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煤矿安全管理

2010-08-15余婷婷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煤矿安全煤炭企业煤矿

余婷婷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潘北矿党群部, 安徽淮南 232087)

刍议煤矿安全管理

余婷婷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潘北矿党群部, 安徽淮南 232087)

煤炭企业是一种高危行业,受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条件多变性、不可预知性的影响,事故频发,不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分析了煤炭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安全管理存在的有关问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安全管理的具体对策。

煤矿企业; 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 对策

一 煤矿实现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管理的规范,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总体发展情况良好,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是由于煤炭生产环境复杂多变,加之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环节薄弱,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意识不高等因素,致使煤矿安全生产形式依然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很高,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安全生产是指在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从而保证职工人生安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因此,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职工的切实利益,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事关改革大局。

1 安全生产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一种保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定和安全需求、社交和爱情需求、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安全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仅次与生理需求。因此,人类要生存,要满足此种基本需求,就必须克服、避免生命的各种不利因素和种种危险。这对于“安全为天职”的煤炭企业来说,更是需要良好的安全形式,从而实现矿区的和谐发展和职工个人的家庭幸福。

2 安全生产是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重特大安全事故给人命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害。我们一定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血的代价,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坚持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六十三《方物记》第五:“黄山谷戎州与人帖:昨日市中已见腊梅,开者数枝矣。有词曰:……右调《满江红》。自注:与夔州崔三伯礼侍御同作。”所引词作即此。按此当为陆游词,《全宋词》辑入陆游名下,题作《夔州催王伯礼侍御寻梅之集》。陆游在乾道六年十月至乾道八年正月期间,任夔州通判,与夔州知州王伯礼相友善。除此词外,陆游另有《感皇恩·伯礼立春日生日》、《蓦山溪·送伯礼》二词,并为王伯礼作《王侍御生祠记》及《云安集序》。

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生产建设中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条件之一。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每一次煤矿事故的发生,都会扰乱正常的生产秩序,动摇人心,降低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影响矿区及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安全生产是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3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保障

煤炭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并在实现该目标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经济效益是企业再生产的保障,但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同时,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否则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这样将无法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安全出效益。当然,安全出效益,是指间接效益,安全本身不会创造经济效益,甚至为了实现安全生产还要加大投入。但安全加强后,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减少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损失,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4 安全生产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活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根本目的。要满足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要,满足人的公平、公正的政治要求,满足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满足人的价值实现,人的精神、文化等社会实践需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有利于人民的全面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煤炭企业是事故高发企业,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家庭幸福、安居乐业和社会繁荣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造成部分。因此,强化以“一通三防”和防突为重点的安全管理,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科学发展观。

二 当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 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的大局,因此,企业应警钟长鸣,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首先强调安全。然而,随着煤炭市场的好转,煤价上涨,煤炭供不应求,为提高产量,重视生产效益,许多煤矿生产管理者重生产,轻安全,冒险违章作业,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从而隐患重重。

2 煤炭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低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矿生产已逐步发展到机械化采掘阶段,技术进步以及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发展都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然而,现阶段我国煤矿一线工人主要是“农民合同工”,他们绝大多数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整体素质较低。表现在:一是风险意识淡薄。对井下作业的危险因素认识不够,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违章作业时有发生;二是没有相应的专业技能,不能完全掌握的井下开采的操作技术和安全规程。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及培训工作,基本上是“上午按手印,下午就下井”。因而,在实际作业时,冒险蛮干,事故发生频繁。

3 安全投入不足

受开采技术、开采进度和地质条件的影响,煤炭企业生产需要投入的资本,以满足生产技术、设备的更新。过去由国家投入而购置的大量设备已经老化且不能适应现代化开采的需要。因此,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然而,有些煤矿领导认为加大安全投入只会增加生产成本,且该项投入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考虑政绩的需要,让落后的设备、设施超期使用,致使安全性能降低,抗风险能力减弱,一旦事故发生,必将酿成灾难。

