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窦娥冤》为例浅析“大团圆”结局在中国古典悲剧中的合理性存在

2010-09-02葛璐萌

文学与艺术 2010年4期
关键词:窦娥冤图景古典

葛璐萌 曹 薇

在中国古典戏剧文学中,不少剧本就其戏剧冲突来说是悲剧性的,但悲剧冲突的结果却常常被加上一条“光明的尾巴”,以大团圆的形式作为结局。这种文学模式为近代以来的许多研究者所贬斥,包括王国维、鲁迅、胡适、朱光潜在内的许多学者都对这种“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①的大团圆结局持批判态度。

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审视这一中国古典叙事观念,它也同样具备存在的合理性:它的存在并未消解作为悲剧要素的矛盾冲突,而是一种体现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悲剧形式。作为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世界图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也是作家身为儒者的矛盾悲思的一种集中反应。

一、悲剧仍然存在

不少对大团圆结局持绝对否定态度的研究者提出:大团圆的结局使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没有产生真正的悲剧。因为团圆的形式不符合悲剧的本质特征,它从根本上把戏剧情节冲突解决了,从而消解了悲剧作为存在的可能性。

从悲剧创作实践的事实来看,悲剧的确往往以不幸的结局收场,但这只是悲剧的现象而已,对悲剧本质的界定不应当只以现象为依据。同样,大团圆的结局也只是现象,对中国古典戏剧中是否存在悲剧的论断必须以悲剧的实质为依据。

悲剧的不幸结局是冲突发展到相当剧烈的程度而又无从解决的结果,不幸的本质就是矛盾的不可解决,这种矛盾不可解决的永恒性才是悲剧存在的基础。

悲剧还在于读者的体验。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是经典性的:“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导。”②悲剧作品存在于读者的体验之流当中,这种体验包括怜悯、恐惧、焦虑、绝望等等。《窦娥冤》的情感基调是沉郁的,窦娥一生的悲惨遭遇充分引起了读者(观众)的悲悯,窦天章出卖女儿、张驴儿父子对窦娥的欺侮、太守的昏庸腐败这些情节在使读者(观众)感到愤怒的同时也观照出他们内心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无奈。这种感情基调不会因窦娥冤屈昭雪的结局而被颠覆,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会让读者(观众)在一时的欣慰过后陷入更为深刻的悲剧体验之中。

因此,尽管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古典戏剧的悲剧性也并未被消解,因为构成悲剧的矛盾冲突还在,读者(观众)的悲剧体验还在,大团圆的结局并没有削弱戏剧的艺术表现力和悲剧价值,这是大团圆结局在中国古典戏剧中得以合理存在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

二、世界图景中的必然

叙事涉及的是具体的、特定的行动,而在每个具体的故事背后还存在着使行动得以合理进行的逻辑背景,这就是作为叙事背景呈现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形成不同的世界图景。③

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落后文明统治先进文明的特殊时期。社会整体氛围是相当压抑的,人民承受着巨大的苦难。当代学者普遍认为这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在于“概括了整个元代的黑暗统治,以及贯穿这个统治的横暴、贪婪的生活现实”④,整部戏剧的世界图景从整体上说是黑暗和痛苦的。那么,全剧结尾处窦天章出面平冤惩恶,在今人看来不过是大团圆式的矫饰和“光明的尾巴”,对当时的人来说却是他们的世界图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大团圆的结局代表着“天道”的作为,“天道”的存在使任何现实的痛苦和罪恶都变成一种偶然。大团圆的结局正是他们以虚幻的方式求得的一种心理补偿。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民众缺乏西方文明的宗教性救赎,现实世界中的紧张感、恐惧感无从疏导,因此他们寻求于戏剧中的大团圆结局作为一种心理安慰是可以被理解的,这种结局是他们世界图景中的必然存在。

三、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特征

中国传统悲剧追求的是一种“哀而不伤”的审美境界,这也是符合中国传统的“中和之美”的审美追求,西方悲剧表现的人的苦难、命运的盲目、神的残忍以及结局的悲惨,是中国人所不能容忍的。

但是这种形式上的中和之美并没有冲淡整体的悲剧意蕴,而是以极平淡的形式表现深刻的悲剧体验,如梁启超所说的“其外愈达观者,实其内愈哀痛、愈心酸之表征也”⑤。

窦娥的冤情昭雪给了观众以心里安慰,但是这种迟来的公正不能挽回窦娥的生命,更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公正。最具有悲剧意味的是,我们不能把这种祈求社会公正、道义得以伸张的期望寄予现实中的任何一个人,只能寄托于虚无的“天道”。主人公所遭受的苦难和经历的伤感经验,以抵消悲剧气氛的方式结束,但是又酝酿出更深层次的悲剧感,达到了中国传统诗学所提倡的“哀而不伤”的审美境界。

四、对“大团圆”结局的再认识

作为文学艺术最高形式的悲剧,在中国的文学领域一直没有被概念化地提出过,直至近代以来我国学者从西方引进悲剧理论,我们才重视起对悲剧的理论性研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中国古典戏剧的大团圆结局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许多学者由此认为中国没有产生过真正的悲剧。但是透过大团圆结局的表象,从悲剧形式去深入剖析悲剧本质,可以得出,中国古典戏剧中以大团圆为结局的这些戏剧,包括《窦娥冤》《赵氏孤儿》《长生殿》《汉宫秋》等在内,都是经典的古典悲剧作品,“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⑥。

中西文化本身就存在着巨大差异,反映在悲剧创作领域亦是如此。虽然大团圆结局与西方殉道式的悲剧形式方枘圆凿,但它根植于中国传统古典戏剧之中并作为经典传承至今,是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红楼梦>之美学上价值》,《王国维文集》第一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10页。

[2]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63页。

[3]参见高小康著《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6页。

[4]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上卷,中国戏曲出版社,1980年版,168页。

[5]参见任讷《曲海扬波》卷一。

[6]王国维:《元宋戏曲史·元剧之文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99页。

作者简介:

葛璐萌(1988- ),女,汉族,河北安平人,本科在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对外汉语专业07级本科生

曹薇(1989- ),女,汉族,新疆阿勒泰人,本科在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对外汉语专业07本科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文学评论

猜你喜欢

窦娥冤图景古典
Game of Drones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窦娥冤》人物悲剧命运探究浅析
品味元杂剧《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征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