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校园 充分发挥远教资源作用
2010-08-23董新飞
■董新飞
2005年,济源市邵原镇第二初级中学成为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一个项目学校。远程教育工程设备安装调试到位后,笔者参与指导学校远教设备和资源的应用工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虽然远教工程有着数量宏大的教学资源,但学校有限的设备和功能模块成为其应用的最大瓶颈。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远教资源,我们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发现把远教资源整合进“数字校园”中,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济源市政府创建“教育强镇(街道)”为契机,我们建设了济源市第一个“数字校园”,利用远教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抓机遇,教育装备“数字化”
邵原镇第二初级中学处于晋豫两省交界处,距市区有60余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在教学条件、教育资源、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着巨大差距。
远程教育工程为学校配置了光盘播放室、卫星接收室、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并带来了海量的优质课程资源、教学案例、名家视频、精品课件、教学素材等,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填平了城乡教育间的“数字鸿沟”。远程教育工程让山村中学开始告别教育的“农耕”历史,走进教育的“数字”时代。
面对海量的教育资源和贫乏的硬件设备间的矛盾,学校提出“教育要提前、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利用2年时间建设并完善了校园网络,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计算机。学校建成18间由计算机和34英寸彩电教室组成的简易多媒体教室,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同时为教师个人购买计算机60余台,初步达到人手1台,组建高标准电子备课室6间。
整合远教资源,建设“数字校园”
为了提高远教资源的使用率,学校基于校园网络,建成了集学校网站、中教星新课程资源库、中教星网络备课系统、浙大“校校通”信息管理系统、教师博客、学生成长档案、远志数字图书馆、VOD视频点播、校园视频直播和网络硬盘于一身的“数字化校园”应用体系。
在“数字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考虑到“数字校园”与远教资源的无缝接合,我们用多样的模块来提供远教资源的服务。如在校园网站主页中,加入了中教星新课程资源库和网络备课系统的链接,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地登录远教资源中心,检索、搜集和整理素材。同时开放了资源库的上传权限,以集中管理教师个人的教学资源,使资源库的可扩展性得到增强,同时还使用校内网络硬盘的空间来弥补资源库空间的不足。
为有效利用接收的卫星资源,网络管理员在“数字校园”的专用资源服务器上建立专门目录,以保存卫星接收的资源,架设学校卫星接收资源网站,以网站链接的形式向全体教生提供服务。卫星接收管理员每周筛选接收到的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并上传到服务器目录。教师和学生只要登录学校网站,最新的教育资讯、教学资源、课堂实录都会源源不断地展示出来。
由于光盘播放室只有1个,使得播放室配备的教学光盘使用率不足2%。为解决这种矛盾,我们选择优秀的VCD视频节目,全部或节选后保存到视频点播服务中。师生们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登录VOD视频点播系统点播并观看各种视频资源,从而使VCD光盘的使用率飞速增长为20%以上。
实用为先,落实“应用工程”
借助“数字化校园”,远教工程配置的中教星课程资源库、网络备课系统在学校发挥了效力。在远教资源应用上,学校已实现了从资料整理到教学设计,从课件制作到课堂演示,从学生练习到自主测试的全部标准化、网络化,充分发挥每个简易多媒体教室的作用,让每节课都成为精品课。
教师工程
为提高教师对远教资源的应用水平,学校利用每周集中学习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远教资源库和备课系统的使用方法。以一节课为例,从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到学生活动进行详细地讲解和练习,使每位教师都能熟练地使用备课系统进行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并能应用于授课过程。
学校安排专人负责记录中央教育电视台的“空中课堂”,筛选储存卫星资源,并精选学校课件、电子教案、试题、论文等教学素材,充实到“数字校园”的资源库中,形成良性的资源扩充机制。
现在,学校教师每天都登录学校网站,查看和接收学校通知、了解最新的教育资讯,观摩由卫星传送的课堂实录和教学案例。进入中教星备课系统,检索并调用新课程资源库中的课程资源(教案、文本、图片、影像、视频资料等),参考优秀教学设计,书写多种媒体组成的,格式统一的“网络化多媒体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完成时,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也同步完成。
当上课铃响起时,老师们打开教室的电脑和大屏幕电视,连接到备课服务器,进入授课模块。点击鼠标,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指引下,在知识的海洋中恣意翱翔。课后,教师可以进入备课系统,对授课时遇到的问题进行修正,对缺失内容进行补充,及时写下授后记,同时把教学设计和教学经验进行共享。由于教学设计是保存在备课服务器中的,基本上做到了人人都共享,课课有资源。
为了及时交流远教应用的心得,我们在“数字校园”的BBS讨论区中开辟了专栏——远教杂谈。在这个栏目中,教师可以互相交流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过程中的心得,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最大程度提高远教资源的利用率。
学生应用
学校开齐开足了信息技术课,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电脑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还利用课外活动,组织“数字校园小能人”活动,对学生进行电子报刊、电脑绘画和电脑动画的培训。
经过一年多的“数字校园小能人”活动的开展,E-mail和校园网论坛成为师生交流的主要阵地。在虚拟的数字世界里,学生丢弃了QQ,忘记了游戏秘籍,转而在校园BBS里发表学习心得、争发固顶帖子,抢做解决学科难题的“无名侠客”。
借力远教,开展“数字校园”应用研究
为促进远教工作的开展,把学校打造成为远教工作和“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使学校成为“教育强镇”的先锋。2008年,学校申报了济源市重点课题《农村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不断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资源应用新思路、新方法。在“数字校园”的研究过程中,远教设备的合理应用、远教资源的接收都作为有机的组成部分。经过3年的研究和应用,于2010年通过市教科所课题组鉴定,圆满结题。
由于远教资源和“数字校园”的结合,远教资源的利用率极速攀升,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普及和应用,促使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用热情高涨。在远教项目落户学校的第一年,全校70余名教师中只有不到10%的人注册远教资源库账户,且每周使用超过2次的还不到注册用户的10%。数字校园建成后的1年时间里,学校所有教师均注册了资源库和备课系统账户,且每天至少一次登录数字校园网站,班级中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时间也在每天3小时以上。
以“数字校园”为媒介,合理利用远教资源,同时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市教体局举行的电脑动画作品活动中多人获市一等奖,三等奖20余人次。其中,网页作品《我家30年》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河南省一等奖。
2009年10月,河南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第三协作区现场会在邵原二中召开,省电教馆领导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邵原二中设施一流、制度完善、管理到位、应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