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县名水义考(十五)
2010-08-15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10年4期
龙门县(废用名)著名的黄河干流峡口。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皮氏县为龙门县,宋宣和二年(1120)改称河津县,即今河津市。《魏书·地形志》东雍州高凉郡:“龙门,故皮氏……真君七年改,属。”《元和郡县志》绛州:龙门县,“后魏太武帝改皮氏为龙门县,因龙门山为名。”《清一统志》绛州:皮氏故城,“王思诚《图记》曰,河津县,宋宣和二年改名,旧县圯于汾水,元皇庆初移于县西北一里姑射山麓,即今县治。皮氏县在城西二里阳村,二城相对,遗址犹存。”
卢川县(废用名)因位于狮子河边的炉峪口,故名之。唐先天二年(713)设置,开元二年(714)废除。故治在今古交西北11公里处的炉峪口村,即狮子河入汇汾河处。《旧唐书·地理志》太原府:交城,“先天二年于故县析置灵(卢)川县,开元二年省。”《太平寰宇记》大通监:“先天二年又置卢川县,开元二年废。”又,交城县:“废卢川县在县东北九十五里,唐天授二年移交城于山南平川却波村置。开元二年以卢川县非要冲,因废。”金蔡圭《晋阳志》:交城县,“先天二年分置卢川县于故县地,开元二年以卢川县非要会,仍并入焉。”雍正《山西通志》卷五十七古迹:“卢川故县,(交城县)东北七十里卢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