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流行病学与防治措施
2010-08-15陈金海山东省聊城市畜牧局252000
陈金海 (山东省聊城市畜牧局 252000)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病例呈败血症的临诊症状。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经过的病例,主要是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感染。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亦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主要传染源是病猪,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新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老疫区免疫效果不确实的猪群,感染猪瘟病毒症状相对轻微或无临诊症状,但会不断排出病毒,使猪场内猪瘟不断出现。到目前为止,猪瘟仍然对养猪业具有很大的威胁。
1 病原特性
猪瘟病毒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单股RNA,呈球形,有囊膜,病毒粒子直径为38~44nm。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存在抗原性差异,病毒的毒力有强、中、弱。不同毒力毒株引起感染的症状、病期、死亡率各不相同。猪瘟病毒与牛黏膜病病毒(BVDV)和绵羊边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virus)有共同抗原,可呈交叉反应。BDVD抗体能中和猪瘟病毒,但猪瘟抗体不能充分中和BDVD。
猪瘟病毒既无血凝特性,也无血吸附作用。猪瘟病毒经过多次在兔体继代繁殖,逐渐适应家兔,使家兔产生定型热反应,对猪致病力丧失,保持免疫原性,给猪注射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我国广泛使用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培育成功的。
猪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内脏器官和组织中,所以,在分泌物和排泄物中有病毒存在。以病猪发热体温达最高点时,病毒含量最多。对于有易感性的猪,及微量的病毒可致病。在1g猪粪中含有可以致死数千头猪的病毒。
猪瘟病毒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由于病毒存在的条件不同,存活时间也不同,干燥易于毁灭病毒,在一般情况下,将病猪赶出猪圈后,经过1~3周,如猪舍保持干燥,放入易感猪一般不再引起猪瘟。病毒对热的抵抗力颇强,如加热70℃,1h死亡。在低温条件下,病毒可以保持其毒力数月之久,如在冰箱中保存4个月,在冷冻猪肉中可存活数周或数月。腌制或熏制的病猪肉中病毒可存活6个月以上。腐败易使病毒生活力消失,如血液、尸体及尿中由于腐败作用可于2~3d被杀死。因此,粪尿及被污染的土壤堆积发酵数月,可失去传染力。
猪瘟病毒是一种相当稳定的病毒,对许多消毒药都有抵抗力,最有效的消毒药是1%~2%火碱热溶液,或20%~30%热草木灰水,或5%~10%漂白粉液.在冬季为了防冻可于氢氧化钠液中加入5%食盐。
2 流行病学
在自然情况下,只有猪和野猪感染发病,任何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可以发病。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来源,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猪食入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就能被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伤口感染,人、动物和昆虫等也可成为间接地传染媒介,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本病在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不按期进行预防注射的地区,以及新发病疫区,一旦发病,在短期内,可造成广泛的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常发地区或注射密度不很高的地区,可呈零星散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除典型猪瘟外,非典型猪瘟是当前猪瘟流行的新特点。所谓非典型猪瘟,主要是由毒力较弱的猪瘟病毒引起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接种疫苗的不断实施和免疫效果不一致造成的猪群中多数个体都获得不同水平的中和抗体,但又不足以抵抗猪瘟病毒的感染,呈现一种不完全免疫状态,形成病毒的抑制环境,一旦病毒侵入,与宿主原有抗体产生中和作用,致病力必定减弱,多成慢性经过。此类病毒再感染,无论受感染猪的免疫水平如何,其致病力都要发生变异。其变异趋势使病毒变弱的机会越来越大,而返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一般强毒力可引起急性感染、典型症状和高死亡率,弱毒力株则引起隐性、慢性感染、非典型症状和较低死亡率。
受高毒毒株感染后,猪的血清和其他组织产生高滴度的病毒,然后在唾液中排出大量的病毒,尿、鼻、眼分泌物也排出病毒,一直排到死亡为止,如果病猪能耐过而存活,则排毒至形成抗体为止。
中等或低等毒力的毒株可引起慢性感染,造成连续或间断排毒,直到动物死亡。妊娠母猪暴露于这些毒株时,初期感染不明显,但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而抵达胎儿。大量的病毒可通过“带毒母猪”产下的仔猪进行传播。
不同毒力毒株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感染高毒毒株的猪在整个发病期间均排出大量的病毒;后天感染低毒毒株的猪,病毒在短期内进行复制并排出,随后感染猪产生抗体。高毒毒株比低毒毒株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较快,猪的发病率也较高。
3 临床症状
猪如果在胎儿期接触到猪瘟病毒就有可能终身感染,潜伏期一般为几个月。仔猪接触病毒后潜伏期为7~10d,通常在感染后5~10d 具感染性,但慢性感染病例一般在3个月后才具感染性。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
3.1 最急性 在流行初期可见,主要是急性的一般症状,突然死亡。
