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一种职业教育集群价值链增值模式的选择
2010-08-28张有根
张有根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教学科研处,江苏 无锡 214028)
集团化办学:一种职业教育集群价值链增值模式的选择
张有根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教学科研处,江苏 无锡 214028)
企业集群理论是从价值增值环节研究经济组织和资源配置的管理学理论,企业集群的互利机理与共生机制对指导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和职教集团的现状,提出集团化办学是一种职业教育集群升级模式。职教集群升级本质上是集群治理效率的提升。我国职教集团化办学大体处于短距离市场价值链层级,要实现价值链的高移与升级,必须加快从短距离市场价值链到准等级型价值链的演进和从准等级型价值链到网络型价值链的提升。而要实现这种升级,必须基于深度产学合作和资源整合实现职业集团角色转型和准确定位,以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对接。
企业集群;职教集团;职教集群升级
集群是特定领域内众多相似单位及其相关支撑机构通过构建密切合作机制在空间上聚集,形成强劲合力和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企业集群是由一组在特定区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支撑机构组成,它们同处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通过优势的整合而联结起来形成产业集合。职教集团和企业集群的生态系统有着诸多相似的特征,企业集群的互利机理与共生机制对指导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外部经济、社会变革和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与制约,这种内外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以及我国职业教育资源的紧缺决定了必须对职业教育系统进行整合。要通过对职业教育自身的内涵建设,并将职业教育系统置身于政府、企业、行业和教育内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来优化教育结构,均衡教育差异,促进教育公平,形成职业教育的整体优势及其持久效应。从这个角度论,职教集团化与企业集群殊途同归,最终指向核心竞争力的营造与效益的最大化。
一、集群价值链:一种职业教育增值模式的选择
1990年迈克·波特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1]2波特通过对众多工业化国家发展轨迹的考察,提出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经济体中,各种产业集群汇聚而构成复杂的产业网络。产业集群实际上是环绕某种产品的产业链的延伸,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产业集群的核心是通过一定范围内产业的高度集中即纵向一体化以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最终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波特在提出产业集群之前就曾提出企业价值链理论。企业价值链,指的是将一项产品从概念的提出到产品研发,再经历不同环节的生产制造、加工装配等,制成成品销售给消费者,其中包括售后服务和品牌塑造在内的整个价值创造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创造出不同的价值增值。这些高低不同的附加值按照被创造的先后顺序在价值创造活动上依次排列便构成了价值链的曲线运动。[2]24
处于企业价值链各环节的集群内部也同样存在着价值链运动,即集群价值链。集群价值链结构大体可分为短距离市场价值链、准等级型价值链、等级型价值链、网络型价值链等四种类型[3]。其中短距离市场价值链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定制程度低;产品生产链条短,生产流程简单,产品的价值链通常在单个企业内就可以完成;集群内通常没有核心企业,由大量的中小企业形成平等的分工协作体系,价值链的各环节间主要通过市场交易来完成,集群企业成员间不存在紧密合作与互动关系和上下游的供需关系。准等级型价值链是在核心企业或龙头企业带动下,价值链上的其他配套企业为了降低营运成本和经营风险随之加入同一区域而形成的集群形式。核心企业需要有技术和资金的强有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对集群中的其他企业拥有一种非产权式的控制权,而配套企业则需要很大的生产规模,具有规模效应,成员间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清晰的价值链垂直分工体系;产品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系统集成性较强。等级型价值链集群中的核心企业对产品价值链所有环节上的企业拥有产权,集群所涉及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都由核心企业集中管理和统一决策,核心企业对其他企业拥有直接的控制权。价值链上的其他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和决策权,只相当于核心企业的各个 “部门”。网络型价值链是一种相对前三者而言最高级的集群形式,集群中的企业分别配合组成各自平行的供应链体系,体系内各企业相互合作,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不存在谁控制谁的问题,它们相互依赖,形成双赢或多赢的合作机制。采购商可以制定特定产品的规格、标准和生产工艺,但要确保供应商能达到这些要求。
集群价值链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处于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所有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它贯穿于价值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计划和控制管理职能。在时间上,通过重新规划企业的供应流程,以取得最大的实践效能;在空间上,通过重新规划企业的供销分布,以取得最大的物流效能;在生产流程上,通过对上下游厂家的制造资源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使之作为一体化整体来运作。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结合非常密切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业态,现实中仅靠单个学校的“单打独斗”往往难以实现职业教育的最大价值,需要将职业院校与政府、企业、行业和社会各个环节融合在一起,对整个教育流程进行整合,从而形成职业教育集群价值链。职业教育价值链管理是指利用教育资源平台,全面整合职业教育领域的供应源、培养源、需求源,并对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从价值链管理视角看,职业教育实际上是特殊的“制造业”,生源、培养中心、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共同组成了这个“制造业”价值链上的网链链条(见图1)。在这个价值链中,学生既是供应链的“原材料”,又是其最终用户和服务对象,这时候学校提供的“产品”又变成了培养技术的“服务”,需要建立一个由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培养中心、学生组成的价值链网链。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网链都应当是高度集成和信息共享的,也就是要建立一个由最终用户的需求拉动的网链结构,这与以制造企业为核心形成的企业集群供应链结构非常类似[4]。
