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年通过审定de农作物新品种(续)

2010-08-15四川省种子站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雌花自交系亩产

□四川省种子站

苦瓜新品种

三、川苦88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品种来源 母本Q01是用槟城苦瓜萌动种子辐射突变产生的高雌花比例单株,经多代定向选择而形成的强雌系;父本C028是从蓝山大白苦瓜中选瘤条明显、雌性较强的单株经多代自交成系,于2002年配组而成。

3.特征特性 中熟,春季播种至始收83天左右。植株生长旺盛,主蔓第一雌花一般在主蔓第10~12节,主侧蔓雌花多,坐瓜能力强,可连续结瓜。瓜长圆棒形,长 25~30cm,横径 6~8cm,肉厚1.2cm,单瓜重0.4~0.6kg。皮色浅绿,瘤丰满有光泽,肉质脆嫩,苦味适中。适于春季栽培,比四川长白苦瓜迟熟2~3天。耐热,稍耐寒,耐枯萎病,中抗白粉病,较抗高温多湿天气。

4.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在泸州、南充、德阳进行多点试验,平均产量3 646kg/亩,比对照四川长白苦瓜增产49%;比蓝山大白苦瓜增产35%。2006~2007年在泸州、南充、德阳进行生产试验,3点均增产,平均产量3 821kg/亩,比对照四川长白苦瓜增产49%。

5.栽培要点 ①适时播种。四川春季在地膜加小拱棚等保护设施下作早熟栽培,可于2月下旬播种,每亩用种约300g,3月中下旬定植。露地栽培则3月中下旬播种,4月上、中旬定植;②适宜密植。参考株行距(0.3~0.6)m×(1.0~1.2)m,每亩植 1 200~1 800株;③加强田间管理。该品种结果集中,应施足基肥,在结果初期及时追施氮、磷肥,全生育期保持土壤湿润。绑蔓时结合整枝,尽早采收根瓜,在中后期及时打去下部叶片;④适时采收。当苦瓜充分长成,顶端开始发亮时采收。

6.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苦瓜产区。

西瓜新品种

一、川蜜716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 2005年用本所自育的自交系W31作母本,本所自育的自交系W16作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新品种。

3.特征特性 早熟,定植到始收75天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蔓长约2.5~3.0m,茎粗 0.6~0.8cm。叶片中等大,浅裂。第一雌花节位6~7节,雌花间隔5~6节,果实发育期30天左右。单瓜重5.5kg左右,果实高圆形,果形指数约为1.02。果皮绿色、光滑,有绿色条带14~18条,果面有白色蜡粉,果皮厚度1.1cm左右。果肉大红色,质脆,甜而汁多,中心折光糖含量11%~12%,风味极佳。坐果性好,在低温弱光条件下容易坐果。田间表现较抗枯萎病和炭疽病。

4.产量表现 2007年在简阳、青白江、南充进行多点试验,平均亩产3711kg,比对照京欣1号增产19%;2008年平均亩产 3 620kg,比对照京欣 1号增产16%,两年6点次平均亩产3 666kg,比对照京欣1号增产18%。

5.栽培要点 该品种适用于大中小棚、露地地膜覆盖栽培等多种栽培形式。施肥以底肥为主,亩施有机肥3 000kg,在栽培过程中追施氮磷钾等肥料。露地栽培550株/亩左右。采用三蔓整枝时,每株选坐1个果,坐果节位在主蔓12~16节。采用多蔓整枝时,每株选坐1~2个果,以侧蔓第2个雌花坐果为主。当果实达到鸭蛋大时,及时灌膨果水肥,以后保持地面湿润。采收前5~7天,停止浇水以防裂瓜。西瓜生长期间,以防治西瓜枯萎病、炭疽病和蚜虫、红黄蜘蛛等病虫害为主。

6.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平坝、丘陵西瓜产区。

黄瓜新品种

一、川翠1号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 2005年用自交系H03-2-19为母本,以自交系H02-16-52为父本组配,2006~2008年经品比筛选、鉴定、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示范选育而成的杂交一代夏秋专用黄瓜新品种。父母本均为本所利用国内黄瓜资源于2002~2005年经多代自交优选育成。

3.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强,叶片较大,主蔓结瓜为主,耐高温,气温32~35℃时能正常开花结果。夏秋露地种植,播种到始收40~45天。主蔓第一雌花6~8节,雌花率 20%~25%,结成性好,畸形瓜率低。回头花多,结果性好。瓜直筒形,瓜条顺直,瓜把短(小于1/8),商品瓜长 35cm 左右,横径 3.5~4cm,单瓜重250~300g;瓜色深绿,瘤显著,密生白刺,外观漂亮;果肉绿色,口感脆嫩,味甜。田间表现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抗性好,高温条件下抗病毒病能力强。适宜夏秋露地种植。

