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与语言理论的关系探究
2010-08-15孔宪遂
孔宪遂
山东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济南 250014
英语教学依据语言学习的规律,语言学习理论探讨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在语言理论的研究成果中,有许多成果已经为大多数的研究者、学习者所接受,成为语言学习规律的基本共性。本文结合目前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究英语教学与语言理论的关系,以期获得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 英语教学要注重内隐性知识和外显性知识
英语学习首先要获得关于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内隐性知识和外显性知识两种(Carrol,1999)。内隐性知识是指人们所具有的但是不能明确表达出来的知识,例如,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他们许多关于汉语的知识就属于内隐性的知识。外显性知识是那些能够被正式表达出来的知识,外语学习者经过多年的学习掌握了大量的单词,学到了许多的语法规则,这些知识大都属于外显性的知识。内隐知识主要来自于大量地接触语言材料,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外显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主要来自于教师的传授以及学生阅读有关的书籍(例如,词典、语法书等)。内隐性知识可以经过分析、思考与总结可以被表述出来,从而成为外显性的知识。而在反复实践训练的条件下,外显性知识也可以转化为内隐性知识,这被称为知识的“内化”过程。对于语法知识来讲,其内化的结果就是驾驭语言体系的能力,它可以英语学习者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使用语法规则。英语的语法规则是有限的,而学习者一旦内化了这些规则,就可以利用所学的词汇创造出无限数量的句子,做到表达自如。
2 英语教学要注重交际性和实践性
英语教学就是要解决语言的实用性问题。一个语言学习者学了英语很长时间,但还是不能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原因在于学习者所具备的语言知识大都只是停留在外显性知识的层次上,还没有进行足够的“内化”。而现在许多英语考试的很大一部分是在考察学生外显性知识的水平。在英语教学中,目标不能停留在外显性知识的层次上,要注重学生内隐性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讲多练,注重实效。英语课堂的讲授是必要的,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但是,英语首先是一种技能,需要把讲授的内容转化为内隐性的知识,这只有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
2)创设情景,注重交际活动。在基础英语教学中,要使教学的内容置于一种有意义的情景之中。而且,在一定的情景之下学习英语,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更加有利于语言知识的摄取。情景包括时间、地点、参与者、交际方式 (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是面对面还是电话交谈?)、谈论的题目等要素,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讲话者所处的时间、地点、以及本人的身份都制约他说话的内容、语气等。3).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尽量做到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内容的真实性还要求教材的语言和教师的语言是真实的,就是说教材的语言和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英语本族语人在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而不是专为教学而人为编写出来的(Johnson&Johnson,1999),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具有实用价值的内隐性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要把语言和学生所关心的话题结合起来,要给学生足够的、内容丰富的、题材广泛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信息材料,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学生才会感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3 强调足够的语言输入式教学
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Krashen,1985a,1985b),输出是建立在输入的基础之上的。语言输入的量越大,语言输出的能力就越强。学习者听和读的东西越多,表达能力就越强。语言输入在外语学习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听和读既是英语学习的目标,也是英语学习的手段,它们本身就是语言的使用过程,通过大量的输入,学习者获得关于英语的内隐性知识,还可以在实践中把学到的外显性知识转化为内隐性知识。语言输入分为五种形式:1)可理解输入与不可理解输入。“不可理解输入太高深,不会帮助语言习得,只是语言习得中的干扰”(Krashen,1985a:12)。 2)粗 调 输 入 (roughly tuned input)和精调输入(finely tuned input)。 在英语学习的初期,给学生提供精调输入是必要的,应该随着学生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增加粗调输入的量。3)自然输入和非自然输入。与自然输入一样,非自然的输入也有助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4)外部输入和内部输入。语言习得与语言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从语言习得的环境来看,能导致外语习得的语言输入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来源5)反馈输入与非反馈输入。在教学环境中,反馈输入通常指教师或学生(尤其是教师)为了改进或提高学生的学习而对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发回的信息,如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给予的 “对”或“错”的反馈。非反馈输入指学习者获得的除反馈输入之外的语言输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1)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英语。要通过视听、听和读等手段,多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教师应该打破课内外的界限,帮助学生扩大语言接触面。 2)输入内容和输入形式的多样化,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输入。3)提高接触语言的频度。学习语言,接触语言的频度比长度更重要。4)首先强调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教学目标而言,对语言技能应该有全面的要求,但是从教学的方法来看,应该先输入,后输出。5)为学生提供的语言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符合可理解性和趣味性与恰当性的要求。在增加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有效的输出实践活动。
4 英语教学注重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
处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之间的关系时,在英语教学中,就应该做到:
1)听、说、读、写、译几项技能协调发展。在处理技能之间的关系时,注意防止两种错误的倾向。不让学生接触书面材料的纯“听说法”不可取,而片面夸大读写的重要性,容易导致“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2)英语知识的教学要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语言知识的教学可以采用提示、注意和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对比、总结等方式进行,要有意识地使学生参与到上述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学到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的训练。3)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同时兼顾,防止厚此薄彼。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都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4)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技能之间的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5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
外语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外因必需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排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而且,教师还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对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他们的进步,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时,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内向型的学生需要一种鼓励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这样他们才乐于“冒险”,尝试着使用英语。而对于外向型的学生则要有策略地提醒他们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这并不意味着降低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需要充当以下角色:
1)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传授者。知识的传授要与语言实践活动密切结合,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式的学习。2)语言技能的培养者。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语言技能的培养者,是为了帮助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3)语言使用与交际的示范者。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模仿,教师的语言要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使学生能够模仿。4)语言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在活动中充当一定的角色,积极参与,并在与学生的交际过程中刺激学生并提出新的语言现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言的用法。5)语言学习过程的诊断者与咨询者。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素质,熟悉英语教学以及与英语教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了解外语学习的过程;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敏感地捕捉到学生各个阶段出现的困难和问题。6)语言学习材料的推荐者和提供者。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配合课堂教学,为学生推荐或者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7)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特点使学生保持学习的自信心。8)语言学习规律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一方面我们提倡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另一方面还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与研究外语学习的基本规律。
总之,英语教学离不开语言理论的指导,需要教育工作者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在语言规律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只有内外因同时调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积极配合,才能使英语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1]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2.
[2]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Harlow:Longman.1985a.
[3]Krashen,S.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85b.
[4]桂诗春.应用语言学与中国英语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5]刘正光,何素秀.外语文化教学中不能忽视母语文化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02).
[6]张雪梅,戴炜栋.反馈 二语习得 语言教学[J].外语界,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