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业科技“三大行动”推进乐至蚕桑特色产业发展
2010-08-15邓祖峰
邓祖峰 龚 国 唐 宁
(乐至县蚕桑局,四川 乐至 641500)
乐至县位于川中丘陵地区,幅员面积 1425平方公里,总人口 87万,耕地面积 85.5万亩,旱耕地 57万亩。蚕桑是乐至的传统优势产业,全县有桑园 14万亩,桑树 1.5亿株,桑园面积占旱耕地的 24.6%。蚕桑基地乡镇桑园面积占旱耕地的60%左右,蚕桑重点村达到 80%以上。乐至人多地少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不能无限制地依靠桑树规模扩大来实现蚕桑生产的持续发展。近年来,围绕加快蚕桑产业基地建设,提升蚕桑生产效益,构建蚕桑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强化蚕桑科技支撑等措施,遵照省农业厅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 “三大行动”的要求,全面实施农业科技“三大行动”,支撑蚕桑产业的发展,实现了蚕农收入的持续增加。
1 强力推进科技大培训,提升蚕桑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运用科学技术首先要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坚持以人文本,以从事蚕桑生产的人员全面、牢固掌握蚕桑科学技术为出发点,全面开展蚕桑科学技术的普及培训工作,以提高蚕桑行业技术人员和养蚕农民的蚕桑知识和技能。
1.1 扎实开展专业基础知识和新技术更新培训,提高蚕桑业务人员的技术服务能力和技术运用的指挥能力
为提高蚕业从业者的管理和蚕业科技水平,在省蚕业管理总站、蚕业协会和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组织 32名蚕桑系统在职职工参加了成人大专班蚕桑专业的学习,并于2010年元月修完学业全部顺利结业。既满足了广大蚕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为我县蚕业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同时,为确保生产一线的蚕桑从业人员能及时了解、掌握新的蚕桑知识和技术,2006年以来,与中国蚕研所、省蚕研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按照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技术发展变化,每年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我县讲学,培训县、乡蚕桑技术人员和乡镇分管蚕桑生产的领导,使全县的蚕桑生产指挥人员及时更新蚕桑知识,掌握蚕桑新技术,提高指挥能力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力。
1.2 认真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蚕桑产业基地科技带头人
在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协调小组的支持和配合下,按照四川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从 2007年开始,我县在童家镇五通村、伍家寨村,高寺镇梨子湾村等 16个蚕桑产业基地村开展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结合产业基地建设,围绕蚕桑主导产业,开展了以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现代蚕业建设及发展趋势和蚕桑专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培训农民科技骨干 620名,使受训人员成为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了蚕桑产业基地的建设步伐。据统计,参培学员年养蚕量增加 11.2%,蚕茧单产提高 9.6%,蚕桑主导产业收入增长 23%,家庭总收入增长 9.9%。
1.3 广泛开展蚕桑实用技术普及培训,提升乐至蚕桑的总体技术水平
懂技术是应用技术的前提,紧密结合蚕桑生产周期和蚕事季节,广泛开展蚕桑实用技术的培训,以提高广大蚕农的种养技能。
1.3.1 开展 “养蚕技术进村入户”培训大行动,每年以县组织宣讲团,到 50个蚕桑重点村直接面对蚕农办班培训和指导技术。
1.3.2 以乡镇蚕桑站为主体,每个蚕期举办一次蚕桑技术培训。
1.3.3 结合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活动,开展蚕桑技术咨询服务和发放蚕桑实用技术资料。全县每年培训蚕桑技术人员 1.3万余人次,接待技术咨询 4000余人次,发放蚕桑技术资料 1.7万余份,使养蚕农户通过蚕桑科学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达到增产增收、提高养蚕效益的目的。
2 大力开展科技示范,促进蚕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近年来,我县围绕蚕桑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现代蚕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纽带,在全县蚕桑产业基地、小蚕专业饲养户、养蚕大户中建立蚕桑科技成果示范基础,开展优质蚕茧生产、省力化养蚕、桑园综合开发利用等蚕桑技术的集成示范,展示蚕桑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2.1 强化蚕桑特色产业基地的技术集成示范