4.产量表现 2007年全省多点试验平均亩产4 167kg,比对照津优1号增产17.6%;2008年全省多点试验平均亩产4 212kg,比对照增产18.2%。两年6点次平均亩产 4 190kg,比对照增产18%。

5.栽培要点 ①四川盆地8月上旬播种,苗龄15天左右,1~2片真叶时定植。②亩用种量150g。亩2 300~2 500株左右,行株距70cm×35cm。③亩施有机肥3 000~4 000kg,过磷酸钙 50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kg作底肥。轻施提苗肥,稳施开花肥,重施结果肥。④及时防治小地老虎、蚜虫和病毒病、白粉病、霜霉病等病虫害。

6.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黄瓜产区。

南瓜新品种

一、川甜1号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 2005年以本所选育自交系WM01-91作母本,自交系P325作父本组配,2006~2008年经品比筛选、鉴定、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熟无蔓杂交一代南瓜新组合。

3.特征特性 无蔓、丛生。早熟,定植至采收100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茎粗约1cm;叶片近掌状五角形、浅裂,较大。雌花多,主、侧蔓均可坐果。果实近梨形,成熟果皮土黄色,有少量绿色斑带,果面光滑,老熟果耐储运。果实大小适中,平均单瓜重1.1~1.5kg,坐果性强,单株坐果2~3个。果肉金黄色,肉质致密,干物质含量高,甜而细面,风味极佳。

4.产量表现 2007年全省多点试验平均亩产2 815kg,比对照蜜本南瓜增产18%。2008年全省多点试验平均亩产2 880kg,比对照蜜本南瓜增产16%。两年6点次平均亩产2 848kg,比对照增产17%。

5.栽培要点 ①四川盆地3月上旬前后播种,苗龄 25天左右,1~2片真叶时定植,以地膜覆盖栽培方式为好。②亩用种量400g。亩栽1 200株左右,行株距100cm×50cm。③亩施有机肥 2 500~3 000kg,过磷酸钙 50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kg作底肥,轻施提苗肥,稳施开花肥,重施结果肥。④及时防治小地老虎、蚜虫和病毒病、白粉病等病虫害。

6.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南瓜产区。

冬瓜新品种

一、蓉抗4号

1.选育单位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 该组合母本Q01-05-1是该所从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引进的冬瓜资源,经过7代单株定向选育的高代自交系;父本RK-1-3-2是从冬瓜一代杂种蓉抗1号自交后代经过6代单株定向选育而成。

3.特征特性 早中熟,第1雌花节位13~16节,以后每4~6节着生雌花。开花早,定植到采收比对照广东黑皮早熟5~7天。种子发芽快,幼苗生长迅速,叶片大30cm×30cm,茎粗1~1.5cm,叶柄长25cm左右,瓜长40~60cm,直径 20~25cm左右,单重 15kg左右,黑皮,果实有空腔。耐热,植株田间抗病能力强,重田试验表明新组合蓉抗4号比对照显著抗枯萎病。果肉致密,适合长途运输。

4.产量表现 2005~2008年多点试验,平均亩产9174kg,较对照增产9.1%,增产达显著水平。在各试验点均表现良好。

5.栽培要点 ①播种前7~10天,将过筛且没有种过瓜类的细土和腐熟牛粪或猪粪按7∶3比例混合,1m3营养土加入过磷酸钙2.5kg,米乐尔0.5kg,拌匀,堆放备用。四川盆地在立春前后设施育苗,可直播营养土内,或催芽后播种;露地育苗栽培,应在3月底至4月中旬前下种。其它地区根据当时气候和生产习惯参照执行。注意苗期保温控水,防止烂芽和徒长。②当幼苗长到1~2片真叶时定植。亩施腐熟有机肥2 000kg以上,磷肥 50kg,三元复合肥 50kg,米乐尔3kg,撒施。按1.6m包沟开厢,双行定植,株距80cm,亩定植1 000株,或按2.0m包沟开厢,单行定植,株距50cm,亩植650株,定植后浇透定植水。苗期宜地膜加小拱棚栽培,防倒春寒,促进提早采收上市。③定植后10~15天浇清粪水1~2次。及时搭棚架。及时进行植株调整,摘去所有侧枝,早熟栽培主蔓留第1雌花坐果;中晚熟栽培留第2或第3雌花坐果。天气不良时应人工辅助授粉。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④当冬瓜表面变黑又带光泽时即可采收。

