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平原地区河流长效保洁管理工作

2010-08-15范小东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0年7期
关键词:海宁市河流责任

范小东

(海宁市河道管理所 314400)

张建新

(海宁市水政水资源监察管理站314400)

汤亦平

(海宁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 314400)

浅谈平原地区河流长效保洁管理工作

范小东

(海宁市河道管理所 314400)

张建新

(海宁市水政水资源监察管理站314400)

汤亦平

(海宁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 314400)

平原地区河流在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水环境现状不容乐观。本文结合浙江省海宁市河流长效保洁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对平原地区河流长效保洁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等进行探讨。

平原河流 保洁管理 工作机制

平原地区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大小等级不同的河流构建出不同的河流网络骨架和河网水系。不仅有行洪排涝、水量调蓄、航运交通、养殖和灌溉等功能,更具有环境美化、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的功能,在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 河流长效保洁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由于水环境的保护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为设障和水域被侵占现象时有发生,使河流变浅变窄,加上平原地区上下游水位落差小、流速慢等原因,使河流水域综合功能退化,水葫芦、杂草、垃圾等水面漂浮物积聚严重,河流两侧垃圾成堆,呈现脏、乱、差状态,城乡生活水环境质量反而大幅下降。普遍存在着水域环境质量的严峻性、水环境管理的滞后性和长效管理的脆弱性与改善居住环境、水环境保护需求和建设生态家园之间的突出矛盾。在建设生态型、宜居型的区域和谐水环境的过程中,除进行常规的河流疏浚治理工作外,区域内河流长效保洁管理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也已迫在眉睫。

2 河流长效保洁管理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2.1 制定工作方案

在全面开展河流长效保洁管理工作前,应先对辖区内河流保洁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和摸底工作。在此基础上,再因地制宜制定和出台《河流长效保洁管理工作方案》,明确河流长效保洁目标任务、保洁责任主体、任务分解原则(特别是各责任主体间交界河流的责任主体)、实施步骤、保洁经费测算、经费来源和承担比例、考核标准与办法等内容,为各保洁责任单位顺利开展河流保洁工作提供依据,确保做到三到位、四定、三落实(三到位为“资金到位、保洁力量到位、长效机制到位”;四定为“定河流、定人员、定责任、定报酬”;三落实为“保洁船只、打捞工具、安全作业设施”的落实)。

2.2 确定责任主体

根据平原地区河流量多、线长、错综复杂、漂浮物流动性大等特点,以及方便日后监督管理、最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应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围绕“保洁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市场化、责任公开化、考核制度化”的要求,建立起分级目标责任制,以乡(镇)一级行政区域和河流的流域性特点来分解河流保洁工作任务,确定保洁工作责任主体。县(市)级单位(部门)负责日常的监管、考核等工作。只有责任主体明确,才能使长效保洁管理工作成为各级组织和有关政府部门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法、丰富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机制的自觉行动。

2.3 工作实施步骤

虽然综合水环境的建设要重在治本,而阶段性的突击整治、大检查等手段,只是治标的一种做法。但是长效保洁管理工作开展前,由于大部分河流综合水环境现状较差,仍有必要在开展长效保洁前,先对区域内部分环境较差的河流和河岸进行一次彻底的专项整治。在此基础上,再落实长效保洁队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这样才会对日后承担保洁任务的保洁、管理和监督人员给出一个现实的保洁标准和直观的保洁目标,对日后管理工作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突击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才能使区域内河流综合水环境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2.4 逐步推行市场化运作,确保管理执行力

保洁初始阶段依靠行政推动的传统保洁管理模式,短时间内效果明显,但各级管理人员无形中会有“要我管,我被管”的意识,上下级管理部门之间常会处在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对立面”状态中。时间一长,就会出现长效保洁管理工作怠懈、要求降低、质量下降等现象,保洁管理执行力缺乏持续性。反之,如果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落实的保洁承包单位,一方面保洁承包单位有一个出于树品牌和“口碑”等长远发展的考虑,会有一种“我要做,要做好”的动力,在保洁管理过程中就会千方百计运用各种市场化管理手段来提升保洁质量;另一方面,市场化运作后,原来各级保洁管理人员就由被管理和被监督的对象,转变为管理者和监督者,这也无形中增加了管理人员数量,扩大了监督面,减小了管理阻力,保证了管理执行力的持续性。

