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修缮工程的监管

2010-08-15寇国辉

山西建筑 2010年9期
关键词:施工方部门监管

寇国辉

高校修缮工程是对高校原有建筑、道路、水电暖、装饰、绿化、网络通信等的维修养护、局部更新、改造及扩建工程。修缮工程的监管贯穿于修缮实施的全过程,监管工作进行的好坏,对科学确定和有效控制修缮工程投资起着决定性作用,即对高校和承包商的经济利益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修缮工程的监督与管理,保证修缮工程的投资合法、合理的使用,为高校开源节流,提高投资办学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校修缮工程管理的现状

1.1 参管部门多,管理效果差

总体来看,高校修缮工程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学校拨款和各部门内部创收资金两方面,这就导致了多部门参与修缮工程的管理:对于学校拨款的修缮工程,由后勤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规划处等部门代表学校进行管理;对于各部门用内部创收资金进行的修缮工程,由高校所属院系、部门自行管理。修缮工程的资金来源常常同时包含了学校拨款和内部创收两个方面,由于管理部门多,各部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过程中常常发生混乱。

1.2 修缮任务重而时间紧,监管程序不规范

一般来说,为了保证正常教学工作和秩序的需要,高校修缮工程工期一般选择在假期期间,这就造成了任务繁重,计划不周,时间紧迫,甚至很多修缮工程项目既无草纸,也无预算,即便有也只是粗略的草图和单凭经验进行的简单估算,于是便出现了“边干、边看、边改”的三边工程,监管程序很不规范。这样就给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同时也给结算审计工作带来很多问题和不便。

1.3 监管人员专业化水平偏低,缺乏综合性监管人才

由修缮工程的特点所决定,修缮工程所涉及的知识面跨度广,项目琐碎,地点分散,技术难度大,并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知识的综合性[1],而目前高校修缮工程监管人员很多不是来源于土建工程专业方面,大多数是从高校普通行政管理人员或其他教职员工选调而来,使得既具备土建理论又具有施工经验的监管人才比较缺乏。如果监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他们在工作中出现各类问题时缺乏处理经验,导致应付了事。

1.4 施工队伍水平各异,职业道德各不相同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各高校纷纷面向社会进行新建和修缮工程的招标工作,进入高校的各类施工队伍便不断增多。这些不同的施工队伍,由于施工组织能力和工人专业技术素质等方面良莠不齐,最终导致修缮工程的施工结果也就迥然不同[2]。对于修缮工程,很多高校对此重视不够,而且部分高校还规定了一定金额以下的修缮工程可以不用审计,由建设方直接验收支付。由于利益的驱动,这样便给部分施工方的“投机”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或利用建设方监管人员对专业知识的缺乏蒙混过关,不按施工工艺施工,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1.5 修缮工程收费不合理,竣工结算准确性不高

施工方往往为了自身利益,编制竣工结算时,经常存在如下问题:定额套用中有高套、错套、重套、乱套现象,高估冒算,以此增加工程造价;工程量不按照计算方法计量,尺寸多计错计,假造工程量,虚构工序,对工程量高估多计;结算表的工程用料与修缮工程实际使用的用料不符,名不副实套取差价;计费程序不按合同的约定计取,计费基数、费率计算不按文件调减。

2 加强高校修缮工程监管的措施

2.1 管理主体明确化,管理制度科学化

高校必须要将管理主体明确化,要坚持“出资方负责建设,使用方负责验收”的原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修缮工程“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高校应确定一个职能部门对所有的修缮项目集中管理,这样既能做到专业化管理,也利于精简机构和人员。对于与修缮工程相关部门的权责划分,高校可以引入如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这样较成熟的管理体系,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包括各部门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等,从而分清“责、权、利”,使各部门相互之间建立起严格的约束机制。审计部门按规定对修缮工程进行预结算审计,严格按照程序从工程立项、签订设计和施工合同、施工图预算、施工全过程以及竣工结算等各个环节实施控制和管理[3]。对一些大型的修缮项目,建议采用PDCA循环控制原则(又叫戴明环),即按照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纠正)这样的顺序循环进行质量监督管理。

