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0-09-03江西省铜鼓县水务局曾明成
江西省铜鼓县水务局 曾明成
铜鼓县被列为2006-2008年全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建设县之一,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建设的实施,不仅解决了项目区农民的烧柴问题,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使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得到了实惠。试点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初见成效。
一、试点区基本情况
1.项目建设任务
铜鼓县2006-2008年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任务为:新建代燃料电源点赤洲水电站,装机容量1300千瓦;解决项目区港口乡5个行政村,1380户,5326人口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问题,户均代燃料装机0.913千瓦,代燃料到户电价每千瓦时0.35元;巩固和保护退耕还林面积124公顷,天然林面积643.3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336.7公顷,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114.7公顷。
2.代燃料电站建设
赤洲水电站位于修河干流铜鼓河段港口乡赤洲村境内,距铜鼓县城63公里,离港口乡镇4公里,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4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146万立方米。电站装机3台,总容量1300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520万千瓦时,总投资1080万元。工程于2007年9月开工建设,2009年7月底竣工发电。
3.项目区建设
项目区位于铜鼓县西北部的港口乡,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相对集中,农民生活能源主要靠烧柴。港口乡辖5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1380户,涉及代燃料人口5326人。要求做好项目区内涉及农户的有关基础工作,对代燃料农户、人口进行登记造册,调查核实用电基数;落实村、户的森林植被保护面积;在项目区成立由代燃料用户和港口乡政府及相关部门组成的“小水电代燃料用户协会”,明确其职责是对代燃料项目区建设、运营以及对禁止砍伐、保护生态环境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项目区共新建10千伏线路15.2公里,改造低压线路42公里,增加配变容量1200千伏安。
二、试点区建设主要成效
1.保护了森林植被,生态效益显著
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农民祖祖辈辈“煮饭靠烧柴,取暖靠木炭”,导致项目区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户实现以电代燃料,做饭取暖省时省力又卫生安全,经济上也能承受,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强,将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据测算,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后,项目区每年减少薪柴用量6900吨,可实现生态保护面积1104公顷,其中,巩固退耕还林面积124公顷,保护天然林面积643.3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336.7公顷,保护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114.7公顷,减少有害气体及污染物排放8842吨,生态效益显著。
2.改善了生活条件,社会效益明显
铜鼓县在小水电代燃料建设过程中,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农村扶贫、卫生、交通、水利等有关资金,围绕“五改、五通、五化”扎实开展工作,从而带动了农村相关事业的发展,使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共增加和改善乡村公路51公里,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2500人,改厨920户,改厕、改圈1110个。农民改变了砍柴烧饭的传统生活方式,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日子,因烧柴引发的火眼病、肺气肿和呼吸系统疾病明显减少。农民家里更干净卫生,灯更亮、路更宽、水更洁、心更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过上了现代文明生活,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促进了结构调整,经济效益初显
随着代燃料项目的建成并开始发挥效益,项目区小水电装机容量可达4000千瓦,为项目区提供优质电能,满足用电负荷发展的需要。代燃料电站地处负荷中心,可就近上网供电,直供到户。代燃料项目建设解放了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竹木加工,养猪、养羊等畜牧产业发展起来,实现劳动力转移人数达700余人。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民增收的基础进一步夯实,项目区经济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三、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关系,确保代燃料建设顺利进行
(1)加强组织领导,为项目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为使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铜鼓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副县长、政府办主任、水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铜鼓县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工程技术、综合协调、宣传发动、财务管理、新农村建设指导五个工作组,各组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县级有关部门和项目区党委、政府抽调的都是精兵强将,坚守项目区,带领群众开展工作。县政府出台了《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试点项目实施办法》,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对项目区乡政府和重点责任部门下发目标责任书,奖罚分明,做到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形成了组织严密、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管理体系,确保了代燃料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2)积极筹措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铜鼓县是革命老区,山区小县,经济欠发达。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需要一定的配套资金投入,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一项“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民谋利”的“惠民工程”,铜鼓县义无反顾地抓紧、抓好、抓实这项工程,通过国家补助一部分,县里配套一部分,社会个人融资一部分,农民入股一部分,银行贷款一部分的“五个一部分”筹措方式,基本保障了项目建设资金及时到位,确保了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
2.建立体制和机制,加强代燃料项目管理
(1)代燃料电站管理
赤洲水电站作为代燃料电站,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领导和监督;电站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保本微利”的管理运营模式,由代燃料项目法人履行管理职责;代燃料电站实行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三权分离的管理机制。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和办法,行使所有权,监督国有资产。赤洲电站为项目法人,行使国有资产经营权,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代燃料电站及配套发供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进行管理,保证代燃料电价安全、可靠、经济,提供代燃料电力、电量。使用权量化到代燃料农户,通过代燃料用户协会的形式,对代燃料电站的建设、运营、保障供电和代燃料户用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从根本上解决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电站并网试运行以来,根据国家有关规程及电气设备的性能,制定了电站正、副厂长职责,运行值班长职责,值班员、技术员等职责,建立了“三规八制”及有关规章制度,规范了技术档案管理。
