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水源理念及实现措施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涧峪水库为例

2010-08-15刘建林高小芳潘惠民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0年1期
关键词:水源地水源供水

刘建林 高小芳 潘惠民 马 斌

(1.商洛学院 陕西商洛 726000;2.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 西安 710048;3.陕西省渭南市涧峪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 陕西渭南 714000)

1 绿色水源内涵

绿色,本意上是指一种颜色或色彩,其引申义基于事物原始状态,包含了天然、优质、环保、安全,并令人清爽愉悦等喻意。贯以绿色名义,更多反映地是人们普遍重视和使用放心,满足人们的品质追求。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政治文化发展及人口相对集中的聚集地,传承着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城市赖以生存的除了土地、交通等资源外,最可贵的水资源随着气候变化,降雨减少,污染加剧,其安全品质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

绿色水源,对应于绿色植物、绿色食品等事物的品质特征,是对供水水源的安全性表述,反映的是水源地有着良好的生态环保屏障,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足够量的、优质的水资源。

绿色水源工程,以在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形成围绕着实现城市供水绿色水源的系统要素集合体;基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实现,解决城市赖以生产、生活、生存的水源之水——可靠性、安全性、良好性,实现绿色水源。

绿色水源工程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在确保供水设施安全运行的基础上,保障供水量满足需水量的要求;确保所提供的饮用水原水水质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建立绿色生态屏障确保水源地没有风险威胁到水源水质即确保水环境质量安全达到绿色生态的目标。

2 绿色水源提出的必要性

在国内外,绿色水源的理念正在被更多的人们所了解,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要采取多种措施建设绿色水源工程,这样不仅能在源头上彻底解决水质的问题,更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优化环境,使我们以及子孙后代都能惠及这样的水源,生生不息,福泽延年,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条件。

(1)满足居民城市用水高标准。

拥有清洁、安全的优质饮用水是现代高品质城市发展的标志,河流水污染的加剧使得傍河水源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人们更多地选择了外来客水——建设供水水库来满足人们高标准的需水要求。

在当今追求高品质的现代社会发展中,“安全饮水”、“健康饮水”的呼声也随之响亮,然而什么样的水才能称的上是 “安全水”、“优质水源”却众说纷纭。专家指出只要符合饮用水标准,水就是安全的。因为饮用水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包括健康方面,水处理方面和各国的水质情况等数据来制定的标准。此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了饮用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然而水质标准只是及格线,不是达到标准就是“优质水”,优质水的获得还需要不断对水源进行保护和提高要求标准。

(2)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家发展的重大课题。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水是人类的生存之源,发展之本。人离不开水,水也离不开人。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介质,是人体保持健康状态的重要营养物质,对保持和改进个人卫生、饮食卫生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水需要人类的爱护,当水受到污染时需要人类来治理,以防止介水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饮水思源,保护饮用水源,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促进人类社会与水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保护饮用水源是绿色水源的内容之一,因此绿色水源的提出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

(3)促进节水道德的形成和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纪念第九届世界水日暨第十四届 “中国水周”确定的主题。在西部大开发中,水利建设又是重中之重,而节水、爱水道德建设又是这一 “重中之重”的重点、核心、灵魂,加强节水、爱水道德建设,对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2]、[3]。笔者认为解决用水问题,必须建设节水型社会,开源节流,依法治水,但治水之策是加强全社会的节水、爱水道德建设,依德治水。现在,在节水方面,实行依法治水,积极改革水的管理体制,调整有利于节水的水价等经济政策,调动了全社会节水的积极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人们节水、爱水道德观念淡薄,浪费,污染水的现象依然存在。当前一定要重视节水、爱水道德的建设,把水利作为人类生存的生命线看待,把治水、节水当作重要工作来抓,纳入 “依法治国”和 “以德治国”的轨道,使中华民族的节水、爱水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在全社会树立“浪费水就是浪费生命”、“一滴水可见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往江河湖海中排污是与图财害命一样的缺德行为,将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等节水、爱水道德观念,谴责不节水、不爱水、污染水的不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节水、爱水的道德氛围。

3 绿色水源工程建设遵循的原则

绿色水源工程建设以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存在问题分析及水源保护区划为基础,通过水源地污染防治、生态恢复和建设、应急能力建设、预警监控体系建设、管理能力建设等具体工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污染源控制、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环境监督管理能力,以求水源地保护落到实处,全面保护水源地。遵循的原则如下。

(1)确保供水设施安全。

供水设施的保护是水源保护的重中之重。供水设施一旦出现事故小则会影响正常的供水水量调度,大则会危及部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历史文化古迹。供水设施的保护与日常的有序管理及定期监测息息相关;预警监控体系的建设及应急能力的建设将突发污染事故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2)确保水质优良。

