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0-08-15刘贻玲
□文/刘贻玲
一、赣州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根据赣州中小企业网《2008年全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一文资料显示,赣州2008年中小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6家,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78家,比上年增长16.3%;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79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57.4%;实交税金56.39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达56.31%;从业人员208.89万人,占全市社会就业总人数的46.9%;新增私营企业1,962家。赣州拥有7个省级以上小企业创业基地,中小企业已成为赣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面临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逐渐扩展,并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的局面下,研究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它将有助于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下为中小企业找到科学的战略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及从危机中找到新的机遇,避开不利因素带来的威胁。
二、赣州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战略分析
(一)机会
1、政策支持的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贯彻落实《关于减轻成长型、就业型工业困难企业税费负担的若干政策意见》,调查和申报了28家成长型、困难型企业享受减免税费政策;出台了《赣州市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案》,为广大创业者开辟了一片“试验田”。《关于对全市工业园区市及市以下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零收费”的通知》,帮助中小企业减少生产成本之外的费用负担。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了赣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目前,全市行政许可事项减少近200项,窗口办事效率平均提速30%。赣州出口商品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放行”,通关时间由2小时~10小时减少到5分钟~10分钟,通关费用由原来的300多元降低到目前的2元。同时,赣州市还创新服务手段,开展“无会周”、“领导干部领题调研”活动,建立“政企网络直通车”,在政企间搭建起“零距离”、“全天候”的沟通桥梁,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这些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银行创新贷款模式。赣州银行长城支行成功办理了赣州银行首笔仓单质押贷款业务,这是该行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一个创举。不断致力于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创新,开办了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心连心”公司股权质押贷款、“手拉手”个私企业联户担保贷款、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等多项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动产、权利质押及保证担保授信业务品种,不断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该行还在各支行开辟了“绿色通道”,规定凡属支行权限内的贷款,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成;在权限外但符合条件的300万元以下贷款,一般在7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成;300万元以上贷款,一般在10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成。
创造性地提出了贷款收储稀土以保护地方资源的思路,同时,为规范稀土行业的秩序,用于支持原矿开采及稀土分离厂的建设,鼓励企业配套原矿开采发展稀土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稀土产品的附加值。
3、金融危机带来的新机遇。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民工返乡,这些务工人员大多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或技术,回乡后纷纷创业、置业,这给家具行业带来了新鲜血液,并对赣州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的中低端家具的需求量加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当地家具产业的发展。
4、市场空间的扩大。随着消费者收入提高,他们满足消费偏好的欲望增强,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无疑扩大了对差异性产品的需求,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市场空间。
(二)威胁
1、宏观环境的影响。金融危机的迅速波及并影响发达地区实体经济,客户削减预算、外部投资减少、运营成本增大,而且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加上出口退税率下调和贷款利率上调,这些因素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赣州的中小企业也不得不面临这些压力。
2、市场竞争的威胁。赣州的中小企业既要面对来自国内大企业的竞争威胁,又要直面国外同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强烈冲击,在新的经营理念、服务体系、人才竞争等方面都要受到挑战。
(三)优势。赣州市地处江西南部,俗称赣南,是赣、粤、闽、湘四省接壤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且赣州交通便利,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重要腹地。赣州现在拥有沙河工业园和香港工业园,且处在一片发展的好势头。赣州拥有特色产业如稀土、钨、脐橙,并建立了产业集群。赣州中小企业数量多、机制灵活,而且不乏成长性好的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所需劳动力成本低,同时,赣南地区又是一个拥有860万人口的人力资源大市,所以劳动力资源方面比较充足。
(四)劣势
1、经营管理粗放。赣州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小而全”的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较低,经营管理粗放,企业的发展全靠投入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并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与大企业之间联系松散,协作困难,难以从大企业那儿获得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且受大企业的挤压。
2、人才缺乏。赣州的企业虽然最近几年受珠三角企业的转移带来了不少发展,但相对发达地区的企业尤其大企业来讲,赣州的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因为其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新增劳动力,他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上岗前缺乏技能训练。劳动力基础素质的低下制约了生产技术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另外,大部分经营管理人员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专门的理论知识,完全凭经验办事,使得企业经常在财务、生产、营销、人事等方面,出现管理混乱的问题,更别谈国际市场经营经验了,因此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市场的开拓在目前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是难上加难了。
三、赣州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定位
(一)中小企业的产业定位。中小企业的产业定位是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内容,搞好中小企业的产业定位,选择进入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领域是赣州市中小企业经营成功的基本前提。赣州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相对便宜,所以赣州市的中小企业可定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高新技术产业是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是未来国际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赣州市要顺应国际市场发展要求,就必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赣州市可以充分利用三所高校的优势,结合赣州实际,多与学校建立科研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和技术优势,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队伍,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输入高素质人才。
(二)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是其市场定位所在。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在某种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中小企业和机构的集合体,在可以不限定产权所属的条件下,形成相互关联的企业群,以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赣州的中小企业多而小,如果把提供零部件等上游产品的供应商与下游的渠道和顾客以及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投资的其他产业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企业群,这样形成资源的共享,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赣州有些企业积极推行原料本土化战略,与政府合力建设原料基地,大大降低了原料供应风险与成本,有效缓解了以往省外原料供应“走钢丝”的情况,不仅没有受到金融“寒冬”的冲击,反而拓展了市场。这也是供产销一体化、集群发展的好处所在。
四、赣州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举措
从以上的分析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正视现实,研究内部、外部的情况,并针对目前的产品和发展力量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要从战略的高度和角度来看待整体性的开发问题。
(一)人才战略。鼓励引导中小企业通过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与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合作联盟,开展联合创新,交流人才,不断完善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建全人才激励机制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能,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人才流入。
(二)技术战略。中小企业要针对自身存在的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以及在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方面的弱点,加大科技投入,加速技术设备的改造,建立技术服务中心,加快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针对赣州主导产业、重点行业技术创新的困难,针对性地与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力求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科技合作格局。
当前,全市拥有2个国家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1个博士后工作站、8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承担国家级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169项,钨、稀土企业委托项目229项。目前,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在加紧制定钨与稀土国际标准,预计在4年时间内完成相关标准的制定。这为赣州的特色产业注入了技术含量,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
(三)品牌战略。品牌战略主要采取差异化战略,突出产品特色打造自主品牌,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把创牌与保牌、用牌与扬牌结合起来,提高产品定价能力;坚持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主动转型,合力突围。
(四)资金战略。抓住机遇,加大融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应改变过去完全依赖银行融资的思维方式,改变那种等、靠、要的融资行为。在融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成本观念、风险观念和法制观念,增强财务杠杆意识和融资责任意识。
政府应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筹资政策。主要是合理调整贷款利率结构,真正降低中小企业利息负担。由政府出资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分担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可以有效引导一般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鼓励设立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创业风险引导基金,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资。
(五)联盟战略。利用自身的优势,迅速同国内外建立新的、有特色的合作项目。积极寻找与其他同类企业合并或联合的渠道,形成优势互补,打造企业集团,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跳跃式发展。赣州红金稀土等企业内引外联,与大企业携手合作,引进吸收先进生产技术与设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扩能增量工作,走上了共赢的发展之路。赣州中小企业在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应逐步渗透周边省市,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加快市场拓展速度,以传统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要尽快能与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互补。
[1]http://www.gzsm e.gov.cn/.
[2]刘欣君.赣南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D].贵州大学,2008.
[3]彭亦芬,周群华.吉安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9.
[4]袁莉.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发展刍议[N].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