6.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低山及平坝冬瓜产区。

砧木新组合

一、蓉砧1号

1.选育单位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所。

2.品种来源 母本S1-7-2是从中蔬所引进丝瓜种质资源中经过多代单株定向选育的稳定自交系,父本S1-23-3是省内收集丝瓜资源材料中经过多代单株定向选育的稳定自交系。

3.特征特性 该组合为苦瓜专用砧木。根系发达,纵向可达1m,横向可达3m。主蔓9~10节着生第1雌花,雌花着生率高,主侧蔓均结瓜;瓜条长19~24cm,直径5cm左右;叶片较大,叶柄长19cm。以本组合为砧木,碧秀苦瓜为接穗的嫁接苗,田间表现抗苦瓜枯萎病,嫁接亲和力高,共生亲和性好,耐涝、耐旱能力强,生长快,长势强,能提高接穗产量。

4.产量表现 以本组合为砧木,碧秀苦瓜为接穗的嫁接苗,在2006~2007年的多点试验中,平均亩产4 850kg,比对照碧秀实生苗增产16%。

5.栽培要点 采用插接法嫁接时,2~4月播种本组合,当幼苗子叶完全平展,1片真叶长出,茎高4~5cm时开始嫁接;嫁接后,苗龄30天即可定植。以碧秀苦瓜为接穗的嫁接苗,在3~4月初定植,用大拱棚+小拱棚+地膜的栽培模式;亩施农家肥3 000kg,钙镁磷肥80kg做底肥,6m开厢(包沟),亩栽80~100株,嫁接口离地面1.5cm;及时引苗上棚,抹丝瓜芽和80cm以下的苦瓜侧芽,加强整枝打杈,摘除老、病、黄叶,铲除杂草,摘除畸形瓜;采收期每5~7天适当追施尿素或复合肥。注意防治白粉病、瓜食蝇等病虫害。

6.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苦瓜主产区。

辣椒新品种

一、川腾4号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 该组合是以自交系20008-2-2-2-2作母本,用自交系2000-2②-1-6-4-2-2作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新品种。

3.特征特性 早熟,首花节位16节左右,从定植到始收红椒83天左右;植株矮小,株型紧凑,株高 39.1cm,株幅52.0cm×50.5cm;果实指形,果长为5.2cm,果横径1.6cm,果肉厚0.15cm,单果重4.1g;青熟果绿色,老熟果红色;味辣-极辣;适宜鲜食、加工和观赏;耐寒、耐热、较耐涝,田间表现较抗病虫。

4.产量表现 2007~2008年连续两年全省多点试验,平均产量为1179kg/亩,比对照枥木三鹰椒增产112%。从定植到始收红椒比对照提早25~30天。

5.栽培技术要点 ①适时播种。四川冬季育苗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春季育苗1月下旬至2月中旬播种,露地3~4月定植,提倡地膜覆盖栽培方式。②亩用种量50~100g,亩栽4500窝,每穴2株。③亩施有机肥3 000~5 000kg,过磷酸钙50~80kg,硫酸钾20kg或饼肥50~100kg或草木灰200kg作底肥。④轻施提苗肥,稳施开花肥,重施结果肥。⑤及时防治小地老虎、蚜虫、红蜘蛛、白蜘蛛(跗线螨)、烟青虫和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等病虫害。

6.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簇生椒产区。

二、蓉椒8号

1.选育单位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 该组合的母本0109-5是由四川地方品种二金条采用单株选育法经过6代单株、系统定向选择育成的优良自交系;父本9903是从甘肃引进的小灯笼椒品种经多代定向分离纯化选择育成的优良自交系,历经9年选育而成的杂一代新组合。

3.特征特性 早中熟,首花节位8~10节,定植到采收55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整齐,株高80cm,开展度70~80cm,挂果多。果实细长羊角型,青熟果绿色,老熟果红色,果实纵径18~20cm,横径 1.6~1.8cm,果肉厚 0.20cm,单果平均重12.2g,较辣。耐高温,田间表现抗病性较强,综合性状优良。

4.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在资阳、自贡、绵阳进行多点试验,平均亩产1 748kg,比湘辣一号1 541kg增产13%。2006~2007年在双流县、青白江、彭州、资阳、自贡、绵阳等地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 876kg,比对照增产13%。

