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指标体系初探
2010-08-15刘海霞
刘海霞
(永和县水务局,山西 永和 041400)
1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指标体系的意义
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并取得了可喜成果。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水土保持的治理效果分歧较大,无法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健全的水土保持指标体系。因此,尽快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指标体系,对指导、评价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1 水土保持指标体系是水土保持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水土保持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内容极其广泛,包括农、林、牧、水利、气象、环境保护等方面,是人类为了保持土壤、含蓄水分,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向大自然作斗争的一种实践活动。水土保持工作要讲求效益,进行科学管理,需要有其相应的理论。水土保持指标体系的建立将使水土保持理论更加趋于完善。
1.2 对评价水土保持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水土保持涉及面广,内容繁多,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各个流域治理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各有特点。为了对不同类型的流域治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指标体系和合理的评价方法。
1.3 有利于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水平
水土保持内容广泛,错综复杂,只有运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反映其各个不同的侧面,才能使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有一个全面了解,从而实现指标监督、目标管理,提高水土保持管理水平。
1.4 有利于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只有通过核对指标、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对水土保持工作作出恰当的比较评价。通过比较,可以看到工作的优点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而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发展。
2 水土保持指标体系
2.1 特点
水土保持是以流域为单位进行的综合治理,随着流域的地理位置不同,其治理措施各有不同,治理目的也各有侧重。为较为真实地反映流域治理状况,较为合理地评价水土保持效果,水土保持指标体系应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
多样性是指水土保持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各种水保措施的实际情况,即各种水保措施要有各自相应的具体指标,用以反映其本来面目。综合性是指能够反映水土保持全貌或从某一方面反映全流域治理状况及其效益。综合指标综合反映水土保持设施情况及水土保持效果,可以通过缓洪拦泥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来反映。运用综合指标可以对不同流域治理状况进行评价比较。
2.2 分类及内容
对水土保持活动进行分析评价,首先,必须明确水土保持的实质,即减少土壤侵蚀,保土蓄水,而土壤侵蚀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各种因素造成的土壤侵蚀程度由相应的指标来反映和衡量。其次,必须了解水土保持的各项措施,各项措施都由其相应的指标来表示。最后,必须了解水土保持效果,即了解水土保持的各种效益,各种效益由其相应的指标来表示和衡量。水土保持的措施和效益是相互联系的,效益是措施发挥作用的结果,措施最终通过效益来表现。因此,水土保持指标体系应包括侵蚀指标、措施指标和效益指标三大类。
侵蚀指标是反映不同地面单位面积在各种侵蚀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侵蚀量的大小。措施指标是反映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指标,包括工程措施指标和生物措施指标。效益指标是反映水土保持各项措施所发挥效果的指标,包括缓洪拦泥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及实物、数量、质量、价值方面的内容。
水土保持指标繁多,从形态上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三类:
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反映水土保持某项措施、某一侧面的指标称为单项指标;反映水土保持工作某一方面的指标称为综合指标。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划分是相对的,应根据其考察范围来确定。以全流域范围来考察,侵蚀模数降低额、总投资、总产值属于综合指标;某种措施的总工程量、总投资属于单项指标;从某种措施来考察,该措施中的各个不同方面的工程量、总投资属于单项指标,而该措施的总工程量、总投资属于综合指标。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指反映某一时期某一方面工作数量或规模水平的指标。质量指标是反映一定时期工作质量或相对水平的指标,通常用相对数或平均数来表示。在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分析中,将二者正确结合起来,对认识和掌握水土保持的客观规律、改进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实物指标是指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按照其自然计量单位来表示的,如工程措施中使用土、石、砂、水泥的多少,生物措施中产草、储存木材、干水果及单位耗用的工时等。价值指标是以货币为统一尺度表现的指标,如工程费用、单位造价、总收入等。价值指标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性,比较抽象。实物指标是基础,价值指标是综合反映,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要密切结合,才能使不同的实物指标有可比性,使价值指标具有真实性。
以上划分只是一般性的划分,在具体工作中,对某些指标的区分比较困难,划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综合效益分析的准确性,因此要对不同的指标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