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现场管理
2010-08-15刘毅
刘 毅
施工现场管理是指对施工现场内的施工活动及空间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即对施工场地和空间进行科学安排、合理使用、临设维护、作业协调、清理整顿等。并与各种环境保持协调统一的关系,使一切在该施工场地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严格遵守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所做管理工作的总称。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天天要跟“现场管理”打交道。现场管理实际上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施工现场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同时也是企业产品的形成地,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施工现场因其重要性,成为建筑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1 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现场是大量的劳动力、材料、设备、机具、资金、信息汇集地。这些生产要素能否按计划、有序的畅通流动,涉及项目施工生产活动能否正常进行,而施工现场管理正是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畅通的基本保证。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1)建筑施工企业要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2)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可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4)工期的拖延或赶工期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安全和成本因素。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合同履行率,能确立企业信誉,保证企业的效益。
2 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2.1 基础性管理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属基础性管理,是企业组织施工管理的前线。企业按合同为施工项目设定的各项目标都要通过加强现场管理才能实现,而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才是抓住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根本。基础性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原始记录、巡视检查、统计核算、会计工作等日常性工作。
2.2 综合性管理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既有目标性管理,又有生产要素的组织性管理;既有技术性管理,又有经济性管理;既有企业行政性管理,又有政府法制性管理,所以施工现场管理必须进行综合性管理。综合性管理就是用系统的观点、目标的管理办法,认真执行各方面规定的工艺标准和管理标准,全方位、全过程、全面地进行管理,搞好施工现场管理的整体优化。
2.3 动态性管理原则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现场的人力资源、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环境条件、资金六大生产要素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因此,必须进行控制和动态管理,不断依据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重新优化要素组合来适应变化。这就要求及时掌握动态变化,加强协调,解决矛盾,排除风险和干扰,切忌用一成不变、静止的观点来进行现场管理。
3 施工现场管理的途径
3.1 以人为中心
提高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管理者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题作用,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3.2 以班组为重点
班组是企业现场管理的保证,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承担者,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必须以班组为重点。
3.3 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效益
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的效益。任何时候市场都会钟情于质优价廉的产品,而这样的产品需要严格的现场管理来保证。
4 施工现场管理的方法
4.1 现场施工进度管理
现场施工进度管理控制是现场施工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主要是通过完善项目控制性阶段进度计划,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做好各项动态控制工作,协调各单位关系。它控制的好坏影响着现场施工管理控制的其他步骤的有效施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好坏,关系着施工单位的可信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4.2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项目施工中,材料费用在建筑产品投入上所占的比例很重,一般为60%~70%。因而搞好现场材料管理,可以加速流动资金的经济效益。项目开工前,向企业材料部门提出一次性计划,作为供应备料依据。在施工中,根据工程的建筑材料消耗定额和过程变更以及调整的施工预算,及时向施工企业材料部门提出调整后的材料计划,从而保证材料按实际需求给予供应。施工设施用料应根据工程定额用料计划领取材料,凡超限额用料领取需办理相应手续,在填制领料单时注明超耗原因。供应人员对定额或超定额领料单进行核算,现场管理负责人进行监督。班组对剩余材料必须回收,及时办理退料手续,材料管理部门需造表上报。
4.3 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施工现场是个动态的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形成了人、机、料的动态集中,导致安全隐患的大量存在。对此,施工企业应从上至下地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企业施工生产过程的群体强化施工现场安全意识。另外,可通过加强现场安全训练,建立安全监督网,完善现场安全措施等,来保证安全生产。
4.4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工程质量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建筑工程在全部施工过程中,每个部分项目工程的质量随时受到操作者、施工技术、原材料、施工环境等影响,工程质量往往会因某个因素而出现问题。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工程的出现。其内容主要包括质量监督和质量检验。现场施工质量监督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手段:1)指令文件控制,即监理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要完成的建筑任务,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2)住地监督控制,即在施工现场中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及时处理有质量隐患的事故,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予以重视并上报相关人员;3)测量控制,即施工前监理人员对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对质量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误差做出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工程体的几何尺寸、高程校核等随时进行检查,对不合乎工程实体基本测量要求者,应及时指令施工单位处理。
[1] 烈永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1.
[2] 陈穗茵,李文雄.浅谈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的概况[J].山西建筑,2008,34(3):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