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探讨
2010-08-15刘有银
刘有银
(紫阳县水利局 陕西 紫阳 725300)
1 概述
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端,地处东径108°6′~42′,北纬32°8′~8′之间,属大巴山北坡土石山区,境内多中、高山,最高海拔2522m,最低海拔277m,相对高差2245m。全县总土地面积2204km2,其中耕地面积54667hm2。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水利建设也受到严重制约,发展十分缓慢。截止2008年,全县有效面积2920h m2,占总耕地面积5.3%;人饮困难总人口31.84万人,已解决饮水困难人口15.68万人,占饮水困难总人口49.2%;水土流失总面积1540km2,已治理面积1292.5km2,占流失总面积83.9%,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滞后,长期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扩大,紫阳县水利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9年,中、省下达本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52处,总投资1476.3万元,其中,中、省投资1231.6万元。中央下达本县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治理任务为:治理小流域12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8.31h m2,项目总投资8112.9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4057万元。加上农田建设项目投资,年度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近亿元(中、省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由于地处秦巴土石山区,各类工程零星分散,工程量大面广,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已势在必行。本文就本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以粗浅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可供工程建设决策者和建设管理人员参考。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2.1 项目建设前期管理不力,工程建设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
(1)项目建设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工作思路不清,目标不明。主要表现为:项目前期工作疲于应付上级部门审查,不深入实际,闭门造车现象时有发生,工程建设缺乏科学合理规划,无明确建设目标,一旦国家建设资金到位,不能充分合理使用。
(2)工程建设前期勘测设计成果无人把关,勘测设计工作质量低。近年来,本县水利工程前期勘测设计成果长期无人把关,设计人员养成了按传统经验进行勘测设计的习惯,不学习工程设计规范,不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勘测设计质量普遍偏低。多数工程建成后,给人留下不好的外观印象,部分工程因设计不合理,建成后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2.2 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经验不足,方式落后,手段粗放
(1)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管理方式传统老化。长期以来,本县水利行业还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事业单位无独立经费,不能独立运作,对专业技术人员未建立激励机制,技术服务处于无偿化状态,能者多劳,劳无所获,久而久之,技术人员丧失了事业心和进取心,单位失去活力。
(2)工程建设招标及发包程序不规范,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按国家招投标法有关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但本县在多处堤防工程招标过程中,偏面追求低价中标,出现承包商以低于成本价竞标的不良现象。如紫阳蒿坪河堤防工程,浆砌石预算单价为220元/m3,由于在招标过程采用低价中标,一承包商以单价160多元/m3的报价中标,结果在施工过程,不得不偷工减料获取利润。对于按国家招投标法规定,可不进行招标的小型工程,其工程发包缺乏监管及承包商资质审核机制,常由行政领导个人决定承包对象,工程发包不透明、不公开,部分承包商无相应施工能力,无任何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也能承揽工程,一旦无力完成施工,便因陋就简,降低工程质量。
(3)项目建设监理制推行不力,项目投资、质量、进度失控现象严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定》指出:“我国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实施建设监理,小型工程也要逐步实施建设监理”。而本县大量工程在建设过程未实施监理,甚至无技术人员把关,个别工程虽实施了监理,也未按相关程序进行操作,使项目在建设过程,投资、质量、进度严重失控。
2.3 技术力量薄弱,工程建设管理缺乏人力支撑
县水利局在岗人员40多人,从事水利工程技术工作的人员仅10余人,且专业结构不全,知识粗浅老化,业务水平普遍偏低,无勘测设计资质,导致工程在建设过程顾此失彼,在关键环节无人把关。
3 管理建议
3.1 加强项目前期管理,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水平
(1)做好全县各类水利工程项目普查规划工作,明确建设目标。当前,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大、任务重,建议对全县各类水利工程开展全面普查规划,普查规划要深入到乡村,深入到地块,科学规划,逐项登记,明确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开发方式,纳入微机管理,做到水资源有序开发,切实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2)建立勘测设计成果评审机制,严把勘测设计质量关。建议抽调专业技术骨干,组建勘测设计成果评审机构,依据相关行业设计规范及技术标准,对勘测设计成果进行评审论证,层层把关,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前期工作质量。
3.2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实现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化
(1)建立项目招标机构,积极推行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县水利局应积极开展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培训招标工作人员,成立招标机构,严格按国家招标投标法进行操作,对于按招标投标法可不进行招标的工程,也应制定相应的工程发包程序,建立承包商资质审核机制,做到工程发包有专业人员参加,集体决策,公开透明,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监督,以确保国家建设资金使用安全。
(2)建立县级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机构,切实将项目建设监理制落到实处。针对基层小型水利工程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县水利部门应积极委培监理人员,成立监理公司,并申办资质,取得营业执照,使其独立运作,使本县水利工程推行项目监理制有技术依托,并严格按监理工作程序操作,对工程建设各项目标进行有效控制。
3.3 加强水利工程技术队伍建设,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人力支撑
一是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锻炼,充实人力,提高整体素质,并创造条件,使勘测设计单位取得相应资质,按其资质承担勘测设计任务,合理合法地开展勘测设计工作;二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勘测设计有偿服务,以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为工程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4 工程建设管理实例分析
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基本建设规律,按基本建设程序操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之,则遗患无穷。本县县城水厂扩建工程,总投资210万元,其工程前期勘测设计委托本省具有乙级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在项目建设过程,严格实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及项目监理制,在建设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建成投产,使紫阳县城3万多人告别了吃浑水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现已运行6年,未发现任何质量隐患。而本县众多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因建设管理不力,严重影响了项目目标的实现。近十年来,国家每年下达工程建设投资达数千万元,却没有建成几处高质量、高标准、有规模的亮点工程。上世纪90年代,全县有效面积已达2933hm2,而截止2008年底,有效面积为2920hm2,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本县多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因建设质量差,受到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评。
5 结语
基层小型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其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设资金使用效果,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参照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并结合小型水利工程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抓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以促进水利事业健康发展。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