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大唐芙蓉园浅谈中日园林文化

2010-08-15

山西建筑 2010年24期
关键词:紫云曲江芙蓉

韩 璐

1 初见大唐芙蓉园

大唐芙蓉园位于古城西安东南曲江新区,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是一个以唐代文化为内涵,以古典皇家园林格局为载体,借曲江山水演绎盛唐概况的名园,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唐代风貌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其中,内部建筑集中了唐朝时期的所有建筑形式,并且采用了张锦秋大师所创造的“新唐风”建筑,简约、淡雅的建筑风格,例如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陆羽茶社、杏园、唐市、凤鸣九天剧院、丽人行、诗魂、唐诗峡、桃花坞、彩霞亭廊、曲江流饮、旗亭、茱萸台等,共同铸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建筑集群,大唐芙蓉园从而被专家们齐称为“中华古典建筑博物馆”。

2 解读大唐芙蓉园——细读

大唐芙蓉园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日本园林大师秋山宽承担园林景观设计。大唐芙蓉园总建筑面积近10万m2,亭、台、楼、阁、榭、桥、廊相应俱全。建筑色彩多以灰、白、赭、茶为主,如青瓦顶、青砖墙、白粉墙、赭红或茶色木材、灰色台基等。特别在紫云楼等少量标志性建筑的鸱尾,屋脊局部重点部位可施以金色,增添几分皇家气氛。建筑材料设计都采用砖瓦混凝结构与木材结构相结合,既可以保存唐代建筑的原貌,又能使古建筑长久不受损害。

在整体布局上大唐芙蓉园在力求做到还原历史风貌的同时,也将合理的结合现状地形和旅游功能来进行规划设计。它的总体布局采取了南园北池的大格局,其轴线清晰明朗,有对称、对位的关系,建筑景观主次分明、虚实有致。芙蓉园主要是以建筑面北,南依丘陵,北临湖泊,东滨池岸,西望雁塔来布局。山的轮廓起伏力求与远处的南山相呼应,在湖的北岸为了使湖周形成地势变化而特别做了一些人工处理,然后又根据地形地貌现状及周围景观环境的条件,在山水布局的基础上,营构景观、景区、景点,以满足各项旅游功能要求。整个景区基本上都是以湖为主,环水布局,一般苑中临水处都建有水殿,在河梁上设有画桥,再利用丘陵构建山楼、青阁、竹楼等建筑物,让芙蓉园有依山伴水般的意境。苑内绿地临水处则常以柳、芙蓉、杏、芦橘、丛竹为主要植物来进行点缀。苑内景点常分散于北岸,集中于南园,景点之间疏密有致,虚实相应。苑内水系呈环路流线,北部宽阔的湖面形成了北凸南凹的腰月形,使苑区中心地带呈环抱之势,湖面东南有水口与南池相接,西南部湖面成为芙蓉池,水体东折在紫云楼以南形成紫云湖,整个水系流线形式多样,分别由瀑布、湖面、溪水、池面、河流共同组成。

芙蓉园的景观分区主要分为中轴、东翼、西翼、环湖四大功能区域。主轴是以全园标志性景观建筑紫云楼为中心的南北向轴线,其自南而北分别设置有南门、九重天演艺区、紫云楼、紫云楼北水幕电影以及其他设施。东翼为山峦区,设有“诗魂”雕塑群和其他形式唐诗小品。西翼是大型的餐饮中心御宴宫。环湖地区则设有仕女馆、丽人行、梅花谷等大大小小各种建筑小品和景观点,形成了以中轴为主旁边为辅的分布形式。

芙蓉园内部道路主要由主路、支路、小路三级园路构成,景区和景点之间由园路和水系相连接,以游人的行为规律为依据,道路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和连贯的游览路线。

芙蓉园的园林景观设计在全方位展示盛唐皇家式风貌的同时又带有对异国园林的独特诠释。在设计和技术上主要追寻科技含量第一、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结合、三步一景、五步一观、大园林套小景观、大气、大方、巨大等原则,从而突显大气磅礴,精致华美,彰显帝王至尊的皇家气派。

3 梦回大唐、游园戏梦

秦时,利用曲江地区山水景致优美的自然特点,秦王朝在此开辟了著名的皇家禁苑——宜春苑、乐游苑,使曲江成为上林苑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汉武帝时特令疏浚池梁泉源。隋朝,大兴城倚曲江而建,并以曲江为中心,结合地形以城墙为界,将曲江分割为两个部分,营建皇家禁苑芙蓉园。芙蓉园的性质也由秦汉都城郊外的离宫别馆,转变为隋朝都城中的皇家园林。唐代,曲江进入了繁荣兴盛的时期,辟建了皇家禁苑——芙蓉苑(也称芙蓉园),并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等重要建筑。