绿色水源工程中各种法律、行政、技术、宣传手段的应用都是为了一个最终的目标即确保饮水水质最优。饮用水的安全关乎人民的生命权,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3)建设绿色生态屏障。

水库流域内绿色生态屏障的构建对保护区内自然净化能力的提高,生态良性循环的形成,饮用水源水质的保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水源保护区内的生态现状,进行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工程,对加强生态保护、水源地涵养及水源净化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4)统筹兼顾,分类实施。

统筹污染源与水源地管理、地表水与地下水管理,统筹区域与流域管理,污水治理与再生水回用,统筹法律、制度与机制建设,因地制宜,分步分类实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类型的村庄,确定不同的治理标准和治理管理模式;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运行有效的水源地保护补偿机制;坚持分级负责,规范管理,农民参与,政府指导与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市级相关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政策集成,资金支持;实行专业化队伍运营和农民参与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5)防治并重,建管并举。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运用法律、行政、技术和宣传等手段,注重源头控制,强化管理,全过程防治污染,解决水源地保护问题;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生态建设与水源保护的积极性。

(6)改革创新,加强监管。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指导作用,强化水源地监管。坚持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探索水源地监管新思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监控,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突出环境规划,抓好总量控制,加强环境评价,强化执法监督,严格环境标准,确保水源地安全。

(7)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在全面普查水库水源地状况的基础上,制定水源地保护规划。坚持节约、清洁、安全发展,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4 涧峪水库绿色水源构建

涧峪水库地处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区,植被良好,无生活和工业污染,根据涧峪河水质监测成果分析,涧峪水质为重碳酸盐型弱碱性淡水,水质良好,属一类饮用水源,原水水质达到GB3838规定的I类水水质标准。涧峪水库是渭南目前地表径流的第二水源,其对渭南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绿色水源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综合应用各种法律、行政、技术、宣传手段。涧峪水库在绿色水源构建方面采取的措施如下:

(1)因地制宜,分区规划。

按照纵向分区的方法分为坝上游 (流域)系统、坝体 (包括大坝背水坡坡脚以外150m范围内的区域)系统、坝下游三个系统。在坝上游系统规划中遵循保护的理念,不能发展旅游项目;实施水土保持、水源地涵养、生态移民、绿色屏障工程。通过建立参观廊道和观景平台给民众提供短暂的逗留观赏平台,满足其亲水性和知情权,同时限制游客行为不对水库水质造成点污染。坝体系统规划中主要突出安全性、宣传性、装饰性,建立有效的日常监测管理机制和安全预警系统确保供水设施安全;通过设立宣传标语广告牌、地图导向板、工程简介板来宣扬绿色水源理念,通过栽植盆景、亮化工程来渲染坝体环境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坝下游区域广阔,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在绿色水源工程规划中便于永久性建筑物的修建及社会公众的亲近,是实现绿色水源的重要区域。在该区域防洪区外可以建设硬化道路,建立花卉展示区、景石碑林区等生态景观;建立休闲度假区、嬉水休闲区等休闲休憩设施;建立水文化展示馆、饮水思源纪念碑等文化科教设施。通过不同功能区划文化理念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并自觉自愿加入到水源地保护的行列中来。

(2)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技术手段。

通过建立预警监控体系对污染防治、生态恢复、环境保护有效控制,提升监督管理能力;通过文化工程、景观工程的构建提升水源工程的环境价值;通过加强输、供水设施的保安和防范措施、城市供水系统应急能力建设,建成完善的应急管理措施和应急机制 (加强输、供水设施的保安和防范措施)。通过对大坝设施进行位移、应力等结构安全监测及配备防止人为破坏的监测,网络录像监控实现坝体运行监测;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将有关国家政策法规,绿色水源工程建设动态、气象信息发布、建言献策等,向社会各界提供一个宣传和交流的平台,有效促进绿色水源工程的实现。

(3)通过依法治水实现水源地水质保护目标。

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方法和手段是多样的,但在法制化国家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行政执法和法律调控的主导作用。运用法律手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保护饮用水源,是我国 “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和体现。《水法》及其相关法律为人们维护生命健康和生存权、享有良好环境权等合法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人们承担保护水环境,防治饮用水源污染等义务提出了法律要求,也为其他方法和手段的施行指引了方向,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条例依法管水取水保障水安全,强有力支持绿色水源可持续发展[4]。制定 《涧峪水库水源地保护办法》,地方执法部门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加大水源地保护的执法力度,严格查处各种环境违法和破坏行为,加强执法工作的力度。编制 《渭南市涧峪水库城市供水系统事故应急预案》,负责建立、完善和实施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落实涧峪水库水源地应急保障系统有效运行的措施。建立健全检查的相关制度:一是要完善城乡供水水质检查制度,对检查工作的组织方式、检查的内容、手段和依据等做出统一规范;二是要建立城乡供水水质通报制度,包括信息报告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和信息公报制度;三是要强化供水企业的水质责任制度促进供水企业加强水质自检、更新供水设施,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供水水质。