图1 制造业供应链与职业教育价值链比较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管理与运作离不开对价值链的管理与运作,通过对职业教育的价值链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效能的提高。职教集群价值链是一种新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化与增值模式,把职业教育视为一种特殊“制造业”或“服务业”业态,对其实现价值链管理是完全可能的。
二、短距离市场价值链:我国职业教育症结分析
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职业人才培养规律,努力寻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升发展的“源头活水”,着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职业院校在20多年持续不断的扩张发展中,也累积了不少问题。当前,在全国上下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应该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观念、制度、技术层次进行深刻变革,已成为摆在政府、学校、企业面前的严峻课题。
我国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的动力机制
首先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尚未建立。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但现实中校企合作往往浅尝辄止。究其原因主要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尚未建立,往往表现在:第一,传统教学体制和模式的制约。传统的教学体制造成教学脱离生产实际,教师孤立地搞科研,造成产学研分离,而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导致教师和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认知轻创新,妨碍了职业院校自身功能的发挥;第二,产学合作的“双赢”机制尚未形成。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的,而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却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仅仅停留在少量的项目支持、实习基地的提供、安排学生实习等方面。这种合作,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第三,产学研脱节,整体效果欠佳。在产学研合作中,由于校企各方认识或工作上的问题,导致产学研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产、学、研互相脱节,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联系不紧密,而且由于职业院校科研力量薄弱,校企合作缺乏科研的引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学研合作水平。
其次是尚未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策应的市场应变系统。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然而当前很多职业院校依旧沿袭传统教育的做法,没有建立起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策应的有效的市场应变系统。从专业结构看,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不够,与地方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在培养规模上难以跟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一方面存在的“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另一方面部分专业“人才过剩”,所培养出的学生不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所需,在素质、能力结构上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2.职业教育的投入机制
长期以来,筹资渠道偏窄、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不高、办学成本结构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平衡,使我国职业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尤显突出。职业教育高昂的成本和实际投入的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使许多职业院校在扩大规模、提高内涵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首先是经费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的短缺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的投资体制是成倒三角形的,最顶尖的是知名的学术型大学,它们得到的经费最多。最底层的是职业类院校,得到的办学经费最少;二是职业教育未能真正实现产业化,不能通过多种渠道解决自身发展所需经费的问题。如何解决办学经费的不足,已成为制约职业院校发展的最大问题。目前职业院校教育经费的投入普遍紧张,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教材建设滞后,相当多的院校学杂费收入只占学校正常经费的百分之五十左右,经费缺口较大。
其次是未形成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由于办学主体单一,尚未形成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筹资渠道过窄,也导致了办学经费紧张。
3.职业教育内部运行机制