5.栽培要点 春季栽培于上年10月中旬播种,11月中旬假植1次,采用冷床育苗,塑料大棚加小拱棚覆盖越冬。适时定植,翌年3月中下旬带土定植于大田。底肥亩施腐熟有机肥2 000kg、尿素 30kg、过磷酸钙 60kg、氯化钾 15kg,全层撒施,翻耕后做成包沟1.4m的厢面,覆盖好地膜,亩定植2 800~3 000穴(双株)。田间管理:定植后7~10天浇清粪水1次,培土1~2次,中后期及时追肥。注意防治烟青虫、茶黄螨。适时分批采收,促进连续坐果,提高产量和产值。

6.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辣椒产区。

番茄新品种

一、川科5号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2.品种来源 该品种是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的丰产材料O9832为母本,国外引进抗逆材料H964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种,经连续7代系统选育而成。2001年进行有性杂交,通过加代繁殖、定向选择、病圃筛选、品比试验和多点试验,2008年完成生产试验和田间技术鉴定。

3.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类型,中熟,全生育期159天。植株生长势强,叶色浓绿,果实圆形,红色,硬度中等,平均单果重210g,可溶性固形物4.1。口感酸甜适中,商品果率87%,裂果率11%,畸形果率7%。抗病性强,经接种鉴定抗病毒病、青枯病和枯萎病。

4.产量表现 2007年四川省区试4点平均亩产4 727kg,比对照合作903增产12%,达极显著水平;2008年续试4点平均亩产4 749kg,比对照合作903增产12%,达极显著水平。两年8点次全部增产,平均亩产为4 738kg,比对照增产12%。2008年生产试验,亩产4 843kg,比对照合作903增产13%,各试点全部增产,生产试验结果与多点试验一致。

5.栽培要点 ①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及时定植。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选择通风向阳、多年未种植过茄科作物的肥沃土壤作苗床,育苗移栽。播种前做好种子和苗床的消毒工作,培育壮苗,及时定植,每亩种植3 000~3 500株。②重视肥水管理。以有机肥为主,根据土壤肥力及植株长势,酌情追施少量化肥,氮、磷、钾配合使用。天气干旱及时浇水,雨涝天气及时排水,做到雨过水停沟干。③及时搭架绑蔓、整枝打杈。在植株倒伏前及时搭架、绑蔓,防止主茎倒伏。根据当地栽培习惯和栽培目的,进行单杆或双杆整枝,及时去掉所有多余的侧芽。④加强病虫害防治。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番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综合防治。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种植出无公害的优质番茄。

6.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番茄产区。

二、川科6号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2.品种来源 该品种是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的丰产材料T9320为母本,以本所自育材料K9952为父本,2001年通过有性杂交育种,经连续7代系统选育,并通过加代繁殖、定向选择、病圃筛选、品比试验和多点试验,2008年完成生产试验和田间技术鉴定。

3.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类型,中熟,全生育期159天。植株生长势强,叶色浓绿,果实高圆形,粉红色,硬度中等,单果重182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3%,口感酸甜适中,商品果率87%,裂果率15%,畸形果率4%。抗病性强,经接种鉴定抗病毒病、青枯病和枯萎病。

4.产量表现 在2007年省区试,4点均增产,平均亩产4 544kg,比对照合作903增产8%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8年省区试续试,4点全增产,亩产4 613kg,比对照合作903增产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4 675kg/亩,比对照合作903增产9%,各试点全部增产,生产试验结果与多点试验一致。

5.栽培要点 ①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及时定植。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选择通风向阳、多年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肥沃土壤作苗床,育苗移栽。播种前做好种子和苗床的消毒工作,培育壮苗,及时定植,每亩种植3 000~3 500株。②重视肥水管理。以有机肥为主,根据土壤肥力及植株长势,酌情追施少量化肥,氮、磷、钾配合使用。天气干旱及时浇水,雨涝天气及时排水,做到雨过水停沟干。③及时搭架绑蔓、整枝打杈。在植株倒伏前及时搭架、绑蔓,防止主茎倒伏,根据当地栽培习惯和栽培目的,进行单杆或双杆整枝,及时去掉所有多余的侧芽。④加强病虫害防治。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番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综合防治,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种植出无公害的优质番茄。

6.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番茄产区。

茄子新品种

一、川茄805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 2005年用本所自育的自交系E14作母本,本所自育的自交系E433作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新组合。

