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市低碳社区规划理念初探

2010-08-15夏宏嘉

山西建筑 2010年18期
关键词:哈市社区规划交通

夏宏嘉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有力扶持,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住宅建设、城市特色、城区绿化、环境整治、危房棚户区改造、名城保护、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列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哈尔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在的发展必须摒弃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转而遵循环境友好型的低碳模式。哈尔滨市作为我国东北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单元,势必要成为低碳发展的关注重点。本文从低碳社区在哈尔滨发展的必要性入手,借助国内外发展低碳社区的经验,探讨适合哈市的低碳社区规划理念。

1 哈市发展低碳社区的必要性

1.1 低碳社区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据统计,国外低碳城市能源消费38%来源于居住用能,33%是各种商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用能,交通用能占到22%,而即便是在伦敦这样的大都市,工业用能也仅仅占到城市能源消耗的7%[2]。城市社区是城市的组成细胞,也是城市居住、公共设施、交通等各种性质用地和建筑的主要载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社区是城市能源消费的主体。因此将低碳的理念注入到社区中,通过社区规划、建筑设计、社区管理等多种综合手段能够从根本上支撑低碳经济建设。

1.2 建设低碳社区为哈市发展带来机遇和后发动力

哈尔滨市属于国内三线城市。引入新的城市发展和治理模式,不仅能够为城市发展瓶颈提供解决方案,而且能够给城市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在充分尊重城市发展基础和特质的前提下在哈市推行低碳社区建设模式,可以填补老工业基地的城市低碳社区发展的空窗。在哈市新一轮规划中提出重点建设以北方宜居示范住区、老年社区为代表的居住空间项目51项。在这些重点建设项目中以及哈市已形成的规模社区中积极推行低碳社区的规划模式,将会为哈市提供赶超其他城市的机会。低碳社区的规划理念会使我们及早面对减排压力,调整城市治理模式,通过环保监控的执行、居民理念的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自身在全国,甚至是世界的竞争力,提升经济盈余,增加城市吸引力。

2 国内外低碳社区规划发展现状

2.1 低碳社区的理论内涵

目前,国内外关于低碳社区(Low-Carbon Community)研究的文献还非常少。一般认为低碳社区指通过能源、资源、交通、用地、建筑等综合手段,减少社区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并鼓励居民从居家、办公、休闲等各方面予以配合。

2.2 国内外低碳社区建设的成功案例

2.2.1 贝丁顿——英国的零能耗社区

贝丁顿,又被称为“贝丁顿能源发展”计划,其规划理念是给居民提供环保生活的同时并不牺牲现代生活的舒适性。贝丁顿的设计原则包括[3]:1)零能源消耗:只使用基地内生产的可再生能源及树木废弃物的再生能源;2)高品质:提供高品质的公寓;3)能源效率:建筑面南,使用三层玻璃及热绝缘装置;4)水效率:雨水大都回收再利用,并尽可能使用回收水;5)低冲击材料:材料来自35英里范围内的可再生及回收资源;6)废弃物回收:设有废弃物收集设施;7)共乘制及生态友善的运输:鼓励居民以共乘方式取代自行开车;电动及LPG油气双燃料车比汽柴油车享有优先路权,停车场提供电力充电设备等。

贝丁顿社区六年多来的实际经验与运行模式,验证了低碳社区的可行性,证实了可持续生活可以是简单的、负担得起的、具吸引力的。技术层面与可持续观念的日趋成熟,使可持续生活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高不可攀,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不会与环保发生冲突。

2.2.2 上海崇明东滩生态社区

上海崇明东滩生态社区项目涵盖社区总体规划、生态发展、可持续能源、废弃物管理、绿色建筑、交通规划设计和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主要的规划理念包括:1)碳中和(二氧化碳零排放):热能和电力通过风能、生物能、垃圾和城市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板直接获得,建立全国第一个氢能电网;2)绿色建筑:最高建筑仅有8层,采用环保技术,屋顶草坪和植物为天然隔热层,可储存雨水用于灌溉;3)绿色交通: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为步行、自行车、清洁能源公交车(燃料电池)、水上出租车,市内建有不受机动车干扰的独立的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网络,任何地方到附近公交车站步行不超过7 min;4)绿色基础设施:社区建立了集水、水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社区内80%的固体废弃物实现了循环利用。

3 哈尔滨市低碳社区规划理念的发展途径

1)建造节能建筑。哈市仅2007年一年房地产开发总规模就达到1 502.2万m2,住宅建设规模1 154.9万m2。但截至目前,哈市区内已建成节能建筑仅为3 660万m2,占全市既有建筑总面积的21%[4]。因此,大力推行节能建筑是抑制城市社区刚性碳排放的重要途径。2)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及对生物能的利用,能够使能源更多地脱离传统的供应模式。同时将小型热电联产、太阳能、风能装置这些具有分散式特点的能源用于综合供暖、供电,更具能源效率,且无污染性。3)采用环保材料。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建造材料的取得上秉承“就地取材”的政策,以减少交通运输,并选用环保建筑材料,可利用回收或是再生的建筑材料。4)优化社区结构。哈市现已建立了住房保障体系,增加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给量。具体到某个社区,应对社区建筑进行有组织的分配,包括社会公共设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商品房和促进社区居民交流沟通的公共场所。5)提倡绿色交通。可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实现数字交通,建立健全交通法规,改善交通能耗,以及提倡步行等方法在社区中推行绿色交通,使绿色交通的概念深入人心。6)倡导公众参与。居民参与社区的规划设计、发展过程是建设低碳社区的重要环节。“公众参与”的落实,能够让居民凭借沟通、商议规划设计的过程感受到“归属感”与“亲切感”。

4 结语

低碳社区的推广,一方面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在综合考虑城市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基础上,进行融合低碳理念的规划;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建立多方合作的治理机制,重视低碳理念的普及和教育,通过居民消费理念的改变推动社区的低碳化。制定合理的低碳社区规划是哈市顺应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宗旨的体现;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1]辛章平.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4):99.

[2]戴亦欣.低碳城市发展的概念沿革与测度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09(11):8.

[3]辛章平.低碳社区及其实践[J].城市问题,2008(10):92-93.

[4]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哈尔滨年鉴2008[M].哈尔滨:哈尔滨年鉴社,2008.

猜你喜欢

哈市社区规划交通
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分析
繁忙的交通
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区规划工作以广州市大塘社区规划为例
小小交通劝导员
基于“四全一特”理念的城市既有社区规划改造提升方法
国外社区规划近十五年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耕”到瓜熟蒂落时——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哈市—项农业建议成全国惠农政策》的采访体会
2015年轻工科技期刊暨行业信息中心会议在哈市召开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