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创建促进金堂玉米增产——成都市金堂县福兴镇玉米创834kg高产原因分析

2010-08-15林天国王永林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福兴农技站示范片

□林天国 王永林

(通联:①成都市金堂县农技站610400 ②成都市金堂县福兴片区农技站)

2009年8月6日,来自四川省农科院、四川省农业厅的有关专家,会同成都市农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及我县农发局、农技体系站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对金堂县2009年在福兴镇清河村17组、13组、4组和8组开展实施的“成都市2009年玉米丰产工程核心示范片”进行了现场实地验收。验收结果表明:一季玉米最高亩产量取得了834.34kg的好成绩,同时创造了成都丘陵地区一季玉米最高亩产量纪录。笔者是本核心示范片的技术实施人,现从技术角度总结高产田的技术创建途径和方法,供农技人员参考。

一、高产创建技术内容及特点

福兴镇位于四川偏北丘陵地区,气候温和,日照时数1 300小时左右,年均降雨1 000mm,适合玉米生长,也适合开展高产创建。1998年我县就在该镇开展旱地改制,使玉米2m开厢对半中带轮作种植已在农户中养成习惯,形成了一种新的耕作制度,从而成为全县旱地改制示范镇。

为了使我县玉米单产不断提高,近年来,县农发局、农技体系站一直坚持在该镇进行高产创建研究,并参考模仿宣汉县玉米高产模式,进行适合当地生产实际的技术模式探索和组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98年旱地改制以来,虽然中带轮作养成了习惯,但许多群众怕玉米倒伏,因此,将中带模式2m开厢的规格自行修改成2.2m开厢,近似宽带模式的规格。这就导致无论怎样缩小窝距,密度始终无法上去,从而制约了玉米单产的继续提高。针对这一问题,2008年以来,我站在四川省农科院、四川省农业厅及成都市农技站专家指导下,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将玉米密度从过去的3 000株/亩左右逐步提高到4 000株/亩,并进行了新的技术组装,创建了新的技术模式,在高板、平桥、土桥、福兴等镇示范。

1.产量明显高于以往年份,为低光值地区争取玉米高产提供实例 福兴镇2009年实收产量为834.34kg/亩,比2006年同地4.6亩平均实收618.7kg/亩增加215.64kg/亩,达到该地气候生产潜力1500kg/亩的56%,光热资源利用达到了较高水平。虽然宣汉县峰城镇日照时数为1 400小时,而福兴镇日照时数1 300小时,但其生产潜力还是得到了较大发挥。在多云寡照的气候条件下能获得高产,无疑给我县乃至我省川西浅丘低光地区及整个四川盆地玉米创建高产提高供了榜样,使人们对在低光值条件下夺取玉米高产更有信心。

2.新创建技术组装有重大创新和进步,且适应性强,利于大面积推广 1998年改制以来,采用3 300/亩株密度,早播,全覆膜,该镇玉米亩产量从1998年以前的286kg提高到2006年的354kg,提高了34kg/亩。但后来因为群众自行扩大行距,使密度下降到了3 000株/亩,玉米产量始终徘徊在350kg/亩左右。2008~2009年,我站领导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大胆采用4 000株/亩的设计方案,对关键技术讲行改革,重新组装。即改3 000株/亩为4 000株/亩,改2m中带开厢宽窄行种植为1.7m开厢窄带宽窄行种植,改一般松散型品种为紧凑耐密大穗品种,改撒播育苗为玉米盘育苗,改打窝移栽为牵绳定距移栽,改地膜全覆盖为地膜侧膜覆盖,施肥上改一底两追为底肥重施深施一道清,灌水上改靠天下雨为猛灌抽穗水,改玉米单施农药为病虫综合防治。通过技术上八大改革措施后的创建技术组装,在4 135穗/亩情况下,单穗重达201g,千粒重305g,比2006年实收3 126穗/亩的单穗重198g、千粒重301g增加有效穗120g穗/亩、单穗重增加3g、千粒重增加4g,完全适合目前玉米主攻大穗和穗数型夺高产的要求。其中紧凑耐密品种、宽窄行种植、增株增穗、牵绳定距、单株侧膜、重底深施一道清,猛灌抽穗水、综合防治为本技术创建的主要内容。

3.创建集成组装技术简单,推广时群众易于接受 福兴镇1998年改制以来,实行高产高投入的技术路线,采用换种增肥增株盖地膜的技术模式,应用2m开厢对半种植,更换良种,拱膜早育,深挖炕土,地膜覆盖,增加密度,增加施肥,人工授粉,猛追穗肥,综合防治十大技术,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通过换种增肥增密盖膜,玉米产量由1998年以前的286kg/亩猛增到2006年的354kg/亩,亩产值达到了708元,亩纯收入达到558元。

2008年和2009年,我站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多,种地劳力缺乏,化肥、农药价格上涨的现状,提出简化技术,降低消耗,增株增穗夺高产的技术路线,以利群众接受容易,易于推广。实行使用紧凑型玉米品种,玉米盘育苗,缩行疏株,增株增穗,牵绳定距,双行错窝,精准移栽,叶向垂直,底肥深施重施一道清,猛灌穗水和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高产田块亩产值为1 668元,亩纯收入1 418元,比1998年高产田块亩产值972元增加696元,增收42%。