3.特征特性 早熟,主茎第 9~11叶着生门茄,定植到始收56天。植株生长势中等,株高90~95cm,植株冠幅72.5cm左右。果实长棒形,长39 cm左右,横径4.7cm左右,果形指数8.0左右,果皮墨黑色,有光泽,果肉月白色,单果重198~220g。籽少,品质好。耐寒性较强,适宜露地或保护地早熟栽培。

4.产量表现 2007年在简阳、青白江、南充进行多点试验,前期平均亩产量434kg,比对照蓉杂茄增产35%;2008年前期平均亩产量438kg,比对照蓉杂茄增产28%。两年6点次前期平均产436kg,比对照蓉杂茄增产32%。定植到始收56天,比对照蓉杂茄早熟10天,总产量亩产3 468kg,与对照相当。

5.栽培要点 ①塑料棚冷床育苗。春早熟栽培时,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春季露地栽培时,2月上旬播种。②适时定植。露地栽培,气温稳定通过15℃为移栽适期。保护地栽培,土层深度10cm处地温稳定通过13℃时为移栽适期。③重施基肥,合理追肥。以有机肥为主,限量使用化肥,提倡配方施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禁止大水漫灌和阴天傍晚浇水。提倡喷灌、滴灌、膜下灌溉。及时打杈,摘除老、黄、病叶,加强通风,中耕除草,立支架,培土上厢。病虫防治优先采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及时防治黄萎病、绵疫病、红黄蜘蛛等病虫害。

6.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平坝、丘陵茄子产区。

菜豆新品种

一、达芸2号

1.选育单位 四川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品种来源 该品种是从红花青壳辐射诱变群体中选育出优良单株,经连续多年定向选育而成的菜豆新品系。

3.特征特性 蔓生,早中熟,春季播种至始收 70~75天。主蔓长 270~290cm;第 5~6节开始着生花序,花浅紫色;叶片中偏大、绿色;商品荚绿色,长17cm左右,平均单荚重12g,荚面光滑,荚匀称顺直,肉厚实,质脆嫩,商品性好。单荚种子7~8粒,种子肾形,种皮红褐色,百粒重36g左右。

4.产量表现 ①2005~2006年连续两年多点试验。前期平均鲜荚490kg/亩,较对照红花青壳增产35%;平均总产1 630kg,较对照增加185kg/亩,增产13%,前期产量占总产量的30%。②生产试验示范。春季平均鲜荚产量为1 531kg/亩,比对照增产13%。

5.栽培技术要点 四川盆地适宜播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双膜覆盖可在2月中旬播种,亩用种量7~8kg。密度:1.3~1.5m包沟开厢,株行距33cm×66cm,每穴栽2株。重施底肥和追肥:开花前追施1~2次提苗肥,结荚盛期重施追肥。及时搭架引蔓,以人字架为好。及时防治锈病、根腐病、细菌性疫病、豆荚螟、红蜘蛛、潜叶蝇等病虫害,出苗10天后注意预防根腐病的发生。

6.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菜豆产区。

二、加工菜豆1号

1.引种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2.品种来源 是从法国引进的加工型青刀豆GARONEL,本品种为常规种。

3.特征特性 属矮生型,早熟。春季播种至始收约45天,秋季播种至始收约38天。株高55cm左右,长势中等,开展度 42cm×30cm,分枝 14~18个;花淡紫红色,每花序5~8朵,始花节位4~5节;平均一级商品豆单荚重3.5g,荚绿色,荚宽 0.55~0.65cm,长12cm左右,成熟种子黑色,百粒重30g;豆荚整齐,商品性好,一级豆荚率高达90%以上,加工性好,加工口感嫩脆,纤维极少。田间表现适应性好,抗逆性较强。

4.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在汉源县、双流、蓬溪进行多点试验,两年平均春季产量1 121kg/亩,秋季平均亩产421kg,加工产值较高。

5.栽培要点 春季3月下旬播种,秋季7月下旬播种。采用直播方式播种,按照1.2m开厢栽培,厢面宽0.80m。双行栽植,株距15cm,行距60cm,每穴1株;或株距30cm,每穴 2株。亩施基肥3 000kg,追肥2~3次,每次施氮、磷、钾复合肥20kg/亩。注意防治疫病、枯萎病、蚜虫、螨、小地老虎。

6.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菜豆主产区。

猜你喜欢

雌花自交系亩产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大棚西瓜人工授粉技术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与改良
帮花授粉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SRAP结合SSR标记分析油菜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干旱胁迫对4份玉米自交系生理与光合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