在 15个蚕桑基地乡镇,136个蚕桑重点村,15个蚕桑 “一村一品”示范村中,从 “养蚕技术规范化、小蚕共育专业化、大蚕饲养省力化、消毒防病统一化、上蔟营茧良蔟化”五化环节开展优质蚕茧示范基地建设,通过蚕桑技术的集成配套应用,推动示范基地的发展,基地养蚕发种、蚕茧产量达到全县的 80%以上,蚕茧单产比全县平均高出 6.8%,上车率达到 94.5%,高出全县 6.4个百分点。
2.2 建立蚕桑科技示范园
2007年,我县在章家镇五通村规划建设蚕桑科技示范园,依托科研院所,建设蚕桑新技术、新品种、新科技产品、新生产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基地和蚕业科技转化平台。经过三年的努力,示范园建设已初具规模,示范效应开始显现。园区内桑园栽植规范,蚕房及配套设施标准,新优桑蚕品种示范成功开展,桑园栽植规范,蚕房及配套设施标准,新优桑蚕品种示范成功开展,桑园养殖禽畜、种植药材等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启动,蚕桑技术培训室、蚕桑科技书屋全面建立,蚕业科技合作社已正常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2009年,蚕桑科技示范发种比 2007年增长 86.8%,单产38.3kg,茧款收入 28万元;桑地综合开发及副产物收入 123万元,蚕桑综合产值达到 151万元。蚕茧单产高于全县平均 7.7kg,高出 25.2%,每张蚕种收入高出全县平均 138元,桑园产值比全县平均高出 1070元。
2.3 认真做好个单项成果示范,把展示新成果与推广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在抓好集成示范的同时,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布置开展桑园综合利用、新品种、新技术的单元示范,扩大示范面,增强示范效应,促进推广应用。依托榨菜企业,以中天镇为中心建立了 2万余亩的桑园种植榨菜示范片,桑园冬季种植榨菜每亩增收500元以上。以童家镇伍家寨村为中心,建立了以“桑 -草 -牧”模式的桑地种草养羊示范基地 3000余亩,每亩桑地养羊增加产值 1500元左右。以石湍镇为中心建立了 1500余亩的桑园种植花生基地,在石佛镇、龙门乡建立了 1000亩果桑示范基地。全县桑园综合开发利用 6万亩,产值 1.05亿元。
3 强化蚕桑科技推广,推动蚕桑产业上水平
在实施蚕桑科技大培训、大示范的同时,积极建立健全蚕桑科技推广体系,创新蚕桑技术服务模式,有效促进了蚕桑科技的推广应用。
3.1 强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推广蚕桑新品种、新技术
与中国蚕研所、省蚕研所、西南大学建立了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将他们的科研成果及时在我县试验示范、应用推广。近年来,在引进桑树品种嘉陵 20号、嘉陵 30号,蚕品种川蚕 18号、渝蚕 1号、新莹 ×玉泉等品种示范推广的同时,还引进了果桑栽植、桑枝食用菌等实用技术在我县示范推广。
3.2 依托县乡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全面推广蚕桑集成配套技术
3.2.1 与蚕桑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结合,以技术标准化、设施规范化为目标,建成蚕桑 “一村一品”示范村 15个,特色产业基地核心区示范桑园 12000亩。
3.2.2 以小蚕专业饲养户为中心,建立带动周边养蚕户的技术辐射网络。
3.2.3 以养蚕大户为中心,带动周边养蚕户的技术应用。
3.2.4 落实 “统一消毒器具,统一药品配送,统一消毒标准”的蚕前消毒 “三统一”技术,预防蚕病为害。
3.2.5 以奖代补,对大蚕房、小蚕共育室、省力化养蚕用具、纸板方格蔟、消毒器具等给予一定金额的补助。
3.3 依托蚕桑专业技术协会,广泛开展蚕桑技术服务
全县成立了 23个乡镇蚕桑专业技术协会,以蚕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有偿服务,解决桑蚕疾病的统防统治和以村社组织蚕桑技术人员季节性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3.4 开展政企协作,加大蚕桑 “四方合作”模式的推广
与乐至县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合作,整合蚕桑生产和蚕茧收购人员,开展由蚕桑局、丝绸企业、小蚕专业饲养户、养蚕大户参与组成的蚕业“四方合作”模式,以提质增效为目的,建立对蚕农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服务,建立以质量为纽带的蚕农和农业的利益连接机制,促进蚕桑技术的推广运用。
我县通过农业科技 “三大行动”的全面实施,促进了蚕桑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各种示范单元总计占到全县蚕桑生产规模的 80%以上,省力化饲养面达到 64%,专用大蚕房达 56%,纸板方格蔟累计推广 650万片,使用面达到 95%以上。蚕茧单产逐年提高,2008年比 2007年单张蚕种产茧提高 2.5kg,增长 9.4%,2009年比 2008年单张蚕种产茧提高 1.5kg,增长 5.2%。以 “一村一品”示范村为基础的蚕桑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基地,桑园面积 12000亩,蚕茧单产达到 35kg,高出全县平均4.4kg,提高 14%,桑园综合产值达到 3200元,高出全县平均 960元,增加 47%,对推动我县蚕桑产业跃上新的台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