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0-08-15王红强

山西建筑 2010年24期
关键词:县域城镇中心

王红强 王 影

中心城市通常以一定的行政区划为范围,是该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它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各种生产要素密集,服务设施完善,适宜二、三产业集中发展,能够广泛吸引和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步伐的迫切要求。下面从协调发展的角度,谈谈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综合体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效益和结构的协调统一,增强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发挥着不同层次、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县域作为中心城市发展的腹地,是中心城市发展的基础,腹地大小决定了中心城市发展空间的大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决定了中心城市发展潜力。中心城市在初期以极化效应为主,对县域来讲,部分财力和素质较高劳动者被吸引到中心城市,对县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当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处于扩散阶段时,中心城市对近郊县域促进作用较大的是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仍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本文就加快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1)做强做大中心城市。综观近些年全国各地的发展态势,人们发现,地区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演变为城市实力尤其是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城市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枢纽,也是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的中心。它必须把自身的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发挥中心城市的人才、技术、资金、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重要增长极的区域城市经济圈,提高中心城市的产业、人口、资源聚集功能,增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努力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局面。中心城市必须将增强产业集聚、做强做大产业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在城市发展中,既要继续抓好环境整治,更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金融、信息和现代物流业等新兴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产业,做强做大中心城市。2)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加速工业化。县域经济要主动弥补中心城市的功能缺失,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与中心城市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配套关系。以完善功能、吸纳人口、扩大规模为发展方向,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突出县城的中心地位,抓好县城建设,增强县城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小城镇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体现特色,注重实效,与企业的合理集聚、农村市场体系的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重点发展中心镇,逐步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村镇为基础的县域村镇体系。研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各县(市)的经济发展要与区域经济布局、中心城市发展相衔接,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并加强与周边县市的经济合作。尤其是要编制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3)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县(市)政府要集中精力谋划城市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强化城市功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加强对县(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指导,促进区域分工合作。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健全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提高城镇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城镇建设要与市场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引导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发展。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对城镇具有投资效益的土地、市政公用事业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特许经营、项目法人招标、产权转让等途径,吸引支持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和运营。4)正确认识和把握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与壮大县域经济的关系,积极探索中心城市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路子。中心城市的大小强弱直接影向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依托中心城市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符合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增长极理论,是发达国家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国沿海先进地区的一条成功经验。提倡中心城市与周边的县(市)不受行政区划限制采取城市联盟建设的方式,做到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逐步实现中心城市与县(市)之间产业、交通和电信等一体化。

没有发达的中心城市,而仅靠县域经济发展能使地区经济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同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没有高水平、高层次的中心城市也是不可能的。唯有正确把握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促进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1] 顾朝林.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方法◦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李秉毅.城镇系统规划[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3] 张慎娟.西安市近远郊区农村发展建设之比较[J].山西建筑,2009,35(31):36-37.

[4] 施清宏.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1997(4):18-21.

[5] 申天顺.中心城市是发动机和加速器——访河南省政协主席范钦臣[N].中国企业报,2004-02-01.

猜你喜欢

县域城镇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