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测血压与踝臂脉搏波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0-09-01陈为君董瑞芬李景霞
陈为君 董瑞芬 李景霞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电图室,上海 200032)
高血压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高血压损伤的主要靶器官是动脉血管,动脉血管从血管弹性下降到发展为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致血管狭窄,甚至斑块破裂、脱落致血管腔完全闭塞是一个漫长的、渐进发展的过程。姜一农等[1]在高血压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早期评价中指出,高血压患者早期动脉功能的检测对于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血管壁病变,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有重要意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可反映大动脉和中动脉系统的僵硬度。PWV越快,动脉僵硬度越高,弹性越差。作为反映动脉弹性功能改变的无创性方法,PWV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成为目前心血管疾病无创检测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版)[2]已经将PWV检查项目作为高血压病患者危险度分层检查评估指标的常规要求之一,并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应按常规要求完成此项目的检查评估。本研究通过测定402例体检者的血压和PWV,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和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09年10月—2010年5月,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常规体检者402人,其中男性266例,女性 136例,平均年龄为46.92±10.15岁。病史记录中无明确高血压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糖尿病及肾脏病史 。
1.2 方法 受检者静坐放松休息5 min,取坐位测量血压值。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欧姆龙科林-BP203PRE-III)检测体检者左和右踝臂脉搏波速度,平均为PWV。根据对年龄和性别的矫正,以PWV≤20%预测值提示为正常,20%预测值<PWV≤30%预测值提示为动脉轻度硬化,30%预测值<PWV≤50%预测值提示为动脉中度硬化,PWV>50%预测值提示为动脉重度硬化。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 13.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3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因未检测到PWV>50%预测值者,故将受检者分成 3组进行相关资料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WV≤20%预测值组与20%预测值<PWV≤30%预测值组以及30%预测值<PWV≤50%预测值组这3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BBP)彼此之间有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体检者临床资料比较()
表1 3组体检者临床资料比较()
注:与20%预测值≤PWV<30%预测值组比较,*P<0.05;与30%预测值≤PWV<50%预测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许多研究表明,PWV与动脉血管弹性密切相关,反映了动脉的僵硬度,是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种有价值的指标 。另有相关研究[3]表明,尽管PWV受到外周血管弹性的影响,但与主动脉弹性有相关性(r=0.76)。Tomiyama等[4]报道PWV是日本中年男性高血压病前期发展为高血压病的独立风险因素。早在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已将PWV列为评估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的指标。
长期血压升高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血管粥样硬化在早期表现为动脉血管弹性的下降。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120 mmHg,舒张压应小于80 mmHg[2]。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 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 mmHg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20~139 mmHg,舒张压在80~89 mmHg,为正常高值。本研究检测体检人群的血压与PWV,结果显示,PWV提示正常者,其血压值在正常范围,PWV提示轻度动脉硬化者,其血压值在正常高值,PWV提示中度动脉硬化者,其血压值在高血压范围。可见血压升高加速了动脉僵硬度的发展,高血压与PWV呈正相关。孙刚等[5]报道了血压正常高值者已经存在动脉弹性的减退。现代医学证明改善动脉血管的弹性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并可直接降低心血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率及病死率。所以对普通人群进行血压和PWV的检测及随访,能够高效、准确地识别出“无症状”但“有风险”的患者,使有心脑血管疾病潜在风险的患者通过早期干预来延缓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1 姜一农,路岩.高血压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早期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22-24.
2 刘力生,王文,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30.
3 Sugawara J,Hay ashi K,Yokoi T,et al.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eity:an index of central arterial stiffness[J].Hum Hypertens,2005,19(5):401-406.
4 Tomiyama H,Matsumoto C,Yamada J,et al.Predictors of progression from prehypertension to hypertension in Japanese men[J].Am J Hypertens,2009,22:630-636.
5 孙刚,张昕,丁燕程.血压正常高值人大动脉顺应性的变化〔J〕.高血压杂志,2005,13:27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