2.2 监管人员专业化,严把工程计量及用料关

由修缮工程的特点所决定,监管人员监管水平和力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监管队伍整体的素质。但由于各高校的编制等问题所限,从校外引进大批既具备建筑工程理论又具有施工经验的监管人才基本不可能,现实的办法是由高校后勤管理处和审计处联合牵头,确认各建设二级部门的工程施工监管负责人及部分基层监管人员,并对其进行定期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建筑工程理论及审计知识培训,培养和充实出一批在基本建设领域专业性很强的修缮监管人员。他们应具备很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既能够坚持原则,又能够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并且懂得监理、设计、施工规范和施工管理。适当增加具备较强修缮工程专业背景的新进人才,逐渐减少修缮工程管理部门中非专业人员的比例,从而构建高质量的修缮工程监管队伍。在2003年国家对建筑工程结算进行量价分离后,各种材料开始在市场上存在多种价格,另外市场上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增多,导致施工方经常在施工结算时以此为由进行高估冒算,监管人员和审计人员要对新工艺、新材料进行跟踪验证和审计,尤其是隐蔽工程,在材料审计中要及时地进行市场价格调查,有效防止施工方刻意地增加工程造价。在修缮工程竣工验收阶段,高校职能部门要组织富有经验的监管人员对竣工工程进行复查,严把工程计量关、定额套用关、工程取费关、材料差价关四道关口,发现问题及时同施工方核实解决。

2.3 慎重选择施工队伍,施工管理规范化

对于施工队伍的选择,各高校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如果为了给工程赶时间,可采取一次性的同时对多个工程进行招标,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约选择施工队伍的时间,但同时一定要慎重的选择施工队伍,否则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高校主管部门必须认真对施工方进行三方面的系统审核,择优选用施工单位:1)审核企业资质等级,因为企业资质是施工方管理水平、资金实力、人员素质和承包能力的整体反映,是决定修缮工程质量和结算质量的保证;2)对其承揽业务进行审核,看其承揽的业务范围是否符合工程要求;3)审核其业绩,看其业绩是否良好,有无不良记录。由于高校修缮工程多在假期施工,时间紧而任务重,主管职能部门可采用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按照《建筑施工规范》,建立一套完备的修缮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如设计变更、隐蔽会签、施工日志、施工记录等制度。监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管理制度,对修缮工程项目每一个施工环节实施控制,严格管理。审计部门和主管部门也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了解现场情况,掌握施工信息,同时核实督促监管人员的工作情况,这样既有利于监管人员监管和堵漏,又为办理修缮工程结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加强预决算管理,建立健全修缮工程档案

加强对修缮项目的预算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结算时,审计人员要将工程结算书和预算书进行认真比较,复算预算书和结算书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结算书中是否有人为错算、多算的情况,对结算书中超出预算和预算方案修改部分要由建设方的主管工程验收人签字方可确认审计。当一个修缮工程结束以后,主管职能部门应及时建立纸质档案[4],将修缮工程根据建筑、道路、水电暖、装饰、绿化、网络通信等不同的部类分门类汇编成册,做到查之有据,同时应按类别建立修缮工程电子档案,编制检索工具,通过计算机的加工处理,把修缮工程档案合成条目式,直接可以查询及打印总目录、分类目录、索引目录及电子档案,方便日后的需要。

3 结语

高校修缮工程管理工作是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的服务性保障工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和有效的开展提供基本条件。高校修缮工程管理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学习,苦练内功,提高人员专业素养,健全和完善修缮工程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和谐的节约型高校修缮管理体系,使高校修缮工程监管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切实搞好监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广大师生和学校的利益保驾护航。

[1] 林翠敏.高校修缮工程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7(2):150-152.

[2] 赵界欢.高校修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9(4):52-54.

[3] 吴咏梅.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监督的难点与对策[J].南华大学学报,2006,7(4):53-55.

[4] 王红敏.新形势下强化高校修缮工程项目审计[J].山西建筑,2008,34(36):238-239.

猜你喜欢

施工方部门监管
施工方参与回购的建筑供应链协调及应急策略
论合同管理与工程造价之间的联系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浅谈监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设工程管理中施工方的签证管理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7部门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