二、实现高产创建的成功经验

1.勇于解放思想,积极开展技术创新 福兴镇1998年改制以来,玉米密度从1998以前的2 800株/亩左右上升到2008年3 200株左右,此密度一直成为我县的示范密度,持续到2008年和2009年。近年,我站在四川省农科院和四川省农业厅粮油处专家指导下,大胆探索,根据近年来紧凑耐密品种增多和施肥水平升高等因素,决定启动密谋为4 000株/亩的玉米增产预案,并大胆创新,集成组装出紧凑耐密品种。采取玉米盘育苗、深耕炕土、缩行疏株、叶片定向、牵扯绳定距、双行错窝、精准移栽、底肥深施重施一道清、猛灌穗水和综合防治系列集成配套完整技术,形成高产新模式,促进了玉米高产技术的发展。

2.应用良种补贴政策和项目,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推行玉米丰产工程新技术,许多人开始对此并不在乎,针对这些情况,我站应用良种补贴政策和项目补贴,对核心示范片及其辐射带动区实行三补:即补助良种,补助农膜,补助肥料;对核心示范片还实行劳动力补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热情,使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分类指导,全面推进 无论核心示范片,还是辐射带动区,都存在上、中、下各类情况。从劳力上讲,有强弱之分;从技术接受角度来讲,有愿意和不愿意之分;从肥力上讲,有好地、孬地和一台地、二台地、三台地之分;从气候来看,有干旱年、风调雨顺年之分等。针对这些情况,我站在当地政府和农技站配合下,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如采用玉米盘育苗一项,因为是才推广的一项新技术,怕分散育苗五花八门,因此,进行了集中统一育苗;在移栽上对移栽技术实行统一牵绳定距,卡死行窝距,保证了幼苗质量和移栽亩株数。再如在今年玉米需水临界期,由于正处于深度干旱,严重缺水,这时就由镇、村干部出面,统一抽水灌水,以避免用水纠纷,同时保证了玉米正常生长。

4.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为了搞好市县玉米丰产示范工程,我县2009年成立了玉米丰产工程项目领导小组,确定了首席专家、项目技术负责人、技术实施人和实施乡镇及村组,认真分析了区域特点和制约技术瓶颈,实行全过程服务,组织百亩攻关田、千亩展示田、万亩示范片,通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宣传、发动,驻点入户指导,现场示范,使核心示范片高产田块高产技术不断扩散推广,并逐步为大家所接受而成为大田生产技术。2009年全镇1.25万亩玉米平均产量368kg/亩,比2008年的343kg/亩增加25kg/亩,增产7.2%。

三、以玉米丰产工程为契机,全面提升丘陵玉米生产能力的建议

金堂县福兴镇玉米高产创建成果表明,精选高产品种,推广先进配套技术,加强管理,使我县玉米高产达4 00kg以上,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因此,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高产技术示范,为大面积增产打下基础 福兴镇的高产经验表明,群众对口传耳闻但没有亲眼所见的技术,心里没有底,都不愿意当出头鸟。因此,在科技部门引导下,开展高产技术示范,让高产模式展示在大家面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建议各地农技站以镇为基础,开展好当地玉米高产示范,为当地老百姓提供教育实材。

2.充分发挥基层农技站作用,全面推进高产技术入户 福兴镇高产示范成功的另一原因,与基层农技站能够协调配合密不可分。因此,要使大面积玉米采用高产技术,必须要各地技术部门,特别是基层农技部门都要行动起来。如果基层农技部门无动于衷,玉米高产技术就无法传授给农户,大面积高产就是一句空话。建议各地上级部门应从政策、资金上向基层农技部门倾斜,充分调动基层农技人员积极性,使高产新技术能顺利推广。

3.坚持长抓不懈,不断创新,使高产更高产 福兴镇1998年成为旱地改制核心示范镇以后,当地政府一直坚持长抓不懈。当时为了巩固旱地改制成果,普及地膜覆盖,政府从1998年开始,对采用地膜覆盖玉米的农户给予20~30元/亩不等的补贴。几年后,就使这个镇的玉米全部实现了中带宽窄行种植,并全部盖上了地膜。目前,该镇的农民都自觉进行地膜覆盖,使玉米产量从1998年的286kg/亩增加到现在的378kg/亩。如果1998年县上搞完试点就撤退,当地政府和技术部门不接着继续抓下去,这个镇的改制成果就得不到巩固。因此,建议上级部门应长期坚持,并且及时规划,及时下达任务,不要等季节到了才安排,让基层有备耕的时间。

4.建立玉米丰产工程专项资金,大力推广高产技术 从高产玉米对生产技术的要求出发,对品种、投入品如肥料、农药及生产技术创新研究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比如地膜技术应用到玉米上,要推广到老百姓那里,需要有人讲解、宣传,需要做示范给老百姓看,必要时还得发资料,还要下田间检查农民做法是否正确。而这些技术没有实物,不能获得利润,不仅如此,必要时还要赠送地膜给开展示范的农民。但这些环节又是玉米高产的核心技术部分,如果高产没有资金作支撑,生产技术落不到实处(如密度上不去),要取得玉米高产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建议设立玉米丰产工程专项资金,主要在生产技术领域使用,如支持高产技术创建,试验、示范、推广,基层农技站开展技术进村入户等等。

猜你喜欢

福兴农技站示范片
思考
春日读书
罗福兴:“杀马特教父”的回归
福兴选煤厂浮选系统改造实践
记不住的乡愁,更与何人说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山西将创建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
微观三农
“丹霞彩虹”成为新农村名片
贴心服务只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