(2)代燃料供电管理
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供电,采用借网供电方式,具体抄、收、核表和用电管理工作则由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港口供电所负责。按协议代燃料供电过网费为每千瓦时0.15元,代燃料到户电价暂定为每千瓦时0.35元。
制定严密周到、切实可行的电、气、煤多能互补方案,解决非正常停电情况下代燃料户的生活用能问题,消除项目区农民的后顾之忧。当代燃料电站在枯水期电力、电量不足时,由县供电部门采取合理调度、停用或调整部分高耗能企业用电的措施,调剂余缺,优先满足小水电代燃料用电,使项目区小水电代燃料用电保证率达到或接近100%。
对小水电代燃料户用电实行一户一证管理,严格执行用电监督与稽查办法,并实行代燃料用电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制度。代燃料户需加入代燃料用户协会,协会与供电部门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的意义和作用,调动广大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并向代燃料农户传授安全用电知识、规范用电行为。
3.代燃料电费让农民用得起
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873元,户均年纯收入10056元。据初步测算,项目区年代燃料总用电量为165.6万千瓦时,户均年代燃料用电量为1200千瓦时,按目前暂定的代燃料到户电价每千瓦时0.35元计算,项目区户均年支出代燃料电费420元,占年纯收入的4.18%,与代燃料前户均生活用燃料年支出费用595元相比,可节约175元。项目区农民对小水电代燃料电价完全能承受。
4.项目建设的几点启示
(1)广泛宣传,典型引路,代燃料项目家喻户晓
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全县特别是项目区宣传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性质、目的、意义和产生的巨大效益,使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配合工程的实施,让项目区群众明确代燃料户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夯实强有力的群众基础;二是从有关部门抽调宣传骨干,到项目区走村串户,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活动;三是基层干部定点包户,算账对比,逐户宣传项目的好处。通过宣传,在项目工程建设中,群众积极支持配合,投工投劳,在涉及工程征林、征地及淹没补偿等方面没发生任何矛盾和纠纷,确保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四是积极向试点区宣传并推广本县“大段镇红苏村98户农民入股投资建设小水电站9座,农民每年人均分红达4000元”这一以电富民的典型项目,讲明小水电投资的风险、收益及意义,让农民自愿入股。仅赤洲村148户农民以山林、土地作价入股或现金入股方式筹措资金200万元,解决了代燃料电源工程部分建设资金,既使水力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也为试点乡农民找到了一条持续增收的好路子。
(2)出台政策,制定措施,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为使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顺利实施,铜鼓县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试点项目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规定了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各项优惠政策和便民措施,推进了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作。制定了小水电代燃料电站执行6%增值税的税率政策;代燃料用电实行低价、保质、足额、优先供电的政策;实行地方配套资金对特困代燃料农户给予适当补助的政策;对代燃料电站上网电价实行优惠的政策等。在这些政策的激励下,项目区群众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了起来,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3)巩固成果,实现增收,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试点项目所在地—港口乡是退耕还林重点乡,山青水秀,森林茂密。铜鼓县紧紧依靠这些基本条件和地方优势,以小水电代燃料建设为龙头,组织引导农村开辟新的生产经营门路,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确保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一是引领当地农民入股电站建设,取得红利收入,并形成长效增收机制。据测算,仅赤洲村148户农民每年从电站中可分得红利18万元,人均年增收245元;二是实施以电代燃料后,减少项目区农民砍柴的辛苦,节约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转移700余人,可增加农民收入近500万元;三是办起了草食养羊等畜牧业,发展10家养猪、羊等示范户;四是办起了竹木加工业等等。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民增收基础得到夯实,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小水电代燃料的成果就会不断巩固和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1.资金渠道少,国家投入不足
铜鼓县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建设共需要投资1241万元,其中国家资本金为220万元,仅占总投资的17.73%,其余完全靠社会、个人集资,项目区农民参股和银行贷款解决。虽然采取了积极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也只筹措到代燃料电站工程建设所需资金1080万元。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区建设除由县供电部门结合农网改造任务完成部分输变配电设施改造外,代燃料进户线、表计、炉灶改造和困难户的电器具购置补助等资金还没有得到解决。国家投入不足,项目区群众受益面窄。
2.水电价格偏低,建管压力大
一方面,由于国家资本金投入严重不足,项目建设资金筹集困难,代燃料电站建设压力大;另一方面,国家水电法规政策相对滞后,农村水电建后管理压力大。目前,铜鼓县小水电上网价格在0.23~0.25元每千瓦时,价格偏低,以已建成的代燃料电站为例,按现行这种投资结构加上借网供电要支付的过网费测算,电站运营保本微利有困难,而价格偏低,投资结构不合理,也对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实施带来困难,对电站的长期营运不利,项目区农民长期受益也将受到影响。
五、几点建议
1.加大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实行股权控制
水电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资金作为水电专项资金,对铜鼓农村水电发展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建议水利部进一步加大水电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建设的中央投资比例,加强与财政部门协调,联合出台水电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授权水行政部门负责资金管理和产权管理职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群众享受到最大实惠。
2.尽快出台《农村水电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政策
加强建后管理指导,允许代燃料电站形成区域水电网,直供到户,从而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成本开支,同时对代燃料电站实行特电特价政策,为代燃料电站长期运营提供更好条件。
3.将电站技改纳入电气化和代燃料项目范围中
在加大新建电站投资力度的同时,建议将老电站技改纳入到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实施范围,明确国家投入以股权方式进入,收益由当地农民共享,实现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