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芙蓉园对唐风园林文化设计理念的启示
2010-08-15张国昕
张国昕
1 概述
1.1 问题的提出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合在人们的生活中,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之魂。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微、消失;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品化致使建筑特色逐渐隐退。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1]并将之称为“建筑魂的失落”。在大唐芙蓉园文化设计中如何解决这些普遍存在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当代建筑设计问题,大唐芙蓉园建设实践对重构唐风园林文化设计理念带来什么样的启示,这正是本文思考的问题。
1.2 唐风园林的含义
随着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各国对历史文化名城及古典园林建筑保护日趋重视,在保护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展和深化。王景慧等[1]指出:“保护对象已不再限于建筑本身,而是扩大到地段、城市乃至自然环境,并延伸到环境中的各个组成元素。从保护深度上看,已从单纯建筑实体的保护演进到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特色都加以保护的综合概念。此外,在保护方法及手段上,也由过去单纯文物考古和建筑修复,演进为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综合行为。”正如吴良镛先生在论述城市规划不断发展趋势时指出[2]:“要对城市的时间要素进行再认识,提高规划工作的时间感(time conscious),一方面要注意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研究未来。”因此,本文将近年来恢复重建的芙蓉园称为“大唐芙蓉园”。本文所指的唐风园林正是包括了上述的“综合概念”“综合行为”和“时间要素”三个内涵,协调“自然与文化”“历史与现实”“保护与发展”三个关系,在保持唐代园林风格的前提下,在不断继承和创新中演变发展的现代园林设计风格,即兼蓄唐代园林和现代空间的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氛的现代园林作品。
2 大唐芙蓉园的文化遗产设计定位
根据唐代文化特征和文化定位,大唐芙蓉园设计确立了12个文化主题[3]:1)科举文化。以杏园为载体,通过雁塔题名、杏园关宴、进士探花等历史典故和大量文献、实物及雕塑、壁画,展示唐代科举制度的兴盛和影响;2)女性文化。以仕女馆和望春阁为主要展示场所。唐代女性崇尚自由、开放时尚、追求爱情的真实风貌将得以展现;3)唐诗文化。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芙蓉园不仅在建筑、园林意境中表现唐诗,在楹联、题额、碑刻上表现唐诗,而且塑造了“诗魂”和“诗峡”艺术群雕,通过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使游客可以感受触摸到的唐诗文化;4)茶文化。以“陆羽茶社”为载体,用茶道、茶艺表演来生动地展示中华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了解唐人的生活情趣,参禅茶道,怡悦性情;5)宗教文化。通过地雕、艺术造型、实物和故事演绎等,展示儒、佛、道三教在唐代的发展融合,反映宗教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6)帝王文化。以紫云楼为主要展示场所。不仅展示唐太宗的文韬武略,武则天的女皇风采,唐玄宗的风流多艺,而且通过唐代宫廷文化的展示,让游客切身感受盛唐的博大开放与辉煌灿烂;7)饮食文化。以御宴宫、芳林苑为载体,展示唐代丰富多彩的饮食习俗与文化;8)智乐文化。通过妙趣横生、寓教于乐的设施和工艺,展示唐代科技文化主题;9)外交文化。展示大唐与波斯、印度、罗马空前的文化交流,日韩遣唐使的友好往来,以及大唐和南海诸国的通商贸易,展示大唐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气象;10)民间文化。真实演义唐长安的市井生活、民间习俗、宛如唐代世俗文化的“清明上河图”;11)歌舞文化。展示唐代歌舞气象雄浑、大气昂扬的灿烂景象;12)建筑文化主题:东、南、西、北四个大门,一门一主题,一门一特色,一门一景观,而紫云楼、望春阁、御宴宫等建筑,充分显现唐代建筑文化特色。
3 大唐芙蓉园文化设计的美学特性
3.1 寻找文脉,展示诗画风格
