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源灌区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议对策
2010-08-15周迎春
周迎春
(江西省万安县芦源水库管理局 江西 万安 343800)
1 灌区基本情况
万安县芦源灌区是江西省的中型灌区,位于赣江水系通津河支流芦源水流域。本灌区属赣南后加里东隆起区,在万安县的东北部,芦源水库的下游。灌区以芦源水库为主要供水水源。灌区控灌窑头镇、枧头镇和麻源垦殖场共20多个行政村,5万多亩农田,受益人口5.4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18.06%。芦源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0543万 hm2,有效灌溉面积 2.2万hm2。灌区群众以农业生产为主,水稻为主要农作物。
2 灌区现状与存在问题
芦源水库工程于1977年冬动工兴建,1983年灌区基本建成投入运行。全灌区水源由总干渠引出,分南灌区和北灌区。总干渠渠长10.3km,南灌区渠长6.43km,北灌区渠长19.8km,支渠长29km。灌区配套建筑物有倒虹吸管4痤,隧洞10座,渡槽15座。目前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渠道渗漏,边坡坍塌阻塞过水断面
芦源灌区总干渠进行过混凝土挂钢筋网衬砌改造,但由于运行时间久及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改造质量不高。由于芦源灌区的渠道都是傍山开挖,改造时很多地方没有设置排水孔,造成汛期渠道挤压,大多处路段已经出现裂缝,边坡坍塌严重,阻塞过水断面。南干渠沿线是土渠,没有衬砌以及任何形式的改造,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北干渠是预制块衬砌,沿途预制块脱落、老化、淤积多。渠道内坡山体岩石风化严重,常塌落堵塞渠道。渠道外墙单薄、下沉,发生位移,裂缝口子大,抗旱期间无法过水。
2.2 渠道建筑物多年失修,渗漏严重,无法按计划配水
渠道建筑物运行时间长,大部分接近或超过使用年限。建筑物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设计标准低,工程不配套,病险问题多。由于建设年代的局限性,芦源灌区4座。倒虹管混凝土老化脱落,渗漏严重,过水期间冲毁农田的事时有发生。因为渗漏,致使北干渠2座倒虹管无法使用。灌区隧洞进出口风化严重,洞身衬护老化。渡槽进出口连接段渗漏大,槽身底板砼完全脱离,影响过水流量。更因资金的严重不足,致使渠道多年失修,每年到了抗旱期间,南、北灌区配水比例失调,无法按计划配水。
2.3 闸门和启闭设施老化失修,水资源浪费严重
灌区大多数闸门是简易木闸门,无启闭设施,底板冲刷严重,由于水量无法控制,水资源浪费严重。抗旱期间,南、北灌区的农民经常发生配水争执,引起不少水事纠纷。
2.4 工程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灌区原建设工程皆是分段分期完成,缺乏统一规划,例如,防渗方式、标准、断面形式不一致,建筑物不规格,严重影响了水资源效益的发挥。灌区配套工程一般不需要全年运行,年运行时间长的有几个月,短的甚至只有汛期和抗旱期间的几天。但由于受配套工程不规格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灌溉渠道运行不正常,长时间达不到设计流量,水资源效益的发挥难以达到理想。
2.5 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
由于受传统思想、经济条件的约束,灌区现有灌水技术落后,仍以较为粗放的大水漫灌为主,而且灌溉时间、数量全凭农民经验,不能做到按照气象预报和土壤墒情进行科学灌溉,导致灌溉定额偏大,水浪费严重。
3 对灌区建设的建议对策
3.1 完善投资渠道,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
芦源灌区配套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渠系建筑物维修加固,更新改造。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项目投资渠道少。建设资金的缺乏,配套资金的不到位严重影响了灌区的建设。由于县乡级财政比较困难,灌区骨干工程配套资金建议应以省市级投入为主,田间工程以县乡级财政为主。应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按建设进度拨款,并加强检查监督,确保资金效益有效发挥。在项目竣工验收时,要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专项审计。根据有关规定,财政资金普遍推行县级报账制。
3.2 加大工程建设投入,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
灌区主管单位应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以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为主要形式,对灌区干渠,特别是南、北灌区的渠道进行更新改造,减少输水损失。并且,在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中,需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保证工程一直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发挥稳定的效益。
3.3 积极推行“三项制度”,严格工程质量管理
中型灌区配套工程改造项目的工程规模一般较大,项目包含的单元工程较多,技术难度较高,质量要求较严,并且多属于当地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项目管理中要十分注重工程质量管理。除了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检查外,还要求每个项目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做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检单位层层把关,坚决避免“豆腐渣”工程,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同时,通过招标投标选择合格的施工单位,降低工程造价,节省工程建设资金。
3.4 以项目建设加强灌区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工程建后的管理水平
实现灌区科学发展重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以人为本,以项目建设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久而重要的工作。因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项目建设为培训重点,实行实践培训,确保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有力推进芦源灌区的和谐发展。
灌区工程应建管统一。项目实施后,要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良好的建后管理必不可少。为此,管理单位除为项目配备具有事业心、责任感、懂技术、善管理的人员外,还在管理手段上积极采用或引进先进的方法。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灌区管理单位的定编、定岗、定员工作,加强工程建后管护工作,落实管护责任制,使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同时,通过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促使灌区加强内部管理,降低供水成本,确保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灌区综合效益。
3.5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广地面灌溉节水技术
应大力推广农民经济上能承受的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如提倡平田整地,推广作物套种,进行隔沟灌,发展间歇灌溉等。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灌水质量,实现节水增产。应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联合,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以优化种植结构、采用优质品种、改土培肥、抗旱保墒、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方式发展节水、高效农业。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