使剩余的 1个不确定因素最终转化为确定因素了,也不能改变支撑稳定界值的危险特性为主的性质,则融资系统必将是危险的(为简化问题复杂性,假设 3类因素影响能力绝对数值相同).
图1 第 2层协同关系因素影响雷达图Fig.1 The factor's Radar plane of second class in concurrent system
从图1中,可以看出每个要素的影响因素中危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越少,就越容易准确判断要素状态及其影响能力的具体值,对于第 1层协同关系的支持就越有利.而第 1层协同关系确定的范围,也就是最优化的安全区域内部的变动越小,越利于协同关系的确定,为以后的调整提供依据.
3.6.3 投资退出机制的建立
退出机制一方面为风险资本提供持续的流动性,也保障了风险资本的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的投资退出机制还不成熟.通过研究发现,国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非常多的资金退出模式.其中比较常用的 9种形式,较成熟的退出模式有 6种.本文选择了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的这 6种退出模式.通过表7,可以看到国外现有 6种机制中:依托资本市场的有 2种,2种依托了风险投资公司,另外 2种依靠的是一般的公司.
表7 风险投资 6种退出方式比较Table 7 The comparison in the quite mode of the venture capital
通过研究比较可知:6种方式中,易于管理的是第 2种方式、第 3种和第 4种方式,比较灵活的却是第 5种、第 6种方式 .第 2、3、4种方式的有效执行需要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鉴定.第 2种方式受到股票市场的整体控制,价值和价格符合股票市场的运行规则,产生的问题会较少些.而对于第 3种、第 4种,结合 IT产业资产中一大部分涉及知识产权的价值,易产生较大的纠纷,所以这2种方式需要政府引导和管理.
现阶段国内的股票市场越来越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较合理,法律体系较健全.所以建议对于不同投资额 IT产业投资项目,建立不同上市机制和相应板块,即方便管理,又拓宽了融资渠道.
4 结束语
针对当前 IT产业风险投资领域为保险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结合 2个行业发展现状,对保险业进入 IT产业,提出应对措施:加强理论研究,坚持资金安全(当保险业内的赔付风险加大时,做好撤资安排);准确预测资金流量,合理供给资金,特别是在项目建立初期、换代技术研发的中期、主设备更新换代阶段、新技术应用阶段;立足国内,充分挖掘潜在的高端人才,促进法律健全,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完善 IT技术保护体系,为产业政策出台打下基础:1)建立关于 IT新技术的认定评估机制;2)建立关于 IT新技术的技术保护法律体系;保险业投资的资金退出机制选择:1)协同循环体系平衡面的关系,2)支撑保障要素体的平衡,3)投资退出机制的建立.
[1]余志成,李宜凌.我国保险业转型期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生产力研究,2007(9):34-36.YU Zhicheng,LIYiling.Problems and Strategi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J].Productive Forces Research,2007(9):34-36.
[2]郝佳,范强华.关于我国保险资金最优投资组合的实证研究[J].海南金融,2007(8):26-32.HAO Jia,FAN Qianghua.Empirical Study in the optimal portfolio of China's insurance funds[J].Hainan Finance,2007(8):26-32.
[3]韩宇.加强基础研究,创造新的知识[EB/OL].(2006-02-14).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4103638.html.
[4]方琼.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J].产业市场,2008(5):32-33.FANG Qiong.Developmentstatus and trends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J].Domain Market,2008(5):32-33.
[5]陈毕生.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J].经济与管理,2008(1):47-49.CHEN Bisheng.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rategies of China's venture investment[J].Economy and Management,2008(1):47-49.
[6]房汉廷.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中的七大问题[J].中国科技论坛,2007(4):67-78.FANG Hanting.Seven problem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venture investment[J].China Technical Forum,2007(04):67-78.
[7]CHRISTIAN K,SOREN BN.Public policy for venture capital[J].International Tax Public Finance,2001(8):557-572.
[8]戴志敏.国际风险资本运作、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 [D].杭州:浙江大学,2005:27-28.DAI Zhimin.The capital market systemresearch based on Inter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operation,exit and multi-level model[D].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2005:27-28.
[9]MASON CM,HARRISON R T."Is it worth it?The rates of return frominformal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3):211-236.
[10]封化.现阶段我国政府在创业风险投资发展中的公共政策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5):150-158.FENG Hua.The present public policy research about poineering risk investment in the developmentof our country government[J].MarketWeek ly,2008(5):15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