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冷地区新农村村民委员会建筑设计原则研究*

2010-08-15杨振秦鑫孙明

山西建筑 2010年26期
关键词:委员会原则村民

杨振 秦鑫 孙明

1 寒冷地区村民委员会建筑设计解析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农村公共建筑的核心——村民委员会建筑在农村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尤其北方寒冷地区(本文的寒冷地区是指我国东北三省和与东三省相连的内蒙古北部地区)的村民委员会建筑,由于这一地区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大量的活动(村委会例行的会议、需要召开的村民会议、村民的各项娱乐和学习活动等)需要在室内完成,这就需要村民委员会建筑能够提供满足这些功能要求的建筑空间。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合乡并存的工作,一般以2 000人为一个行政村的建制,往往是由2个~5个自然村组成,村民委员会一般设在交通便利或人口较多的自然村。根据行政建制村民委员会一般包括村民代表大会,下设村民委员会办事机构村支书、村长、会计、妇女主任等,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解决村里的公共性的大事,平时行政事务由村民委员会办事机构完成日常工作。村民委员会建筑就应为这一行政过程服务设立相应的办公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开展了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试点。试点建设立足于“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同步带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以及推进体制机制转换”,并按照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合力建设的思路推进即将中央补助与地方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投资整合使用,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在人口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建设集行政、医疗卫生、文化科技普及、农资和生活资料供应、体育健身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以当前的经济条件要分别设立是有难度的,而且不利于村民的综合利用,以村民委员会建筑为载体是最合适的,所以说当前的村民委员会建筑是以行政办公为主,以医疗、文化、生产、体育、保安的功能为辅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综合性村委会建筑。尤其是寒冷地区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建设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村民委员会建筑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原则进行村民委员会的建筑设计呢。

2 寒冷地区村民委员会建筑的环境原则

2.1 开放原则

开放原则是针对村民委员会建筑与村落整体环境关系提出的原则,它决定了场所的性质。凯文◦林奇曾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详细研究了设计形式和社会意义的关系,进而指出开放空间在设计时应考虑到的功能。针对村民委员会建筑就应从外部环境到内部空间提高村民可以参与的机会,给予村民更多对空间的掌握力,如在室外设立体育活动空间(篮球场、锻炼身体的空间等);在室内设立学习空间(图书室)、娱乐空间(棋牌室)等,村民可以有选择的参与进来。所以村民委员会建筑要尽量布置在村落的中心地带或几个村落必经的交通要道上。在原有村民委员会的改造和新的建设过程中都应充分注重开放性,体现村民的参与和利用,增设相应的室内外活动空间,而不单纯把村民委员会建筑作为行政办公。

2.2 围合原则

围合原则赋予村民委员会建筑自身的形态构成准则。任何人造场所的特点和空间质量都是由它们被如何围合而决定的。建筑群只有围合才能形成空间,进而依据共同的空间建立秩序。较好的围合感能够充分展示空间的形体,创造稳定的环境,并赋予空间以整体效应。村民委员会建筑也应遵循围合的原则,在村落中形成院落空间,提高空间的识别性和界定。村民委员会建筑是村落整体环境中为数不多的公共建筑,而且综合功能性在不断加强,围合为村民委员会建筑提供了更为明晰的界定,但界定不一定是高墙,可以是铁艺栏杆的通透性界定。

3 寒冷地区村民委员会建筑功能设计的原则

3.1 多样性原则

多样所强调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在寻求一种可以引导空间环境发展的基本“秩序”,使人们在往后的岁月里,有多样性的发展。显然这种秩序的创造源于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即人的需要是多样的,它有两层含义:1)村民委员会建筑是农村村民活动的场所。由于人们的文化程度、习惯、爱好、职业等的不同,在组织村落的方式上,在所依据的构成要素方面,在所喜爱的形式方面都有不同的口味。2)每个人的需要也是多样的,并会因时、因地而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因此,设计者必须创造有丰富内容、形式和组合的各种界面。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不断获得需要的使用满足,获得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多样原则出于村民的需要而又鼓励村民委员会建筑形态的创新,现存的空间环境需要不断以新的建筑形象来加以充实,而新的建筑并不只意味着无条件地消极地服从原有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它应以美的新形式,积极地开拓新的空间环境,并充实以新的活力。