3.2 急性 这是常见的病型,病猪在出现前体温升高,一般在41℃左右,至发病后的3~6d为最高,可达42℃以上。不食、精神沉郁、弓背、喜卧、衰弱无力等一般症状。有脓性结膜炎,病初便秘,排出球状并带有黏液脓血的粪块,后腹泻,在病猪耳后、颈部、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指压不褪色。公猪有包皮发炎,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急性病例,多在1周左右死亡,死亡率可达60%~80%;小猪还有神经症状。
3.3 亚急性 症状似急性型,但较轻,病程为20~30d。不死者常转为慢性型。
3.4 慢性 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病猪明显消瘦,精神萎靡,行走不稳,贫血,有的病猪在耳端、尾尖及四肢皮肤上有紫斑或坏死痂。一般病程可达30d左右。病猪一般难康复,不死者长期发育不良,常成为僵猪。
3.5 温和型或称非典型性猪瘟 这是国内近些年来新的表现类型,其特点是病势缓慢 ,病程较长,病状及病变局限且不典型,发病和死亡均较低,以小猪发病和死亡为多,大猪常可耐过。
4 病理变化
4.1 最急性 多无显著特征性病变,一般仅见浆膜、黏膜或内脏有少数出血点。
4.2 急性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呈现败血症变化,全身性出血、淤血,尤以(耳根、颈部、胸腹下、四肢内侧)皮肤、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等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变化,以淋巴结、肾脏、膀胱、脾脏、喉头、胆囊和大肠黏膜的出血最为常见。内脏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周边出血,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不肿大,有数量不等的小点出血,严重病例还见肾盂或输尿管出血;脾脏边缘小丘状出血,边缘梗死,呈紫黑色,稍突起;喉头黏膜、会厌软骨,膀胱黏膜、心外膜、肺及肠浆膜、黏膜有出血。
4.3 慢性 除有上述某些较轻微的变化外,主要病变为坏死性肠炎,一般在回盲瓣口、盲肠及结肠黏膜上形成同心轮状的纽扣状溃疡,突出于黏膜面,颜色黑褐,中央凹陷。通常无出血及炎性病变。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仔猪常见胸腺萎缩,肋软骨连接处外生骨疣。病程较长的慢性猪瘟,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大肠(回盲瓣处)有钮扣状溃疡。
5 诊断要点
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最后确诊应采适当病料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目前广大基层兽医单位常以流行特点、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进行综合判定。
试验室检查采用的方法有:血液学检查、猪瘟兔化弱毒兔体交互免疫试验、生物学试验(非免疫猪接种)、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血凝试验等。近些年来,急性猪瘟少发,常有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病猪出现,其特点是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不典型,死亡率较低。成年猪多呈慢性经过,体温接近正常或稍高,仅有食欲不振和生长缓慢的症状,很少下痢,多为便秘,病程稍长。特征性病变是扁桃体、大肠、回盲瓣、胆囊、胃、脾充血、水肿,重者化脓、坏死、溃疡、白细胞浸润和组织坏死。病毒易通过胎盘造成胎盘感染,母猪主要表现为受孕率下降,产仔率降低、产木乃伊或畸胎。仔猪多取急性经过,死亡率高,出现呕吐、后肢麻痹、共济失调等特殊症状。
猪瘟与发生败血症的猪丹毒、猪肺疫、败血性链球菌病、黄曲霉毒素中毒症和仔猪副伤寒在发生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方面很相似,应注意区别诊断。
6 防治措施
(1)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首次免疫最好用单联猪瘟弱毒苗,首免时间25~30日龄。第2次免疫可用猪瘟、丹毒二联苗或三联苗,时间在2月龄(转群时)进行。在紧急预防情况下,对新生仔猪可实施超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立即肌注猪瘟疫苗,预防注射后1h才能吃上第一口初乳(如吃过初乳再注射疫苗,就会被母源抗体干扰,失去免疫效果)。实施超前免疫的仔猪达到35日龄时,必须进行再次免疫。定期用消毒剂消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一般公猪、繁殖母猪和育成猪每年春秋各注射猪瘟弱毒疫苗1次,对仔猪可采用两种程序:一般情况下,于3~4周龄第1次免疫3~4头份,9~10周龄第2次免疫;生过猪瘟的猪场,新生仔猪在吃奶前注射2头份猪瘟弱毒苗,2h后再自由哺乳,8~9周龄时再加免1次。
(2)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运回后须隔离饲养半个月左右,并进行疫苗注射,方可混群饲养。
(3)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杜绝病猪在集市出售、收购、运输。生猪交易市场、猪场、屠宰场等猪只集中场所,特别应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及检疫措施。
(4)改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及相关工具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
(5)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猪瘟。早期确诊,及时采取措施,对控制和消灭猪瘟,减少经济损失有重要意义。病猪及可疑病猪,立即隔离饲养,特别是贵重的种猪,在备有抗猪瘟血清的单位,可用于治疗。必要时,在兽医监督下进行屠宰和处理。对发病猪场及附近尚未发病的猪只,立即全部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注射(剂量可加大),可有效地制止新的病猪出现,缩短流行过程,减少部分损失。发病猪舍、运动场、饲养管理用具,用2%热碱水或30%热草木灰水进行消毒。粪、尿及垫草等污物,堆积发酵后作肥料利用。死猪深埋或销毁,急宰病猪的肉,可根据当地条件,同有关人员商定处理办法,不能因吃病猪肉而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