(4)充分利用道德文化作用促成公众自律行为形成。

道德不仅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建设绿色水源的核心内容,道德是保持社会健康发展的思想机制,只有道德建设搞好了,创建绿色水源才有了先导思想和先进文明的保证;道德建设不仅有利于净化人的灵魂、提升人的品格、提高人的素质、陶冶人的情操,而且有利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必须通过创造文化来实现。文化作为对象化的力量,对人又是一种自我限定,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氛围,将对人们的各种行为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来强化人们的绿色水源意识,最终促成绿色水源的实现。

(5)加强舆论宣传力度,提高民众保护意识。

涧峪水库 “绿色水源”工程规划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大化,需要扩大宣传,需要得到广大公众的支持与理解;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 “世界水日”、“世界环保日”等重大节日活动,结合涧峪水库,举办水源地参观等活动,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水生态保护意识,树立绿色消费观念,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与信心,营造加强统一管理的舆论和社会氛围;提高公众对水质督察的参与意识,建立水质信息管理系统,保障用水消费者权益,鼓励包括社区公众、私人投资者和民间组织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水质督察;通过地方新闻媒体、网站媒体、专业报刊媒体等进行绿色水源相关活动的专题片录制和实时报道,讲解水的重要性及水受污染后的危害性,使民众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 “水——生命之源”的理念深入人心。

(6)加大组织管理力度。

由渭南市人民政府成立 “渭南市涧峪水库水源地保护”领导小组,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华县政府、临渭区政府、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扶贫办、市城建局为成员单位,各成员相互协作,解决在水源保护和城市供水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水源不受污染和城市供水的正常秩序,办公室设在涧峪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并负责日常事务。实行供水一体化管理,有利于供水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协调发展,避免部门之间相互交叉,造成管理混乱,增大投资,造成资源浪费。建立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体制,是适应水的自然属性和利用规律的客观要求,更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要求。

(7)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涧峪水库可以作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并紧紧抓住国家在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在水库设置公益林、纪念林等公益设施,可以使人们认领以自己或单位命名的树木或树林,以此来获得民间组织和私人更多的投资或开发 “涧浴水源、绿色之旅”等专题旅游,使人们不仅亲近大自然、亲近向往的绿色之水,也可为水库的资金增加另辟新径;在水库管理区范围内,利用国家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背景,进行招商引资,建设水文化科技馆、饮水思源纪念塔 (碑)等水文化建筑,通过社会公开招标的形式,使一些企业或个人以一定的经济投入获得某个 (些)建筑物的冠名权。

(8)策划保护行动计划。

根据涧峪水库的实际情况,策划一些活动,使群众了解涧峪、认识涧峪,自发地参与到保护水源的行动中来。通过活动的开展让陕西省乃至国内外“了解涧峪水库,认识涧峪水库,关注涧峪水库,保护涧峪水库”,坚持科学发展观,人类与水、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动涧峪水库 “绿色水源”工程的有效实施,开发、传承水文化,造就人水和谐、绿色健康的涧峪水库。制作渭南涧峪水库 “绿色水源”工程实施方案策划:渭南涧峪水库 “绿色水源”工程建设以专家学者为核心,以沿线群众为基础,活动内容分生命之水、情系涧峪、安澜涧峪、文化涧峪、生态涧峪等五项活动主题予以组织实施,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

5 结论

绿色水源的提出是随着人们对水质目标的逐步提升孕育而生的,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其中,水质安全、水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是其基础,文化层次的提升是其升华。绿色水源的构建需对坝上游系统、坝体系统、坝下游系统进行详细的分区规划设计;绿色水源的实现需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采取技术、经济、法律、宣传等多方面措施来保障其实施。

1 许柯.环境友好型社会下我国饮用水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 杜金娥.节水爱水道德的建设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治本之策 [N].中国水利报,2001.03.24.

3 刘建林,解建仓.城市用户群节水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

4 黄永东.城市饮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保障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2005.

5 陕西省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陕西省渭南市涧峪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2000.

猜你喜欢

水源地水源供水
保护水源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南水源头清如许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寻找水源
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探讨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
吉林省供水水源地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