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信息让农民搭上致富快车

2010-08-27张文娟

中国农村科技 2010年12期
关键词:农资三农化肥

本刊记者 张文娟

鼠标一点,农产品供求信息一目了然;电话一通,种养难题便可与专家直接沟通……这一切,得益于“三农”科技服务网的建立。

每位到广西的人都会为这里迷人的自然风光陶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喀斯特地貌在赐于广西物华天宝的同时,无数的大山也阻隔了山里的视野,给这里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农业产业焕发出新的希望。作为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西部省区,广西农业十分需要与信息时代快速对接,充分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力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可喜的是,广西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出了坚实的步伐,而科技信息与网络的对接,更是为广西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其中重要的举措一是建立“三农”科技服务网搭建沟通平台,二是积极推进农资交易模式的试验示范,下达了科技攻关项目“大型电子交易市场商品交收配对管理系统的开发”项目。

“三农”科技服务网已成品牌

鼠标一点,农产品供求信息一目了然;电话一通,种养难题便可与专家沟通……这一切,得益于“三农”科技服务网是广西第三轮创新计划的重点内容之一,由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建设。项目自2005年实施以来,建立起了“三农”科技服务站、农业科技110热线电话、“农业多媒体信息点播系统”、“农信通”手机短信等系列科技服务体系。目前“三农”网已覆盖14个市、48个示范县、430个乡镇、132个重点示范村,每日动态性信息量10万条以上,网上发布农业供求信息74万条,累计促进农产品销售39亿元,直接经济效益2.5亿元,成为科技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亮点和新的品牌。

110热线为民解惑解难题。如今在广西,农业科技110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当地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种养技术难题时,会自然想到通过农业科技110来求助。作为农村科技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技110建设工作,集成智能分级、智能语音、人工转接三大功能,并结合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至今已经在全区14个市建立了科技110服务平台,并在48个县组织示范推广,建立了50个科技110服务中心、330个基层服务站。科技110平台实现了现场技术指导、生产资料配送、远程专家咨询、网络互动服务相结合的信息服务运行模式,形成了从服务组织,到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到服务应答、上门服务,再到信息使用和信息反馈的全流程的、互动式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科技110统一的电话服务热线966118,服务覆盖全区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网络和信号覆盖的所有地区。

“农信通”用短信助生产。“农信通”是广西科技厅联合中国移动广西分公司针对农村、农业、农民实际情况,围绕农户的产供销、农村政务管理和农民关注的民生问题等信息需求,整合各级涉农信息资源,形成并推出的短信服务。该服务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将科技信息简易、快捷地传送到农户手中,向农民朋友提供种养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劳务信息等服务,为没有电脑、上网不易的大多数农民构建快捷、方便、实惠的信息渠道。借助“农信通”,农民朋友们除了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生产,了解市场动态扩大农产品的销路外,还可以将自己的种养经验等相关信息发往农村信息机,再由信息员将信息整理上传到“三农”网,被采纳的信息将作为“农信通”信息发送到其他用户手中,达到了信息的交流共享,不仅为农民们提供经验交流平台,还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了“农信通”与用户的互动。农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信息大餐”。

手拿遥控请“专家”。在“三农”网的建设中,广西科技厅还组织有关部门研制开发了电视、电话、电脑“三网”合一的“农业多媒体信息点播系统”,该系统依托“三农”网优势资源,利用电视网和程控电话网,通过开通“农业科技信息点播台”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示范区农户都可以通过观看电视,拨打热线电话,点播系统提供的各种农业科技节目,为农户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学科技、用科技、利用科技致富的愿望。 农民通过科技信息的点播,如同把专家请到了家,获得了技术指导。点播系统的开通,使千家万户的农民有了快捷获取信息的渠道,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为农民朋友的致富路锦上添花。

信息免费检索发布。“信息就是财富。”为保证能及时、有效地为农民朋友传递信息,“三农”网组建了以信息服务站和科技信息员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体系,以县服务中心、乡镇科技信息服务站为支点,网络信息与网下服务相结合。培训和发展农村信息员4450人,自治区、市、县专家级服务队伍80人。

目前“三农”网已实现“信息一录,四网发布”,依靠电话网、移动网、宽带互联网、电视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交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交互式的农业、农事信息服务。据统计,目前网站发布农产品有效供求信息和技术需求信息75万条,网站日平均访问量2000多人次。畅通了供求渠道,让农民了解了市场动向,吃下“定心丸”,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实现农民增收。

积极推进网上农资交易模式

2008年,在“三农科技服务网”建设基础上,广西科技厅积极推进农资交易模式的试验示范,下达了科技攻关项目“大型电子交易市场商品交收配对管理系统的开发”(NCCE)任务,项目由广西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与南宁(中国—东盟)商品交易所具体实施。

经过几个月化肥品种电子交易模拟测试阶段的积极筹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借化肥体制改革之春风,隆重推出化肥品种上市交易,在推动我国农资交易方式的变革,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农资特别是化肥流通体制必须创新。NCCE的化肥上市交易,可以实现“一个市场,一步到位”,所有的化肥交易直接在交易系统内完成,购买者可以获知第一手的价格信息和采购到化肥,然后通过配套的物流仓储配送体系实现实物交收。

据了解,农资电子交易网的开通和化肥品种的上市交易只是总体工作的开端,合作单位计划利用现有的基础不断扩大网络规模,不断扩充服务品种,以大宗农资产品的交易配送服务为起点,建设一个覆盖全广西、深入农村基层的农村电子交易网络。NCCE是一个集交易、结算、信息、仓储、物流、展销和国际采购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功能配套齐全的大型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配套服务,交易模式先进,业务紧扣市场需求,发展迅速。此次成为国内首个开展化肥农资交易的电子交易市场,为整合农村商品资源,推动农村农资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三农”内涵,建设新型、和谐的新农村作出重要贡献。

广西科技厅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科技信息已经成为推动八桂田野重大发展的加速器,广西农业人在良好的基础上争春竞发,正谱写更加绚丽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新画卷。

猜你喜欢

农资三农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