4 安全技术不完善

煤炭企业是一种高风险,井下作业常伴随着水灾、火灾、冒顶、突出等灾害的发生,严重地威胁着职工的生命安全,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预警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目前,大部分矿井都安装了相应的设备或设施,如矿井监测控制系统,主要对瓦斯、顶板压力等进行实时监控,然而,由于通过该设备获取的数据主要传输到地面主控机房,供管理者决策使用,但对于井下作业面的工作人员却无法获知工作面的实际状况,一旦遇到瓦斯突出、地质构造发生变化,不能尽快撤离,造成人员伤亡较大。

三 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对策

1 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是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矿区的根本保证。长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容易萌生轻视、麻痹、忽视安全生产的思想。因此,应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保持高度警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对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及生产方式要有一定的认识,明确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人为的因素引起的。为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必须依靠安全培训、安全知识普法教育及签定安全责任制,从而实现让安全驻足于人的意识中。

2 理顺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煤炭企业只注重短期效应,“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管理”,企业管理混乱,忽视安全,事故频发,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而且不利于社会安定。然而,安全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的,安全是伴随着生产产生的,没有生产就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安全是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生产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否则,必将发生重、特大事故。因此,即使在当前煤炭市场形式很好的条件下,企业管理者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树立“一切为安全让路,一切为安全服务”的观念,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现场,从而实现全面的安全生产。

3 推行精细化管理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面临着人员素质低、工作环境复杂多变、不安定因素繁多的局面,只有通过准确定位、规范运作,推行精细化管理,才能逐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精细化管理是适应现代化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所需,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推进安全精细化管理,实现煤矿长期稳定的有效途径,其内涵是:精确定位、合理分工、细化考核、量化考核。具体措施:一是实行精细化教育培训模式。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及培训有利于强化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提升他们的整体安全素质,增强其按标准、制度、规程作业的能力及态度,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二是切实执行安全精细化规章标准。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是矿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制度和准则,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广大职工在生产中“有法可依”有了标准,减少安全生产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做到正规上岗。因此,要保证煤炭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运作,必须建立规范的、精细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才能做到安全工作人人有责;三是推行井下作业精细化管理,狠抓工程质量管理,严惩“三违”行为,切实有效地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四是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以标语、传媒、讲座等各种形式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要安全”的氛围。

4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安全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及时处理并反馈安全信息,将安全管理从传统的事后追踪转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增加投入,不断引进和采用先进的设备及设施,不断研发新技术,实现煤矿安全管理从单一系统向网络系统转变,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构建煤矿安全预警系统、瓦斯监控系统、矿压监控系统等,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及开发,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状况通过现场作业的实时监控,以及对大量安全数据的及时分析、处理、传送,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预警、安全管理。

煤矿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然而,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运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

[1] 杨中云,吴启涛,吴香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J].煤炭企业管理,2004(5):61-62.

[2] 李世明,彭担任.搞好煤矿安全管理落实具体改革措施[J].煤炭工程,2005(10):79-80.

[3] 罗恒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防护措施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123.

[4] 王亮.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对策[J].煤炭技术,2006, (6):143-144.

[5] 张立新,李升,张健.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增刊):48-50.

[6] 牛旭琼,李凤仪.浅谈煤矿企业安全管理[J].中国矿业,2009,(6):29-31.

[7] 董毓智.浅谈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某些缺陷及解决的对策[J].煤矿安全,2008(7):110-112.

TD7

A

1671-4733(2010)04-051-03

DO I:10.3969/j.issn.1671-4733.2010.04.016

2010-11-09

余婷婷(1983-),女,安徽寿县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职工培训,电话:13966468407。

猜你喜欢

煤矿安全煤炭企业煤矿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抓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四大支柱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关于煤矿安全事故责任追究问题的思考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
煤炭企业开发成本构成
对如何提高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