中唐以后,文人直接的参与到造园的规划之中,凭借他们对大自然的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规划设计,同时他们还把自身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和感悟融入其中,使得文人园林的格调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于是便出现了“文人园林”。就记载来看唐代园林继承了很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格,皇家贵族豪华贵气,文人官僚清新雅致,各居一格。

中国古代园林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特点:

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园林造景完全模仿自然山石水陆一切合乎自然,追求天然野趣。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园林主要的分割方法是由建筑来分割,分隔空间力求从角度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在处理手法上合理的处理好形与神、虚与实、景与情、意与境等之类的关系和变化。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在中国园林中主要的建筑物有堂、廊、台、亭、墙、舫、榭、楼、馆、阁 、斋等,所有建筑的外部表现都与神与天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使园内各个部分连接自然,流线畅通,宜人舒适。

4)花卉植物、表现自然,植物的配置以自然和谐为原则,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4 西渡日本、禅思枯意

日本园林起初是囿的园子,后因加入了更多中国园林的技法庭院变得更加的成熟。日本庭院中多为人工山水,更接近于人工园,加上日本本土特点园林采用舟游的形式,山水部分特别设有池、矶、须弥山等,建筑也有苑、离宫、吴桥、画舫等形式。中国宋朝时期禅宗由日本求法僧人荣西传入日本,禅宗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方式渐渐的也成为了日本民族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方式,尤其是在日本园林里,园林的禅宗精神和意境自此达到极致,慢慢的就发展成为了自己的园林风格。

日本庭院在创作理念上又多受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大自然的状态为主,在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同时试图营造一种人间乐土的仙境。后来禅宗思想传入日本,最初只是将禅宗元素加入庭院之中,后来就逐步的抽象意象化,庭院的构成元素开始只是利用最基本最简单的白砂白石作为元素来塑造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丰富的宗教思想,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造园风格。

日本园林主要以清纯宁静自然而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的“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一种“自然之中见人工”的感觉,着重是在体现自然景观的美,避免人工雕琢,创造出一种寂静、清静、融入自然的境界。

日本园林可以分为池泉回游式庭院和枯山水庭院两种,池泉回游式庭院不仅仅是作为简单的自然山水庭院来设计,而是把它作为神仙居住的设计来营造,同时又在园内形成环绕池泉划船游玩的回游线路。枯山水庭院内没有任何有关水的元素,仅仅只用山石和白砂象征性的表现山水、景观以及宗教思想,变现一种“空相”“无相”的境界,是一个带有浓厚东方哲学思想的庭院形式。

日本园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源于自然,设计师选择最自然的材料不用添加任何的装饰和雕琢直接运用于园林之中。

2)写意味浓,其典型的变现是在枯山水庭院里,在院中一个树枝一颗石子在他们看来都是有象征意义的,表达了深沉的哲学含义。

3)风格恬静,日本园林建筑简单,体量小,密度较低,多用草顶原木,不加雕饰用最自然的形态表现出来。

4)禅意浓厚,这是日本宗教园林最为典型的特点,它以清静、脱俗、豁然而著称,成为日本园林的一大亮点,更是精神升华的极致表现。

5 结语——“再建”芙蓉园

现代的园林设计更多的是在慢慢的融合不同风格的元素,在本土文化的背景下再进行学习和借鉴、设计和创作。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园林都同属于东方园林,但是因为地域的不同、文化的不同,根源虽是相同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它们都已经有了代设计思想相结合,融入现代科技将芙蓉园更全面的展示在人们的眼前,通过对大唐芙蓉园的解读对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的探讨,我们发现园林设计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人们改造自然的一部分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绿化,造亭而已,更多的是在思想上的表达和情感上的倾诉。

[1]张锦秋.大唐芙蓉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李 敏.中国古典园林30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宁 晶.日本庭院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比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紫云曲江芙蓉
弯弯歌
那拉提
中国画《闲逸紫云》
游贺州紫云洞
贵州省紫云县狗场地热水分析
紫云格凸河
曲江春晓
我的芙蓉李树
曲江花生分段收获试验成功
轻嗅芙蓉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