建筑体现多样原则主要有两个方面:1)建筑自身形态内容的多样;2)组合限定空间方式的多样。就建筑自身而言,不同的形态将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效应。可将常见的形态作如下归纳:收进、透空、倾斜、叠层、凹凸、曲折、映射、透明、网格、扭转、分离等。

3.2 识别性原则

识别功能空间是人的本能,环境易于识别则是人的基本要求。人在空间环境中,需要自身定位,即很容易地理解所处环境的方位、模式和组织,很容易找到他要去的目的地,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和稳定感。

村民委员会建筑形态构成的可识别原则着眼于这些问题,它要求消除杂乱无章、缺乏秩序而且难以把握的环境形象,要求赋予空间或建筑以个性和确定性,强调形式特征,从而引起人们注意,达到指示方位、传达信息,并产生一种对环境的控制感,使行为有了依据,对环境的比较、评价乃至欣赏都有了一个基础。

可识别原则是基于满足人对环境的认知需求。一个可识别性较强的村民委员会建筑一般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自身形象较为统一并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区别,其次结构清晰易辨,避免整体的杂乱无章与缺乏秩序,再次涵义丰富且能准确传播信息。

4 寒冷地区村民委员会建筑的技术性原则

4.1 生态原则

生态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内涵是“共生”与“再生”,即自然界中物质资源的有限性问题。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引下,生态学迅速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各种边缘学科,生态建筑是生态学概念在建筑规划领域的体现,它运用生态学中“共生”与“再生”的原则,在营造建筑和自然相结合并具有良好生态循环的人居环境方面进行着有益探索。所谓村民委员会建筑的生态原则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手段、建筑技术科学合理地安排并组织村民委员会建筑与其相关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使村民委员会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村民委员会建筑自身要具有节能、环保的特质。

4.2 节能原则

我国农村面积广,人口多,生态节能前景可观。与城镇相比农村在生态节能上具有更有利的条件即:农村的生态环境比城镇好;可利用土地比较宽裕;可利用水资源、生物能源等生态资源丰富。同时这些有利因素都为各种生态策略在农村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应用在生态建筑上的生态策略多种多样,但并非都适合于农村低能耗生态建筑。例如我国许多地方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目前太阳能光电板及集成系统价格昂贵(如功率为100 W的光电板价格就为3 035元),因此在村民委员会建筑上暂时无法推广。对太阳能源的回收和利用普遍还停留在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上。我们通过对农村经济现状和多种生态策略综合效用的分析,现筛选出几种比较适用于我国农村低能耗生态建筑的生态策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目前在我国农村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主要有沼气利用、太阳能热水利用、地下水的利用等。2)建筑上的生态设计。经过综合分析,较适合村民委员会建筑低技术生态建筑上的生态策略有:建筑布局与方位、自然通风的利用、自然采光、绿化、地下水室蓄热蓄冷、建筑覆土、太阳房与蓄热墙、遮阳、隔热门窗、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等。

5 结语

村民委员会建筑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综合性的建筑形式。尤其是寒冷地区如何组织好以村民委员会建筑为核心的农村各项生产、生活、办公、娱乐、医疗等活动,村民委员会建筑本身的设计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村民委员会建筑本身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环境原则、功能设计原则和技术性原则。环境原则又可以分为开放原则和围合原则,功能设计原则又可以分为多样性原则和识别性原则,技术性原则分为生态原则和节能原则。

[1] 单 军,吴良镛.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一种人居环境理念的地区建筑学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01.

[2] 曾 坚,侯新华.千年转折之际亚洲建筑文化发展的新动向[J].建筑学报,2001(8):21.

[3] 张 彤.整体地区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6.

[4] 彭一刚.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创新——创造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建筑新风格[J].建筑师,1997(3):81-82.

猜你喜欢

委员会原则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跟踪导练(五)(2)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编辑委员会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