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时相的研究

2010-08-25史秀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通透性脑缺血脑组织

杨 莹, 史秀丽, 何 玮, 傅 佳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包括缺血期原发性损伤和再灌注期的继发性损伤。由于缺血过程中已造成线粒体损伤,再灌注时不能提供足够的电子起到还原作用,因而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过量的自由基可通过各种机制破坏 BBB,使 BBB通透性增加、产生脑水肿等一系列脑损伤[1]。本实验通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动态变化以及脑组织 MMP-2的表达,探讨氧自由基在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动物分组 健康成年 SD大鼠,雌雄各 70只,体重 270~350g,普通级,由安徽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根据文献[2]报道的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结扎大鼠右侧颈总和颈外动脉,自颈总动脉分叉处向颈内动脉插入栓线约(18.5±0.5)mm,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造成大脑中动脉梗阻,缺血 2h后在麻醉状态下轻拔线栓,使得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假手术组手术过程与模型组相同,结扎大鼠右侧颈总和颈外动脉,但不插线。

根据文献[3]对造模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无功能障碍为 0分;不能伸展对侧前肢为 1分;向对侧旋转为 2分;向对侧倾倒为 3分;无自主活动伴意识障碍为 4分;死亡为 5分。选取苏醒后评分在 1~3分的大鼠模型为栓堵成功者进行下一步实验。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配到脑缺血/再灌注后 7个时间点 ,即再灌注后 3h、9h、24h、48h、72h、96h及 120h。

1.2 BBB通透性评价 再灌注后各观察点前2h,将大鼠麻醉,经股静脉注射 2%EB(生理盐水配置,2ml/kg)[4],2h后断头取脑,取脑后左右大脑半球分开并称重,每克脑组织加入 2ml甲基酰胺后,置于 50℃恒温水浴箱,加盖遮光水浴 72h,然后 3000r/min离心 10min,取上清液,置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620nm)测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以蒸馏水作空白比色。以 OD/g脑组织作为统计指标,数值越大,表示从血液经 BBB渗入脑组织中的 EB越多。

1.3 血清 SOD、MDA测定 再灌注后各观察点取脑前,一次性注射器腹主动脉取血 4ml,置一次性试管中,4000r/min离心 15min后,取上清液作为测定标本。SOD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按照SOD测试盒(武汉博士德公司)的说明配制检测试剂,测各管吸光度值。MDA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按照 MDA测试盒(武汉博士德公司)的说明配制检测试剂,测各管吸光度值。

1.4 脑组织 MMP-2表达 分别于再灌注后各观察点麻醉大鼠,开胸,经心脏升主动脉灌注 4%多聚甲醛(pH7.4的 PBS配制),直到右心房流出的液体无色为止,取脑,于 10%甲醛液内固定 24h。将固定后的脑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后,切成 4μm厚的石蜡切片。石蜡切片行常规 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确定组织结构未被破坏,再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步骤遵循试剂盒说明书中 SABC法进行(武汉博士德公司),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2 实验结果

2.1 脑组织 EB含量变化 脑缺血/再灌注 3h后脑组织 EB含量显著增加,再灌注后 24h和 72h变化最明显,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 96h后基本恢复正常(见表1)。

2.2 血清 SOD活性和 MDA含量的变化 脑缺血再灌注 3h后,血清 SOD活力降低,MDA生成增多并且于再灌注 24h时变化最明显,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的差异逐渐减小,但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 96h后基本恢复正常(见表2、表3)。

2.3 脑组织 MMP-2表达变化 脑缺血再灌注后 3h、9h、24h、48h和 72h损伤侧脑组织均见明显的MMP-2阳性表达(阳性反应为以细胞膜或浆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主要位于脑血管壁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再灌注 96h和 120h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未见明显阳性表达,只是少量胶质细胞仍可见表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未见 MMP-2阳性表达。

表1 脑组织 EB含量变化 (n=6,±s)

表1 脑组织 EB含量变化 (n=6,±s)

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 ΔP<0.05

正常组假手术组L/R 0.020±0.0020.022±0.0030.048±0.018*Δ 0.021±0.0010.022±0.0030.067±0.014*Δ 0.021±0.0030.021±0.0020.075±0.015*Δ 0.020±0.0030.022±0.0030.048±0.14*Δ 0.020±0.0020.022±0.0030.063±0.013*Δ 0.021±0.0020.022±0.0020.024±0.0040.020±0.0020.021±0.0020.021±0.002

表2 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变化(n=6,±s)

表2 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变化(n=6,±s)

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ΔP<0.05

分组脑组织 EB含量(OD/g脑组织)再灌注 3h 再灌注9h 再灌注24h 再灌注 48h 再灌注72h 再灌注96h 再灌注 120h正常组假手术组L/R 357.862±5.312361.072±6.131343.23±8.67*357.74±6.11361.16±7.40341.39±17.57*Δ 357.60±7.87360.37±8.10328.95±18.67*Δ 360.20±5.82360.30±7.83331.14±10.16*Δ 357.02±7.46361.06±5.33337.04±10.24*Δ 357.90±4.32362.08±8.80360.61±12.64*Δ 357.53±6.06362.07±6.31360.30±18.56

表3 血清 MDA含量(mmol/ml)变化(n=6,±s)

表3 血清 MDA含量(mmol/ml)变化(n=6,±s)

