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新思维

2010-08-15单卓然

山西建筑 2010年24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性化规划

单卓然

“以人为本”从来都不是城市的“负担”。如果让我们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古今中外的城市,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还是现代的纽约、伦敦、东京、上海,它们都是人性的产物。城市因人而兴起,因人而发展,因人而蔓延。21世纪以来,我国发展的非常迅速。单就中国的城市建设,就可以和西方几十年的付出相“媲美”。但是,速度快并不代表质量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居环境建设不断地对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我们看不到城外的绿地,失去了公共交往的空间。交通、污染、噪声不断侵蚀着城市人的身体,然而城市化的进程却在快速的增加。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必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这里的“以人为本”大概应该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是从城市的角度遵循人的规律;另一种是从人的角度进行人性化考虑。城市建设研究的核心是人,是要考虑人的价值、愿望以及实现这些价值和愿望的动力和能力。同时,还应强调市民参与,让设计者和市民在设计过程和文化行为产生互动,以此来达到改良街区环境的目的。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公平、公正也是体现于此。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重要的调控手段试图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并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出现了新的思维方式。

1 强调公众利益,强调公开公平

市民是城市的真正主人,规划体现的应是社会对城市发展的集体意志。然而目前的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公众参与程度仍相当有限,规划成果基本上还是由规划专家、规划项目小组、政府领导决策形成,公众参与大多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应该广开言路,多方咨询,可以采用规划方案进社区,规划方案进高校等形式,获取社会的广大意见。这样不仅有利于方案的完善和人性化,也借此机会加深市民对城市的认知。“人口与城市未来”国际会议巴塞罗那宣言提出:“经济发展是解决任何城市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必须采取为全体人民提供均等机会的社会公平政策。”城市规划中,如何保护相对弱势的社会群体,改善他们的生活、居住条件,无疑需要规划编制及管理者给予高度关注,兼顾效率与公平,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实现社会各阶层的人性化和谐,体现公共政策的属性。

2 强调生态观念,正确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打造低碳生活

以往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城市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利益的多元与冲突,致使公益设施、环境保护的力度弱化。生态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的增长,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等“城市病”日益突显,不仅降低了城市建设的品位,而且制约了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阻碍了城市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思想下的城市规划,应该更加关注人和自然的高度统一。这在今天看来,也是人类拯救自己唯一的出路。因此,要构建和谐发展城市,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通过规划的空间管制和生态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占有率,构建城市绿化生态景观,努力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生态生产体系,创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林秀和鸟语花香的优美城市环境。

3 强调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适度建设紧凑城市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城市土地使用的综合研究并在土地使用组合基础上的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人性化的城市规划必然要求城市土地的最合理使用。目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居环境建设对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管理提出新挑战。传统的城市蔓延方式和“用土地换效益”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以人为本的要求。如果继续这样的发展态势,将无法为后代提供足够的空间,无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紧凑城市是这几年来很时髦的一个词汇。也不乏是某些城市发展的趋势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就是要合理控制城市的规模,适当地集中开发和利用城市土地。这样可以保留外围大面积的农田和生态环境,也有利于提高城市效率。

4 强调城市空间尤其是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

城市人的活动最终全部落实在各种空间上。那么,“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最终就体现在“人性化的空间”。创造适合人使用的高效的公共空间,是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趋势。

抛开深刻的审美标准去理解城市空间的概念,可知它仅仅是城市内和其他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通俗一点说,城市生活空间就是城市人居环境,它是城市中各种维护人类活动所需的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社区环境。它不仅包括住宅质量、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交通状况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空气质量、绿化美化、卫生条件等硬件设施构成的硬环境,而且包括家庭氛围、邻里质量、居住区和谐、安全归属感、社会制度和秩序、人际关系等心理感受构成的软环境。

5 强调城市交通的高效使用,公共交通、轨道交通

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体现城市“人性化”的地方。中国的很多城市,如北京、广州、武汉,交通都十分拥堵。这是历史遗留的城市格局问题,但更大程度上是规划人员缺乏对人性化的考虑。

因此,城市规划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快建成路网完善、功能明确、结构合理、管理先进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现今尤其要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和停车场的更新和建设。对于有一定经济实力和需要的地方,也可以加大对轨道交通的配备。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主次干道和支路合理搭配、行车道与人行道合理搭配、公共场所与停车场的合理搭配,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修复破损路,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坚持公交优先,努力改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通行条件。通过公共交通多样化、网络化发展,刺激城市经济增长和人口聚集。

6 强调城市文脉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统一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表现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快速的经济增长,更重要的,看是否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纽约曼哈顿、旧金山等城市的历史街区不仅保护完好,而且不断修缮,展示昔日的辉煌;芝加哥密歇根湖畔自然风光和CBD城市景观交相辉映。面对当前的城市建设,我们应该保留一份最沉重的审慎,学会去善待城市的历史,传承城市的文脉和记忆,以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态度,不求功在当代,但求造福后人。

7 结语

还是那句话,“以人为本”从来都不是城市规划的“负担”。作为城市规划从业者,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以人为本”的内涵。用全面的思考、熟练的技术和负责任的态度去服务城市建设,真正体现公共政策的意义。

[1] 兰 青.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人本思想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41-45.

[2] 秦红岭.论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J].理论月刊,2009(9):12-15.

[3] 陈 林,王 轶.“以人为本”思想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3):34-41.

[4] 王家庭.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城市规划的新思维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06(4):21-28.

[5] 邹 涛.基于公共生活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13-17.

[6] 任致远.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J].规划师,2005(2):5-7.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人性化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人性化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