大唐芙蓉园随时间的流逝历经沧桑巨变,但唐代文化、艺术和美学却载入了中华史册,成为今人寻找文脉的宝库。西安城市历经三千多年历史,唐代园林荡然无存,但唐代民间文化、民俗风情、历史典故却仍然流传在现代唐人的生活形态中,成为今人寻找文脉的源泉。大唐芙蓉园集12个文化主题之大成,使大唐芙蓉园充满在唐山水诗、唐山水画、唐风建筑、唐风景点的海洋之中,展现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收唐文化包容性、开放性、进取性以及吸纳、融汇、富美特征之精华,充分表现了唐代美的风格论特点。
3.2 造园手法,创造园林意境
大唐芙蓉园的文化设计采用了丰富的造园表现手法,使之尽展园林意境的涵蕴之美。以科举文化区文化设计为例,分析其采用的表现手法。1)把握空间尺度,创造欢庆意境。2)籍助池塘、许愿墙和神话传说创造期待的意境。3)设计推敲之道、竹里馆创造科举艰难的意境。
多种表现手法,构建了欢庆、期待和艰难三个场景,创造了科举苦难、迎考期待和中举喜悦的意境,将唐代科举文化刻画的入木三分,展现了园林设计意境的涵蕴之美。
4 大唐芙蓉园文化设计的社会功能
4.1 公共开放的“人性场所”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认为“美学目标必须与生态需要、文脉目标和使用者喜好三方面取得平衡并相互融合”[4],并将之称为“人性场所”。因此,现代城市园林设计,应从理解服务对象的动机入手进而思考服务内容和公众参与形式,达到提高社会功能的目的。
以大唐芙蓉园的主题楼——紫云楼的文化概念设计为例,说明其“人性场所”的设计理念。
紫云楼是当年皇帝登临凭栏观赏,欣赏梨园轻歌曼舞,赐宴宠妃近臣的御用场所。而今1层设定为文物展示;2层设定为“皇帝宴群臣”展现开元盛世;3层设定为盛唐多功能舞厅展示大唐歌舞。其演出创意三原则为“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具有互动性、参与性,典雅严谨与活泼通俗兼顾”。游客可一边品茗,一边欣赏歌舞。还可作为学术研讨会、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和拍卖会等公共场所;4层设定为休闲娱乐厅,游客可参与唐诗竞猜轮盘、投壶游戏和参观书画展示等活动。使昔日的皇家御园变成公众参与的“人性场所”。
4.2 文化整合与市场化
文化整合系指各种文化因素,包括异质文化因素或文化成分在功能上的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文化整体的过程;也包含通过项目集群,构建文化体系的园林景区的开发形式。园林文化在新时期的价值体现,应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整合的价值形态,集中反映在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协调;体现在园内各类文化融合、园外文化体系构建、古今文化交相辉映和曲江文化产业启航等各个方面,分析大唐芙蓉园在文化整合和市场化的设计理念创新。
5 西安唐风园林文化设计理念的启示
西安唐风园林文化设计理念建立在对以下四个关系的思考基础上,并以取得成功经验的大唐芙蓉园为样板:
1)园林与美学。唐代美学中质朴清真、雄放大气的风格论和涵蕴圆融、托物言志的意境论是唐风园林文化设计理念的审美依据。而风格论所宣扬的爱国情操和真、善、美有机结合的创作风格,更应成为唐风园林文化设计的审美标准。2)民族与世界。大唐芙蓉园坚持以本土文化为主体,包容和吸纳民族文化,提倡“愈是民族,愈是世界”的文化设计理念,应成为唐风园林文化设计的基本原则。3)传统与现代。唐风园林文化设计应体现唐代园林文化特色,延续大唐文化精髓,而不是简单的摹写和表面的复古。唐风园林的服务对象是现代公众,理解公众喜好,强调公众参与,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提高唐风园林社会功能的基本途径。4)文化与经济。文化事业的兴旺促进文化产业发达,而文化产业发达必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以灿烂的唐代文化为背景,以产业链为纽带,以优厚的产业扶持政策为支撑,这是西安唐皇城复兴计划实施的保障,应成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安唐风园林文化设计理念的基本思路。
[1]王景慧,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吴良镛.城市与城市规划设计[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3]段先念.大唐芙蓉园的定位与文化思考[DB/OL].西维艺术网,2005.
[4][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发空间设计导则[M].第 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5]施佳男,周 培.中国园林建筑之美[J].山西建筑,2009,35(2):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