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鲜皮的抑菌作用

2010-08-28付永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6期
关键词:白鲜皮黑曲霉提取物

付永霞

白鲜皮为芸香科白鲜属植物白鲜干燥根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抗菌抗癌的作用,通过正交实验优选白鲜皮的提取工艺,以白鲜碱为指标,研究白鲜碱含量与抑菌效果的关系,通过该实验,证明了白鲜皮的抑菌作用。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中药白鲜皮的有效成分对细菌,真菌的杀菌、抑菌作用。我国在中药抑菌实验上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1],推动了中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

白鲜皮概述:白鲜皮为芸香科白鲜属植物白鲜干燥根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抗菌抗癌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等,并对心血管及血液病有一定的疗效[2-3]。

1 化学成分

1.1 生物碱类化合物 白鲜皮的根中含有白鲜碱,异白鲜碱,白鲜皮碱,茵芋碱,γ-崖椒碱,前茵芋碱,异斑佛林草碱,葫芦巴碱,胆碱,去甲茵芋碱[7]。

1.2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 白鲜皮的根中含有梣酮,异白蜡树酮,6β-羟基白蜡树酮,柠檬苦素,柠檬苦素地噢酚,黄柏酮酸,黄柏内酯,白鲜脑交酯,6-甲氧基异白鲜碱[6]。

1.3 甾体类化合物 白鲜皮的根中含有孕烯醇酮,如忒文,β谷甾醇,菜油甾醇等。

1.4 香豆素和黄酮类化合物 白鲜皮的地上部分含有补骨酯内酯,花椒毒素,东莨菪素,槲皮素,异槲皮素,木犀草素,3'-O-甲基花旗松素,5-7-4'-三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汉黄芩素[8]。

1.5 倍半萜和倍半萜甙类化合物 白鲜皮的根中含有 β-榄香醇,白鲜甙 A-N,胸腺嘧啶核苷,白鲜甙 A[9]。

1.6 多糖 白鲜皮中含有粗多糖,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白鲜皮粗多糖中总糖含量。白鲜皮粗多糖收率为 9.7%,总糖含量为 79.20%[10]。

2 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2.1 抗炎作用 白鲜皮水提物对半抗原 2,4,6-三硝基氯苯所致的接触性皮炎及颗粒性抗原羊红细胞所致的足拓反应,在抗原攻击前给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白鲜皮还明显地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及蛋清所致的小鼠足跖炎症反应。此外,其对小鼠抗羊红细胞抗体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1-12]。

2.2 抗肿瘤作用 散结片(主要成分为白鲜皮、白附子)对肝癌细胞体内外均有显著杀伤作用[13]。

2.3 抗菌作用 白鲜皮的水浸剂及乙醇提取物均有抗菌作用[14-15]。

2.4 抗生育作用 白鲜皮对家兔及豚鼠的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使子宫平滑肌强力收缩。白鲜皮甲醇提取物对交配后大鼠口服给药能明显降低生育率。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的活性成分梣酮,具非雌激素样抗生育活性[16]。

2.5 杀虫作用 白鲜皮甲醇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活性,石油醚萃取物及苯萃取物均对三龄粘虫有拒食和毒杀活性。其活性成分为木岑酮[17]。

3 实验与结果

材料:白鲜皮、乙醇;仪器:恒温水浴锅、旋转蒸发仪、紫外分光光度仪、无菌操作台、摇床、恒温培养箱。

4 药液的制备

本实验以白鲜碱为指标,利用正交实验法优选白鲜皮的提取工艺。影响白鲜皮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因素有乙醇用量、回流时间、乙醇浓度。根据初步试验结果拟定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进行提取工艺考察。见表1。

表 1 因素水平排列因素

取药材 50g置于干燥的圆底烧瓶中,按表 2正交试验表进行操作,回流 2次,趁热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提取液最后都挥去乙醇,浓缩后减压干燥.