首先是内涵发展乏力,核心竞争力较弱。相对于欧美诸国,我国职业教育尚处起步时期,较多关注外延发展,偏重数量的发展,但对质量、效益、结构等内涵发展颇有不及,职业教育缺乏品牌,核心竞争力较弱,而近十年来的扩招亦使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职业教育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职教生源素质下降,招生人数越多,生源平均水平越低,导致恶性循环,而内涵发展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教学方面,国家级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名师奖、精品教材、精品课程、人才培养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训基地等等标志性教学改革成果较少。科研方面,原创性研究尚不够,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少,高新技术向产业转化的能力明显不足,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应用研究较薄弱。
其次,职业院校间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职业院校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专业设置的一窝蜂现象明显存在,对于市场的分析还处在较低层次,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有趋同现象,还没有实现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效而全面的对接。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各类技工学校之间以及各高职院校之间的专业互补性较差,往往同类专业纷纷开设,短缺专业却由于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的问题而继续短缺。
以上我国职业教育林林总总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职业院校各自为政、孤军奋战以致势单力薄;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貌合神离”;职业院校与政府之间亦远远未能形成真正的“政学联盟”,而行业组织亦未发挥应有作用。依据集群内网络企业之间的产业与非产业联系,可进一步将集群价值链归结为松散型价值链和紧密型价值链两种形态。松散型的集群价值链是一种较原始的价值链形式。集群内的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企业之间的关联性与依存度不高。由此,集群内的企业很容易因环境、政策等因素的改变而“迁徙”,导致集群的根植性不强,成长性较弱。对应于Schmitz和Humphrey对集群价值链的分类,短距离市场价值链属于松散型的价值链类型。在这种价值链类型的集群中,大量中小企业在相对临近的地域上聚集,但大部分企业都是“单打独斗”,它们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的合作或协作关系,更不存在上下游垂直链条的分工形式。从集群价值链角度论,我国职业教育基本处于这种短距离市场价值链一端。为了形成职业教育整体优势,必须对职业教育系统进行集群性整合,形成专业群、政校群、校企群和学校群,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聚合的辐射效应、均衡效应和持久效应得以显现。
三、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集群发展模式之升级
职教集团为我们提供了职业教育集群发展的可能性。集大成者成大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职教界开始职教集团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世纪以来职教集团在全国各地得以长足发展,如火如荼,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它的强势发展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升级发展的一大亮点。
职教集团就是一种基于集群价值链理论在政府主导下以校企合作和资源整合为基本支点将职教机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规划、院校之间合理分工、整体上优势互补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职教集团兼具教育属性与产业属性,具有自身的特定内涵与特征,职教机构的地理积聚、机构间的竞争效应、集群的整合效应、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政府公共政策与市场机制的融合等都有其特殊性。但是职教集团与职业教育一样在我国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去深入探索。
1.我国现有职教集团主要问题
根据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结合的紧密程度,职教集团大致有三种组建模式:其一是紧密型。学校、企业或其他实体,一般以联合办学的形式进行实质性产权合并。并入的成员单位人、财、物整体划入集团主体,成为集团主体的一部分而不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其二是松散型。以某一主管部门或主体学校为核心,有关学校、企业或其他实体以联合的形式加入集团,其人、财、物及原法人资格均仍保持独立不变,其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亦不变;其三是自由式组合。这种组建形式比较灵活,既有紧密型整体并入集团的学校,也有以松散型联合办学形式加入集团的学校、企业或其他实体。纵观我国现有职业教育集团,除少数紧密型职教集团外,成员间聚合程度多比较低,集团内的整合程度不高,尤其是没有真正解决好校企合作问题,大多还停留在政、校、企、行业各方有限合作的阶,集团成员能否真正达到协调发展、利益分配、合理互补的目的,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首先是没有建立政、校、企、行业各方有效合作的组织保证。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许多集团除了具有宏观决策功能的集团管委会、理事会或董事会外,一般都缺乏一个行使行政职能、处理大量具体事务,协调各类资源调配与流通的有效的行政管理组织,影响了集团的聚合功能,其结果是集团运作困难,名实不符,难以真正发挥集团效应;其次是缺乏完善的机制设计。由于缺乏对集团组成各方的业务往来和合作项目所涉及的财务往来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设计,各成员单位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扯皮,无法实现现代企业资本经营和资源的整合;再次是未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监管机制,在资金流入、利益分配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无法保持公平性、合理性和高效性,无以保证集团的可持续科学发展。
2.产业集群的形成轨迹之于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启示
