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不能维持产蛋高峰的常见原因及改善措施
2010-08-15胡顺勇山东省莒南县道口乡兽医站276600左秀峰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局
胡顺勇 (山东省莒南县道口乡兽医站 276600) 左秀峰 (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局)
1 不能维持产蛋高峰的常见原因
1.1 开产前常见原因(1)育雏期发生肾型传支或衣原体感染,在育雏期发生肾型传支后产蛋鸡的卵泡发育正常而输卵管发育严重异常、缺失,导致无法排卵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育雏、育成期发生法氏囊病或内脏型痛风病,由此,导致尿酸蓄积和尿酸盐沉积,开产后产蛋鸡虽没有输卵管缺失现象,但可影响生殖功能,导致产蛋性能低下。(3)育成阶段发生喉气管炎等,这可导致鸡群产蛋性能较差,高峰推迟10~20d。(4)育雏、育成阶段的均匀度。鸡群的均匀度好、群内体重差异小说明鸡群发育整齐,性成熟也能同期化,开产时间一致,产蛋高峰也高。(5)育雏、育成阶段的体重。体重过小、过大、过肥的鸡,性机能较差,产蛋持续蛋异常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性较差。据有关资料报道,尤其是35日龄体重和开产前的体重不达标,蛋鸡开产后就推迟达到产蛋高峰,而且全期的产蛋量就低。
1.2 开产后常见原因(1)病毒性疾病。主要有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传染性禽脑脊髓炎、淋巴白血病、鸡痘、马立克氏病。目前发生较多的病主要有新城疫、传支、产蛋下降综合征,但由于现代蛋鸡基本上都已免疫,故出现的征状都是非典型的。例如,非典型新城疫鸡只死亡率很低,剖检后病理特征不明显,但产蛋率下降幅度很大,达到20%~30%,且持续时间长,达1月左右。(2)细菌性疾病。主要有败血霉型形体、传染性鼻炎、禽霍乱、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尤其是鼻炎及支原体引起的产蛋缓慢下降,此类疾病有一个共同特点是病程长,发展缓慢,由于疾病的发展逐步影响采食量及生殖系统,在一个饲养管理比较好的鸡群中表现为产蛋率的持续缓慢下降。(3)初产蛋鸡水样腹泻。初产蛋鸡代谢旺盛,肠道对饲料变化非常敏感,而产蛋期饲料和育成期饲料相比较无论是营养水平还是原料成分上都有很大区别,如石粉、贝壳粉的突然增加,粗纤维含量的突然减少。另外,杂饼(粕)含量过高、豆饼过生等因素均可引起稀便,不仅引起产蛋率较低且长期迂回不前,如果时间稍长,由于肠道粘膜损失而导致进一步的细菌感染,会使机体状况更加恶化。(4)产蛋期寄生虫病的影响。近几年来笼养蛋鸡的绦虫病、球虫病、蛔虫病已成为养鸡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5)营养。由于饲料霉变或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添加剂质量低劣所致的鸡群产蛋量突然下降的病例,屡见不鲜。(6)环境。突然停止光照、缩短光照时间、减少光照强度等都有可能使产蛋率突然下降;通风严重不足,如密闭式鸡舍天气酷热又遇停电,未及时打开应急窗;或已打开而天气很热停电时间又长,还有连续几天天气闷热,舍内形成高温高湿环境;或气温突然变高或变低,使鸡群采食量普遍下降,产蛋量也随之显著下降。(7)饲养管理。由于饲养管理人员缺乏经验知识或不负责任,致使连续几天喂料不足;突然更换饲料或饲粮成分、质量发生显著变化,例如:饲粮中鱼粉含盐量过高,或熟豆饼突然换成生豆饼等,由于适口性差而采食量下降,或引起消化障碍而产蛋突然下降;由于管道堵塞、水槽漏水或检修不良而造成的供水障碍,导致缺水;异常的声响,陌生人、畜的出现,新奇艳丽的颜色使鸡群突然受惊;饲养人员或作业程序发生变动等;疫苗接种或驱虫对鸡群的惊扰、应激及引起的副作用。例如:产蛋鸡群应用球虫药引起产蛋缓慢下降,几乎所有治疗球虫的药物对产蛋性能均有影响,故产蛋鸡群要慎用球虫药。(8)蛋鸡休产日同期化。在产蛋处于相对平衡的时期或状态下,如果休产的鸡数在某一天突然增多,呈现出产蛋量突然下降现象。这不是由于外界条件所造成的,也不是鸡群健康状况或产蛋强度有何变化,只不过是休产日同期化的鸡数暂时增多而形成产蛋率假下降的现象。因此,这种情况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恢复到原来的产蛋水平。
2 延长蛋鸡产蛋高峰期的技术措施