2.5 水陆联运,系统管理

目前,区域内环境卫生工作大致由河流保洁、绿化养护、池塘保洁、垃圾收集和道路保洁等内容组成。工作的内容不同,资金来源也会不同。同时,这几块工作普遍会存在资金短缺、工作人员待遇低、从业人员不稳定等问题。如果充分发挥水陆联运这个机制平台的作用,将多个不同保洁内容的保洁队伍以乡(镇)级或村级为单位整合成一个综合保洁队伍,实行“多位一体”的保洁工作管理模式,按照资金来源不同,实行归口考核管理,实现管理目标一致、保洁步调一致、时间节点一致,使区域内的水陆环境保洁工作实现同步开展、同步管理、同步考核,就避免了水陆保洁过程中的相互推诿,这必将会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利用率,缓解资金短缺矛盾,提高保洁人员待遇水平,提高工作积极性,稳定保洁队伍、减少管理成本,提升保洁管理成效,并最终提升区域内环境卫生的整体面貌。

2.6 健全工作制度,确保保洁质量

河流长效保洁管理工作是一项简单重复而又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因此,需要各责任单位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以确保工作质量。

a.实行例行视察和指导制度。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对河流长效保洁工作的例行视察,充分利用下乡开展其他工作的机会,随时随地指导河流保洁工作,加强保洁工作行政推动。同时,可邀请由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代表和群众等组成的“巡访团”参与保洁监督与考核工作。

b.建立工作检查、考核制度。明确管理责任人员,采取不定期(暗访)和定期检查考核的方式对保洁工作进行监督。每月组织河流保洁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和上级检查、考核情况记录在案,及时反馈给各保洁队伍,督促整改。上级有关部门按季度对河流长效保洁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分数作为河流保洁经费支付的重要依据。

c.建立河流长效保洁管理责任制度。各级各部门均应与保洁工作被管理部门和人员签订保洁责任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制。

d.建立社会监督制度。通过在河岸显要位置设立责任公示牌,将保洁河流名称、监督人员、保洁人员和监督电话等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推进保洁工作有效展开。并印制保洁员、监督员工作手册,指导开展河流保洁工作。

2.7 拓宽资金来源,确保保洁经费的投入

各级政府应将河流长效保洁经费纳入政府当年公共事业经费预算,在各责任单位及时落实相应配套资金的基础上,也应积极探索从社会筹措部分保洁资金的路子,如实行外荡养殖的水域,将养殖段的水域保洁任务交由承包养殖者负责,扩大资金来源,以缓解保洁经费不足的矛盾。

2.8 强化管理宣传,营造和谐氛围

河流长效保洁管理工作的顺利、安全开展,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因此,各责任单位应定期将保洁监督员和作业人员统一进行公示,并不定期举办培训班进行业务培训,强制为每位保洁作业人员投保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更要充分利用“中国水周”、“世界水日”等载体,组建形式多样的水域保护志愿者队伍,参与区域内水域环境整治和宣传工作,加强对社会各界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群众自觉保护水域环境的意识,使爱护河流、珍惜水源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和行为规范,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河流长效保洁管理工作的浓厚氛围。

3 结语

河流长效保洁管理工作作为区域水环境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治脏”的作用。它既需要各级政府和农委、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对河流长效保洁管理工作在资金上的持续投入;没有资金保证,水环境保护事业必将停滞不前。反之,良好的水环境也对区域内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并形成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海宁市河流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浙江省海宁市举办少儿现场书法大赛
海宁市优质茧收购的实践与体会
当河流遇见海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海宁市
海宁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