我国最早的产业集群是改革开放后在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出现的,但三地形成方式各不相同。广东是外商直接投资带动的外向型加工业集群,江浙主要是依靠本土企业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集群,而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北京则是依托密集的国家高科技资源形成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剖析我国产业集群的成长轨迹,大体有如下几种形成机制:一是大企业通过上下游的扩张形成产业集群;二是一个相对强势的企业做出市场,然后引来其他“分食”者,形成规模效应,引来更多企业,形成良性循环;三是依靠政府引导和扶植或商会、专业市场等中介作用形成产业集群;四是利用本地的优势条件特别是特色资源和既有的企业基础“筑巢引凤”,吸引外地关键性企业落户;五是“移植”,政府通过规划引导,在具有一定的企业基础但企业比较分散的地区,围绕核心企业建立工业园,促使分散的企业向园区集中。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成长轨迹给了我们关于职教集团化办学以有益的启示:产业集群多是自发形成,所谓市场效应,但也可以通过规划实现,这就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优化企业家创业、投资以及客户采购环境;建设与厂商之间的对话机制,制定行业标准,提供政策支持,创建“区域品牌”。对于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雏形,政府要能慧眼识别,精心培育。而从价值链角度论,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升级大体有两种形式:一是从短距离市场价值链到准等级型价值链的演进:通过自发形成行业协会,引进技术和生产设备,进行生产贸易网络资本、技术信息资本的培育和整合,提升集群治理效率。集群中市场嗅觉比较灵敏的企业得以逐渐壮大,最终成长为该集群的龙头企业,集群初期的“一盘散沙”现象逐渐消失,准等级型价值链逐步取代短距离市场价值链。集群升级提高了集群的综合竞争力,使得集群的成长更具潜力,现阶段该集群的研发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集群要进一步实现升级,在价值链上摆脱低端制造环节,迫切需要研发能力的培养。二是从准等级型价值链到网络型价值链的提升:通过整合技术路线,提高研发能力,推广区域品牌,实现生产贸易、技术信息和社会关系三维网络资本的互动整合。通过这种模式,配套企业逐渐成长为与核心企业并驾齐驱并互惠互利的供应体系,价值链结构从准等级型升级为网络型,以优化集群的分工格局与资源配置,提高集群的成长性。
如前所述,我国职教集团化办学大体处于短距离市场价值链层级,要实现价值链的高移与升级,必须加快从短距离市场价值链到准等级型价值链的演进和从准等级型价值链到网络型价值链的提升步伐。而要实现这种升级,必须以真正意义上的产学合作和资源整合为支点,实现职教集团角色转型和准确定位。
(1)职教集团:一种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的合作机制
首先要建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策应的有效的市场应变系统。优化职教集团生态系统,建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策应的有效的市场应变系统,从市场经济需求出发,做到学校教育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相统一,要体现出四个特点:其一是区域性,即服务区域经济;其二是产业性,即根据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来管理教育,使教育具有产业性;其三是多样性,即市场经济是多方面的,适应它的需要的职业教育也不应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层次的;其四是灵活性,即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数量、规格上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随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要对接产业结构变化,及时优化专业布局,只有这样,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才能真正共生共荣。
其次要加强政府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宏观调控、监督管理和统筹指导。职教集团中,政府是主导,学校和企业是主体,要加强政府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宏观调控、监督管理和统筹指导,提供政策扶持,通过制定减免企业税收等激励性政策,使企业真正能在职业教育中受益;各级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经贸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做好对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的规划、协调、指导和服务,共同解决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推动校企合作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建立起校企合作办学的良性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职业院校必须加强自身内涵建设,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改革、教科研工作,逐步提升为企业服务的“势能”,如为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为企业培训职工、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等。
(2)职业集团:一种职业教育投入方式的创新机制
职业教育如何符合它的经济规律,如何摆脱困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办学者面前的难题。
首先要依法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政府作为职教集团的主导者,在政策上应给予职业教育以大力扶持,依法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切实落实就业培训经费,实行高补贴。政府财政应安排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并保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呈稳步增长态势,重点支持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重点项目,促进职业院校创新体制、深化改革、办出特色,提高水平;要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学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要设立职业教育信贷贴息专项资金,用于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和基本建设项目的贷款贴息,逐步提高职业院校基础设施投入在地方基本建设统筹资金中的比重。
其次要创新职业教育投入机制,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引入市场机制,加大职教集团产业化步伐,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创新职业教育投入机制,拓宽筹资渠道,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优化办学成本结构,并遵从价值规律,适当提高收费标准,使学校收费和培养成本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3)职教集团:一种整合资源配置、迅速提高办学水平的职教集群升级的动力机制