表 2 L9(34)正交试验表

5 白鲜碱含量的测定

5.1 待测样品含量的测定 精密称取 9个待测药品 0.1 g,用 95%乙醇溶解,各加 1滴吐温-80,超声,定容 25 m l容量瓶内,使其充分溶解。过滤取续滤液 0.25 m l,定容 10 ml容量瓶内,测吸光度。95%乙醇做空白溶液。见表 2。

表 3 样品的含量

表 4 稳定性试验结果

通过实验说明,该样品溶液比较稳定。

5.2 样品稳定性试验 将空白对照组样品供试液在间隔 2 h、4 h、6 h、10 h、24 h的时间用同一测定方法所得到的测定结果,分光光度法是对被测液的吸光度A值进行考察。见表4。

6 抑菌实验

6.1 菌株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6.2 供试药物 中药白鲜皮不同条件的醇提物。

6.3 培养 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活化好后,用接种针挑取单个菌落,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至混浊,用血球计数法数菌落。黑曲霉:将液体培养基倒入长有黑曲霉的试管内,摇匀,把上面的孢子涮下来,倒入灭过菌的锥形瓶内,备用。

6.4 菌液的稀释 以大肠杆菌为例:取无菌平皿 6套,分别用记号笔标明 10-4、10-5各 3套,另取 5支盛有 900u l的液体培养基离心管,依次标是 10-1、10-2、10-3、10-4、10-5。

6.5 抑菌圈的测定 ①纸片的制备:用打孔机打成直径约为 6 m m的纸片,每张纸片可吸水 10u l。纸片经高压灭菌,烘干备用;②抑菌圈:用无菌镊子摆放纸片,采用逐片滴加的方法,滴加不同浓度的纸片,中间放空白对照,平放于实验台上1~2 h,使药液渗入培养基表层,然后倒置 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h,观察结果,测量抑菌圈直径,重复 3次。见表 5。

表 5 药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产生的抑菌圈(m m)

通过抑菌实验发现,白鲜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效果,对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无明显抑菌效果。7号白鲜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比较好。

7 结论

白鲜皮 7号提取物(乙醇浓度 75%、固液比 1:5、回流时间 2 h)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白鲜碱含量是 0.7835%。

[1]王振岭.中药抑菌实验和应用研究获成果.中国中医药报,2007,4,25.

[2]黄泰康.常用中草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上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62.

[3]宝鸡市卫生局.太白山本草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42.

[4]朱亚民.内蒙古植物药志(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12:15-17.

[5]杜程芳,杨欣欣,屠鹏飞.白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1):1663-1666.

[6]胡昌奇,韩建伟,赵建纲,等.狭叶白鲜皮中的柠檬苦素类成分.植物学,1989,31(6):453-458.

[7]常新全,丁丽霞.中药活性成分分析手册(上册).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6.

[8]王红萍.白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2).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6,23(3):200-201.

[9]昌军.四种中草药水溶性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论文,2002,4.

[10]李淑惠,纪耀华.白鲜皮粗多糖提取与总糖含量测定.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14.

[11]谭家莉,谢艳华,匡威.白鲜皮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新医药,2004,3(8):35-36.

[12]王蓉,徐强,徐丽华.白鲜皮的免疫药理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2,23(4):234.

[13]刘今方,脱朝伟.中药散结片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7):429-432.

[14]康胜利,王素贤,朱廷儒.中药白鲜皮活性成分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83,18(6):11.

[15]曹仁烈,等.中药水浸剂在试管内抗皮肤真菌的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5(4):286.

[16]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37-738.

[17]卫粉艳,原春兰.白鲜皮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

猜你喜欢

白鲜皮黑曲霉提取物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二白膏”防皲裂
中药提取物或可用于治疗肥胖
黑曲霉两步法与化学氧化联合浸出花岗岩铀矿石
植物提取物:你意想不到的辣椒
紫地榆提取物的止血作用
白鲜皮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学及血清酶学改变
取代苯甲醇衍生物对黑曲霉幼虫的抑制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基于整合证据链的白鲜皮粉末致肝损伤病例实验研究
张喜奎教授临证运用白鲜皮经验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