按目前生产水平,通常认为产蛋率达80%以上即为产蛋高峰,高峰持续期可达4个月左右。其中,品种优良、饲养均衡的鸡群还有5周左右时间产蛋率在90%以上。因此,蛋鸡产蛋高峰期越长,全年产蛋量越高,经济效益越显著。因此,要延长蛋鸡产蛋高峰期必须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2.1 供应充足的蛋白质 鸡每产一枚蛋约需蛋白质13~15g,在产蛋率达90%时必须喂给蛋白质含量为19%的日粮;在70%的产蛋率时就应喂给含17%蛋白质的日粮。其规律是:产蛋率每提高10%,日粮蛋白质水平应大约提高1%。此外,当预见产蛋率上升时,要提前一周喂给较高蛋白质日粮,促使产蛋高峰迅速到来。当产蛋率开始下降时,日粮的蛋白质水平也要推后一周再降低,以减缓产蛋率下降速度,延长产蛋高峰期。
另外,在满足产蛋鸡对蛋白质数量的需要外,更要注意蛋白质的质量,实际上是对各种必须氨基酸的需要。产蛋鸡的必须氨基酸有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尤其前三种氨基酸更为重要,称为限制性氨基酸。当饲粮蛋白质不足或某种氨基酸受到限制时,产蛋量和饲料利用率下降。如补加合成氨基酸添加剂可提高产蛋量和饲粮利用率,从而使产蛋高峰期延长。
2.2 控制能量的供给,并注意日粮蛋白能量的比例 一般认为,在自由采食条件下,鸡对不同营养浓度的饲粮采食量可根据生理需要营养浓度相应减少或增加0.5%。所以,当日粮中能量高时产蛋鸡就吃得少,造成蛋白质的不足,产蛋减少;若含能量低,则吃料较多,但易造成浪费。因此,日粮能量与蛋白质及采食量之间要科学地平衡,当产蛋率达90%时,饲料代谢能应在11340~11550kJ/kg,这样增加饲料蛋白质就能促进产蛋高峰的迅速到来。
2.3 合理补钙,并注意日粮中的钙、磷比例 产蛋鸡对钙的需要特别高。饲料钙的利用率以50%~60%计,每产一个蛋约需要3~4g钙。产蛋鸡日粮中钙的含量一般以3%为最好。在产蛋高峰期(产蛋率达85%以上)日粮中钙含量可增加到3.5%~4.0%。产蛋鸡虽然对磷的需要没有钙那么迫切,但也不能缺乏,否则就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据研究,日粮中钙、磷比为5~6:1可使蛋鸡获得最大产蛋量和最佳蛋壳质量。除饲料中补加钙、磷外,在舍内或运动场上放置盛有贝壳、骨粉等矿物质补饲槽让鸡自由采食,效果十分理想。
2.4 适量补喂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叶绿素,尤其是含有未知营养因子,对激活鸡的生殖机能提高产蛋量有好处,故每天要适量喂给。
2.5 光照制度要合理 适宜的光照可通过对采食、饮水和内分泌的调切,增加产蛋量。18周龄转群后第一周仍维持育成后期的光照时间,从19周龄开始,要增加光照时间,实行人工补充光照。19~24周龄每周增加光照时间0.5h;25周后每两周增加0.5h,直到光照时间达到16h/d为止,以后光照16h/d,直到产蛋最后4周,再增加1h/d,光照17h/d,直到第1个产蛋年度结束。
实践证明,人工补充光照以每天早晨天亮以前效果最佳。补充光照以3~5W/m2为宜。灯距地面2m左右,舍有灯罩聚光,灯与灯之间距离约3米,舍内各处受光要均匀。
2.6 正确使用添加剂 喂适当比例小苏打可提高产蛋率和蛋壳强度,减少破蛋。适当添加氨基酸添加剂,可提高饲料转化率、产蛋性能和蛋壳质量。添加0.15%氯化胆碱可维持产蛋率79%以上,蛋重平均可达60g。
2.7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应激 鸡群达到产蛋高峰时,必须尽力创造一切条件,保持鸡群的健康和高产、稳产,维持高峰的持续时间。主要应保证充分饮水,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搞好环境卫生。还应保持环境安静,饲养员工作时手脚要轻,生人不要随便进入鸡舍,特别要防止其它动物骚扰,以免鸡群受惊产生应激。
2.8 控制合适的性成熟期 当今多数蛋用鸡种的性成熟期都有提早的趋势,生产中需要精确调控,使其适时开产。如性成熟过早则蛋重偏小、高峰持续期短、中后期死淘率偏高;性成熟过迟则产蛋期缩短、蛋重偏大时易脱肛,体重较小时产蛋平低。
因此,在生产中要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已定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科学的生产操作,才能保证鸡群的正常生长。同时,要加强对各类疾病的预防监护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