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金“中考”成绩为何差?

2010-08-24曹中铭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10年15期
关键词:型基金净值业绩

曹中铭

暴跌26.82%!这就是上半年上证指数收盘时的跌幅,此跌幅仅仅次于欧债危机发源地的希腊股市。在国内GDP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下,A股市场竟然“争”得跌幅老二位置,确实有点不可思议,也值得整个市场反思。

与股指暴跌产生“共振”的,除了近八成投资者资金卡上拉出一根“大阴线”之外,基金净值同样拉出的是“阴线”。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纳入统计的681只基金(不包括QDII)资产净值相比于2009年底,缩水幅度超过5000亿元,如果剔除今年新基金发行增加的因素,则老基金缩水状况更加严重。而今年上半年的基金业绩在国内基金业12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仅优于2008年同期,为历史上第二差。毫无疑问。今年基金“中考”成绩无法让持有人满意。

今年上半年,新基金发行还算正常,但在60家基金公司中,总份额获得增长的仅占其中的三成,其余七成基金公司的总份额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尽管如此,这三成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并没有出现增长。由于股指暴跌的原因,有55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的资产管理规模出现缩水,仅仅只有华商、摩根士丹利华鑫、东吴、华富和民生加银等5家中小型公司上半年实现了资产规模的逆市扩张。另外,从管理的资产规模上看,千亿元级别的基金公司已从去年底的7家缩减至4家。

今年上半年基金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偏股型基金几乎全部浸没,净值缩水严重,这从其净值平均增长率上可以找到答案。上半年封闭式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4.97%,纳入统计的166只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业绩为-18.51%,21只标准指数型基金平均业绩为-26.38%,股票上限95%的偏股型基金平均业绩为-16.39%,股票上限95%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均业绩为-17.10%,股债平衡型基金平均业绩为-14.24%。二是固定收益类基金“跷跷板”效应再度显现。普通债券型基金(一级)上半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04%,其中排名首位的东方稳健回报债券基金业绩达8.48%,成为上半年的“最牛基金”,而货币市场基金(A级)平均业绩也达0.76%。尽管如此,嘉实主题却以6.34%的净值增长率成为唯一一只在上半年实现正收益的偏股型基金。另外,天治创新先锋、华富策略精选两只偏股型基金因为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生存底线”,而面临着清盘的风险。如果说指数型基金因为契约所限不得不被动跟随股指,由于指数暴跌而导致净值缩水的话,那么,同样的市场环境,为什么嘉实主题能够为持有人获取收益,而其它股票型基金回报投资者的却是财富缩水呢?基金“中考”成绩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显然与上半年的行情密切相关,因为建仓个股股价跟随股指下跌,基金净值产生缩水所致;其二则是基金普遍出现的盲目打新股行为,因为新股产生大面积的破发而不得不咽下苦果。像有“最牛基金经理”之称的王亚伟管理的两只基金被套于华泰证券等多只破发股中,富国天利基金身陷38只破发新股等都是最真实的写照。而笔者则认为,基金上半年“中考”成绩差,最终的根源还在于基金投资决策失误、对市场大势的错判以及理财能力差等方面。

事实上,偏股型基金与目前的券商一样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2007年大牛市行情时可谓赚得盆满钵满,遭遇金融危机的2008年也能将此前10年的盈利基本亏光。这就是代人理财的基金所扮演的尴尬角色。

以规模提取基金管理费的模式,早就遭到市场的广泛诟病。当只追求规模不追求效益成为基金行业的“潜规则”时,其实也凸显出改革基金管理费制度已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只有将基金的管理费提取与业绩真正挂上钩,基金才会努力为持有人服好务,基金才会在每年的“中考”、“大考”中交出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型基金净值业绩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2020年5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20年4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20年2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19年11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18年三季报业绩预告
2018年一季报业绩预告
本周公布2017年业绩大幅预增预告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