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2010-08-15张长青
张长青
1 我国河流当前出现的主要问题
1)生态。国内城市早期的水利工程就是为人类生活服务,较少考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a.自然河流的渠道化;b.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近代由于环境问题的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工河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逐渐引入了生态治河的方法。2)空间。城市河流较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相互渗透,滨河区域除了具备抗洪防汛等基本功能外没有更多考虑与城市的衔接、滨水空间的利用。3)文化。城市河流没有成为传承灿烂传统文化与体现优秀现代文化的载体。
2 城市河流景观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1)城市的特征:生态环境、景观格局、历史文化、植被、物料等。2)河流的基础条件:如上一级规划、相关的流域规划、防洪制约条件及其制约程度、水位的变化、沿河的开发状况和选址条件等。3)现场踏勘:堤坝的类型、现状植被等。对于防洪要求较高的河流、要特别注意涉水建(构)筑物的设计及植物配置,并要提交相关水利部门做行洪论证。
3 河流景观区设计的重点
1)场所的公共性。要使这条绿带真正成为市民喜欢的公共场所,成为全体市民的公共财富。
2)功能的多样性。滨水区应提供多种形式的功能,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茵休憩场地、儿童娱乐区、音乐广场、观景台、赏鱼区等,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室内外空间。点线面结合,线——连续不断地以林荫道为主体的贯通脉络;点——在这条线上的重点观景场所或被观景对象,如重点建筑、重点环境小品、古树;面——在这条主线的周围扩展开的较大的活动绿化空间,如中心广场、公园等。
3)水体的可接近性。亲水是人的天性。留恋于水天之间,徜徉在余辉之下无疑是心旷神怡的乐事。但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设有防洪堤、防洪墙等防洪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
4)环境保护与生态化设计。水的质量是滨水区开发的关键,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开发都是从河道清污、净化水质开始的。此外,还应充分尊重地域性特点,与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相结合,保护和突出历史建筑的形象特色,以人为本,让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滨水的乐趣和兴趣。
4 景点案例分析
此次介绍的三个景点,为某滨河公园改造工程南延伸段东岸的三个景点,三个景点既独立设置,又相互关联。景点取名分别为:“平阳古道”“百鸟朝凤”“学海听涛”。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滨水景观的生态化以及地域历史文化内涵。
4.1 平阳古道
创意主题: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浓缩——体现人与自然的紧密相依。
概念:人—水—城。
功能:寓教于乐,休闲娱乐。
手法:象征性,解构与后现代的结合。
特点:时空交错、令人畅想;幽静、古朴。
1)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象征。《考工计◦匠人营国》: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型制,“九经九纬,经涂九轨”;中轴对称。
具体表现:突出方城中轴四方位城门的概念,以时空交错的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分设于四个方位上。正城门位置设迎客长廊,满足周边居民的休憩、交流活动。两侧城门位置将钟鼓楼简化、提炼,左右分设下沉广场“晨钟”“暮鼓”,以示古代人们作息时间的限定;城中以纵横向各三条道路暗示古城规划中的“九经九纬”,树木列植强化道路的方格网空间感,树下植草坪。探入水中的西端城门以网架结构的灯雕塑结束,暗示未来现代城市的复杂、立体化格局,同时是中轴线的端景。
2)水——人类聚居的必备条件,城市选址往往依山傍水。
古河道暗示城市与河流的关系,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人的生存离不开水。
以卵石铺装的“古河道”蜿蜒曲折“穿过”城市,打破规矩的方阵,增添活力。
3)人——人离不开水。人的聚居离不开河流。
河流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壤是古老传统农耕的最佳之地,那里是人们种植农作物最好的地方。植物配植:种植五谷,暗示河流冲积平原与人聚居的紧密关系。
4)古驿站——过去的古道途中必有供人休息的驿站,这里结合服务用房设置,并提供小型服务。构景要素:古驿站建筑、幡、磨盘、拴马桩、竹篱笆、古车马、青石故道、行为雕塑、密林,且用其来烘托氛围。
5)巧妙设置现代休闲区:烧烤区域、涉水区。
4.2 百鸟朝凤
创意主题:人与自然的对话。
概念:看—听—唱。
功能:休闲娱乐、寓教于乐、小型观演。
手法:微地貌塑造、植物配植、空间的开敞与封闭对比,空间高差有别。
特点:舒展、浪漫、融于自然、人与自然亲密接触。
1)看:从不同角度看与被看,看对岸、看鸟、看与白鸽嬉戏的人们、看戏水的人们、看鸟类知识展廊、看中心广场的标志软雕塑——飞舞的凤凰。2)听:听大自然中的天籁之声,鸟语亭,在台地广场上休憩,听空中的鸽哨。3)唱:小剧场——沙滩、涉水区域相结合。沙地上铺条形青石板作座椅,平时作为休憩、儿童玩耍空间。4)鸟的主题:凤尾台地广场、鸟类知识展廊、鸟语亭、白鸽房。5)景点设计:台地广场,重要的点题设计。功能:看与被看。利用微地貌高差变化,塑造一个大尺度的地貌景观带;同时满足人们休闲散步、观景的平台,从不同的角度与高度俯瞰公园及对岸风景。6)中心广场:形态是飘荡的凤尾。广场中心设计百鸟朝凤膜结构软雕塑,塑造凤凰飞舞之势以及群鸟朝拜之形,结合实际有遮风避雨之用。7)娱乐休闲设计:植物迷宫、沙滩游戏、健身曲道、树下广场。
4.3 学海听涛
创意主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概念:山—海—舟。
功能:休闲健身、寓教于乐。
手法:欲扬先抑,传统与现代结合,步移景异,曲径通幽。
特点:气势磅礴。
1)开门见山——摩崖石刻:入口巨石,名人墨宝、古栈道与过街天桥相接;一线天、瀑布。功能:巨石内部中空,可设置管理用房、服务性用房。“勤”——攀岩运动、古栈道。入口广场地面铺装采用鹅卵石,波涛纹理,自然流畅将周围空间连接为一体。2)海——听涛台,设桥与对岸景点相连。3)舟——逆水行舟,远航之意。景点标志——船:儿童游戏、居民休闲。4)书味轩:读书品茶,休息娱乐。5)健身活动区:沙滩排球;沙滩迷宫、滑梯;儿童涂鸦墙;街头篮球;树下广场。6)浅水域,钓鱼岛,海豚湾(一群海豚戏水、追逐的雕塑),要设置深水区域的界限:鲨鱼鳍,危险标志。充分考虑涉水区域的安全技术问题。7)灯塔——指路的航标。
5 结语
通过上述景点案例分析,结合所述设计的要点,为了解决我国河流及其景观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城市滨河景观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河流的基础条件、城市的特征,从城市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通过林荫步行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同时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河景观特色。
[1] [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何桂珍,查泽骏,董世永.地域文化特色下的山地滨水区旅游景观打造[J].山西建筑,2008,34(3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