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坚持示范引领,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建设水平;坚持求新求变,凝练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坚持校企合作,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产业带动和集团化的发展战略,从人才层次的高级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知识能力的应用性和职业岗位的基层性等特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改革成果的创新,加强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应用研究。
其次要适应人才结构变化,着力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要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引进培养力度。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鲜明的与时俱进的过程,要实现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职业院校要抓住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集团优势,建立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双向流动、互聘互用的用人机制;要注重现有教师的培养,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到社会兼职,这样即可以了解市场及企业的前沿科技动态,又能够以此为契机,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与企业合作项目的开发;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地方经济及学校发展情况制订师资培养规划,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的优势与特色,使职业师资队伍建设在经济上、技术上、科研上与国际国内先进生产力相结合,与经济紧密结合、互动发展。
再次要加强职教集团校际合作,整合资源配置,优化专业布局。要依托政府力量,加强统筹力度,理顺办学管理体制,规范各类职业学校的学制和培养目标,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注重职业院校校际错位发展,通过研究区域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变化趋势,搭建专业布局指导性信息平台,做好专业的调控工作,优化专业布局,避免办学定位上“缺位”、“越位”、“错位”现象和由此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及资源浪费。
四、结束语
企业集群理论是从价值增值环节研究经济组织和资源配置的管理学理论。本文重新审视这些理论,认为职教集团和企业集群的生态系统有着诸多相似的特征,企业集群的互利机理与共生机制对指导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和职教集团的现状,提出集团化办学是一种职业教育集群升级模式。职教集群升级本质上是集群治理效率的提升,倚重于集群网络资本的生成和整合。我国职教集团化办学大体处于短距离市场价值链层级,要实现价值链的高移与升级,必须加快从短距离市场价值链到准等级型价值链的演进和从准等级型价值链到网络型价值链的提升。而要实现这种升级,必须基于深度产学合作和资源整合实现职业集团角色转型和准确定位,以此为基础,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对接。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Humphrey J.and Schmitz H.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J].Regional Studies,2002,36(9):1017-1027.
[4]李智勇.供应链管理视野下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创新[M].科苑学谭,2009(9).
Collectivized College Running:A Choice of Value-Added Chain Mod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ZHANG You-gen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Wu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xi 214028,China)
Theory of collectivized group comes from the administrative theory of added value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resources deployment.Mutual benefits and co-existing mechanism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in China,this paper assumes that collectivized college running is one of the upgraded mod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al groups.In fact,the upgrade of collectivized college running i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roup management.To upgrade vocational educational running,it is compulsory to carry out deep industry-college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o achiev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collectivized group;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upgra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G719.20
A
1671-4806(2010)04-0010-06
[编辑:张雪梅]
2010-07-06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苏教高[2009]27号)
张有根(1964- ),男,安徽南陵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当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