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管理下的网络探究性学习模式

2010-08-22岳云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4期
关键词:教者仓库探究性

岳云艳

滨州学院教育科学系 山东滨州 256600

知识管理下的网络探究性学习模式

岳云艳

滨州学院教育科学系 山东滨州 256600

将知识管理理论应用于网络探究性学习,可通过知识仓库、学习共同体、虚拟交流区、评价系统等构成的学习模式将学习流程中的知识系统化,提高知识利用率和学习效率。

知识管理;探究性学习;学习模式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4.120

作者:岳云艳,硕士,滨州学院教育科学系教师,主要从事网络多媒体教育应用研究。

Author’s addressBinzhou College, Binzhou, Shandong, China 256600

知识管理是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的新型管理理念,将其应用于网络探究性学习,可以将学习流程中无序的知识系统化,实现知识的管理和再利用。在良好的共享学习氛围下,建构知识管理下的网络探究性学习模式,可以提高知识资源的利用率和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网络探究性学习步骤与知识管理流程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及其在这种关系中对应的学习形式、知识转化和师生各自的活动等,可在笔者建构的知识管理下网络探究性学习模式来进一步理解。这个模式从最基本的学习者和学习对象入手,讨论通过采取个别化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等形式,完成某一探究任务的过程,同时还说明对学习者行为和最终的探究结果如何进行评价的问题(如图1所示,箭头的方向表示知识或者信息的流动方向)。

1 学习共同体和知识仓库

当然,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因为网络探究性学习中的学习者不仅仅是学习者,教者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探究,交流反思。因此,网络探究性学习当中既要存在以促进学习为主的学习者学习共同体,还要形成以督促教者交流为主的教者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和知识仓库”之间的关系,是学习者和主要学习对象的关系。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主要信息资料都来源于知识仓库。知识从知识仓库流向学习者,此时的学习者是从知识仓库中吸纳学习所必备的信息,如从学习资源库中获得与课程、任务相关的文档资源或方便查询的网络地址资源;从认知工具库中获得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从人员信息库中可查阅参与学习活动人员的基本信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者还可以从知识仓库中了解到自己以往的学习纪录、以往学习案例以及最好的作品与方法等知识。

2 虚拟交流区和学习共同体

虚拟交流区的交流方式很多,学习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需要适当选取,如适合小组学习的BBS、班级聊天室、答疑教室、Blog、公告等,适合个别化学习和辅导的E-mail、ICQ等。

学习共同体与虚拟交流区之间可以构成一个不断循环的隐性——显性——隐性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不断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在网络探究性学习中,这种隐性学习过程是这样体现的: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或是某篇学习作品,也或是与课题任务相关的某个热点问题作为交流的对象和开端,学习者首先需要录入想法,当然对于作品可直接从库中提取,然后是对录入的内容各抒己见,交换看法,最后学习者通过这个沟通过程对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理解,完成一次隐性学习循环。如果觉得还有交流必要,可继续循环该过程,直至满意为止。

3 虚拟交流区和知识仓库

知识有显性和隐性之分。Nonaka等人提出知识螺旋模型,他们认为知识的转化、传递和创造是一个动态的、递进的过程[1]。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学习者直接从知识资源库中获取知识,属于显性行为;而在虚拟交流区进行的活动则是学习者将思考结果的外向表达,属于隐性行为的显性化体现。网络探究性学习强调对显性学习行为的记录,而往往忽视隐性学习行为。其实,新的想法在不断交流、完善过程中往往成为学习创新的最直接来源。所以笔者认为,在网络探究性学习的学习记录库中记录的是两部分内容:一是基本课程学习情况,另一个则是来源于虚拟交流区的学习者交流表现。

一方面,知识仓库记录学习者在虚拟交流区的交流、讨论行为;另一方面,在交流区中除了对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外,还要从知识仓库的专题作品库中提取学习者作业进行评论,划分等级。网络学习的环境是开放自由的,如何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呢?需要有实时同步的跟踪装置。例如群件,它就是网络探究性学习的“监视器”。从学习者登录的那一刻起开始记录其行为,直至注销结束学习为止。记录的内容其中不仅仅包含学习者的学习探究过程,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过程,最重要的还有学习者知识经验的贡献。群件等相关软件的应用、对组织知识的积累、学习者行为的评估、学习者探究积极性的激励都起到积极作用。

4 评价系统和学习共同体、知识仓库、虚拟交流区

网络探究性学习的最终成果通常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但是,仅根据报告的优劣来评定某某的好坏显然是片面之举。对参与网络探究性学习的学习者来说,评价方式应该体现多元化。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对学习者的阶段学习成果、平日的学习表现与最终的报告应相互结合,各占相应比例进行综合评价;二是对最终的成果报告也应该采取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系统既接收来自于知识仓库的学习记录库和专题作品库里对以往学习情况的记录,又接收来自于学习共同体和虚拟交流区里学习者自己、同学及教者对成果报告的肯定与批评。在综合多方因素之后,对学习者在整个探究活动中的行为做出一个公正的评价。最后,将评价的结果记录到知识仓库中,同时反馈到知识共同体和虚拟交流社区中,便于教者与学习者的反思和以后的学习改进。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共同体和知识仓库是最基本且又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虚拟交流区是辅助学习与交流的手段与工具,而评价系统则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辅助因素,对学习起到督促和激励的作用。

[1]Nonaka I, Reinmoeller P & Senoo D. The ART of Knowledge: Systems to Capitalize on Market Knowledge[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8,16(6):673-684

Research on WebQuest Learning Mode with Theor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Yue Yunyan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y is applied to WebQuest learning,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learning mode by the knowledge warehouse, learning communities, virtual exchange area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e learning mode can improve the knowledge utilization and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knowledge management; WebQuest learning; learning mode

G434

B

1671-489X(2010)24-0120-02

猜你喜欢

教者仓库探究性
仓库里的小偷
填满仓库的方法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四行仓库的悲壮往事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消防设备
某生课寝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