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 ΔP<0.05

正常组假手术组L/R 2.743±0.2232.714±0.1954.143±1.231*Δ 2.681±0.0312.709±0.2064.286±0.773*Δ 2.769±0.5072.891±0.1505.171±1.534*Δ 2.804±0.1052.718±0.3114.771±1.003*Δ 2.761±0.0782.713±0.3174.657±1.263*Δ 2.750±0.5642.714±0.4073.029±0.658*Δ 2.774±0.5062.715±0.0112.771±0.315

3 讨 论

血脑屏障(BBB)是脑与血液及脑脊液之间的一种屏障,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损伤密切相关。脑缺血/再灌注后 BBB通透性增高,造成血管源性脑水肿等一系列脑损伤。EB法作为判断 BBB通透性变化已被逐渐采用。正常情况下,EB不能透过BBB,在脑缺血/再灌注时,BBB通透性增高,EB可通过 BBB,因此脑组织 EB含量值越大表明 BBB通透性越高。本实验观察到 EB含量在再灌注 3h后明显增加,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灌注 24h和 72h两次达到高峰,再灌注96h基本恢复正常(P>0.05)。与刘一沉等通过测量脑组织 EB含量对大鼠 MCAO 2h再灌注后 BBB通透性研究的结果基本上一致,本实验 BBB通透性两次达到高峰的时间分别是再灌注 24h和 72h,与Rosenberg[5]及王社军[6]认为 BBB两次达到高峰的时间分别是再灌注 24h和 48h不一致,有可能是检测方法或实验条件不同所致。

目前认为再灌注所致的 BBB破坏与 OFR密切相关。自由基又称游离基(free radicals),包括氧自由基(OFR)系列和脂质自由基系列。正常生理条件下,机体内可产生少量的氧自由基,并且能被体内存在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迅速消除。当脑组织在缺血/再灌注及出血等病理条件下,使体内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平衡失调,引起自由基连锁反应,产生大量的 OFR[7]。OFR寿命很短,仅为 10-9-10-5秒,很难检测其含量的变化,所以通常观察血清 SOD活力及脂质过氧化物产物MDA含量来反映氧自由基的代谢情况,血清 SOD活力降低以及 MDA含量增加均可反映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本实验观察到脑缺血再灌注 3h后,血清 SOD活力降低,MDA生成增多,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灌注 24h时两者变化最明显,随后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的差异逐渐减小,但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 96h后基本恢复正常(P>0.05)。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OFR增多与 BBB通透性增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有相同的时相变化趋势,呈正相关性,表明过量 OFR的产生参与了BBB通透性增高的整个过程,尤其参与其通透性增高的第一次高峰(再灌注 24h)。

脑缺血/再灌注时 OFR损伤 BBB的机制认为是引发脂质的过氧化反应,最终使膜功能受损,从而导致 BBB结构和功能受损[8]。有研究表明再灌注后生成的活性 OFR通过各种信号转导途径上调包括MMP-2在内的多种蛋白酶 mRNA的转录,使它们表达增加[9~11]。MMP-2又称为明胶酶 A,是 MMPs家族的一个亚型,它可以降解 IV型胶原、明胶等,可以广泛降解细胞外基质,破坏血管结构的完整性[12],导致 BBB通透性增高。本实验观察到脑组织 MMP-2的表达伴随着 OFR生成增多和 BBB通透性增高的整个过程,在再灌注 3h、9h、24h、48h和 72均可观察到 MMP-2的表达,96h后表达逐渐减少,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未观察其表达,提示 MMP-2的激活与OFR和 BBB通透性增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过量的 OFR还可能通过激活 MMP-2,降解BBB的细胞外基质,引起 BBB通透性增高。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过量 OFR的生成参与了BBB损伤的整个过程,是导致 BBB通透性增高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其通透性增高的早期发挥重要作用,而 MMP-2的激活可能是 OFR损伤 BBB的机制之一。

[1] 徐 运.氧化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J].中国卒中杂志,2008,3(3):195-197.

[2] 陈佳俊,石岩殊,韩雪梅.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PMCAO)的实验研究[J].吉林医学,2004:25(10):16-17.

[3] Wang CX,Yand Y,Yang T,et al.A focal embolic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introduction and evaluation[J].Brain Res Protoc,2001,7(2):115-120.

[4] Belayev L,Busto R,Zhao W,et al.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following middle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rats[J].Brain Res,1996,739(1~2):88-96.

[5] Rosenbery GA,Estrada EY,Encoff JE.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and TIMPsare associated with BBB opening after reperfusion in rat brain[J].Stroke,1998,29(10):2189-2195.

[6] 王社军,蒋传路,康 军,等.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及转移生长因子 β1的表达[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19(1):51-54.

[7] 徐 运.氧化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J].中国卒中杂志,2008,3(3):195-197.

[8] 王建峰,刘艳丽 .脑缺血再灌注后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因素[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12):930-932.

[9] Yong VW,Power C,Forsyth P,et al.Metalloproteinases in biology and pathology of the nervous system[J].Nat Rev Neurosci,2001,2(7):502-511.

[10] Liu S,Liu M,Peterson S,et al.Hydroxyl radical formation is greater in striatal core than in penumbra in a rat model of ischemic stroke[J].JNeurosci Res,2003,71(6):882-888.

[11] Gürsoy-Ozdemir Y,Can A,Dalkara T.Reperfusion-induced oxidative/nitrative injury to neurovascular unit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Stroke,2004,35(6):1449-1453.

[12] 徐 群,张 毅,苏 敏,等.缺血再灌注脑内 MMP-2、MMP-9与血脑屏障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2):146-148.

猜你喜欢

通透性脑缺血脑组织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PICCO监护仪观察ARDS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临床研究
盆栽与大田栽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高糖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及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