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联动的机制研究——以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为例

2010-08-15王振朋辛婷婷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齐齐哈尔校企学院

王振朋,辛婷婷

(1.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院校研究室;2.齐齐哈尔职业学院职业发展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校企合作是当前国内外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办学模式,而专业与产业联动是校企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所谓专业与产业联动,就是以生产企业、高等职业院校为核心,兼容其他社会中介、政府形成一个整体,集教育、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是一个实现专业——行业——产业——专业的良性循环的有机整体。专业与产业联动是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结合的必然产物,以关联项目为纽带和载体,拓宽校企合作的维度和空间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通过人才培养的专业群、产业群之间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和效益。

一、专业与产业联动是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专业与产业的联动是高等职业院校科技、信息、人力资源与相关产业资本的结合。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学生要想熟练地掌握技能并快速积累工作经验,最理想的途径就是以工人的身份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生产实习中,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的反复操作,使技巧转变成技能;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技能,还学到了先进的企业文化,适应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企业而言,其可借助高职院校的信息与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利用学校资源对企业职工进行继续教育,提升在岗员工的技能水平,通过高校的学习活动对企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企合作即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这种组合的实质是基于专业与产业联动机制,在市场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自发组合。实现由知识形态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一方面指向了学生、学校、企业、行业之间的横向合作[1],另一方面也指向同一主体内部的纵向一体化。专业与产业联动是多要素之间动态的结合,即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过程和职业实践过程相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与产业用人标准相结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产业需求相结合,专业迁移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质要求相结合,拓展职业教育发展空间与产业升级相结合。

二、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专业与产业联动的实现路径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依托行业优势,优化专业结构,抓住城市以机械、装备制造、汽车为支柱产业的优势,面向齐齐哈尔及城市周边,服务“东北亚”,从多层面、多方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专业设置面向市场、依托行业,以就业为导向,力求打造品牌专业、建设特色专业、发展创业型专业的办学思路,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一,产学一体,吃百家饭、走联合路”的服务社会办学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的联动。

(一)多元化的专业与产业联动模式并举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在参考并借鉴国外合作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努力挖掘学校及社会教育资源,根据齐齐哈尔及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创办多种形式的专业与产业联动模式。坚持专业与产业联动的办学模式,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之路,基于“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联动模式整合学院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等智力优势与社会资源优势,创建高职教育园区、商业服务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创业产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及校企合作示范集聚区。

(二)内向与外向联动相结合

从校企合作的形式来看,主要分为专业与产业的外向型联动与校办产业的内向型联动。学院以专业为依托与产业内的相关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并进行多方位的外向型合作。如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通过技术改进和科技成果向市场的转化,创办职业技术教育园区,成立专业公司和项目改进组织,开展经营活动,为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校办产业合作的内向型模式则是依托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的专业资源优势和行业协作优势,利用校办产业实现校企合作,借助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契机,以技术+资本的运作方式,培育出新的企业甚至新的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专业优势兴办校办产业,建立责权利相统一,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实体(公司);建立教学、科研、经济功能并举的专业实体(公司),形成以校办产业为主体,以专业实体为辅助,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或产业实体。

(三)专业化教学与产业化训练相结合

突出培养特色,突出专业实践功能。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在教学管理上针对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有效安排多种技能、多种岗位的培训,克服校外实训场所受生产制约大、轮岗机会少的缺陷,使实践教学计划和要求能够真正得到落实。为专业教学提供了相对真实的职业环境,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关键技能和特长技能提供有力保障,学院于2008年3月已完成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2008年下半年学院又投资购买了包括重型落地铣镗在内的多套大型设备,进一步提升了基地的生产和实训条件。同时,强化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掌握经济发展走势、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变化情况等信息资源,及时地调整、完善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提升师资专业水平,为突出专业培养特色提供坚实的平台,使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与学院办学的小环境联成一体。

(四)专业与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实施科技和经营理论成果转化,建立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随着这些企业和产业的培育成功,可以通过产业领域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延伸,获取技术知识源,将“内生”的知识创新成果并入经营系统。将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学科组成学科群,对接齐齐哈尔二三产业相关支柱行业的产业群,形成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技术群,进而通过专业创立相关的专业公司,以专业实体为载体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给学生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实现校企合一的内向化合作。以这种模式,逐步建立起知识链与产业链相互衔接的技术创新体系与机制,从而将知识创新的成果尤其是高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

三、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专业与产业联动的机制分析

(一)运行机制

1.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联动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出发,真正做到了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专业开发面向产业发展的原则。在办学定位上,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依托行业,服务产业,针对地方和行业阶段性发展目标需要,围绕行业开办专业,面向市场培育人才。专业的设立和停招都是通过对产业结构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对未来人才需求预测设置的,专业设置匹配产业结构的运行机制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保持动态平衡的,以产业结构对应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是学院实施应用型、实用性的创业人才,服务产业和行业,促进学生良性就业和学院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开设现代生产急需的并与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等同或相近的课程,这就要求学校要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战略调整、岗位的变动及要求,结合学校的定性与定位,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培养出大批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人才,主动与企业保持联系,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由高校专家、企业工程师及企业家组成“高参”,为学校老专业更新、新专业设置出谋划策,使专业设置顺应人才市场需求,贴近企业发展,确保专业设置的新、精、专。不断加强专业的外延和内涵建设,创建新专业,改造老专业,使专业建设处于动态之中;同时,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建设一批品牌专业,创办特色专业,以形成自己的优势。

2.专业教育重心与产业技术联动

专业教育服务于产业,服从于产业技术的走向和技术标准。就产业技术而言,专业教育的着力点在于造就专业内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专业教育的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是岗位知识、技能通过产业链的衔接、行业技术与应用的延伸来实现专业技术的链接,形成从现代产业到现代行业进而到现代企业整体贯通的专业技术链。集群内易形成专业人才市场,企业间容易建立起协调和信息机制,相关市场、技术、竞争的信息能通过集群内的网络通道迅速传播,加快知识扩散与创新速度,集群内企业因此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并大大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通过知识和产品的链接结合起来的独特组合有别于创新链之间的交互和创新参与体之间的交互,它从互补资产和知识联盟中获得收益,能加快学习过程,降低成本,克服或构筑市场壁垒,取得协作经济效益和分散创新风险。

3.专业情境与产业环境的联动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情境是一种以最新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背景创设的合理、实用、易于操作的教学模式。当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环境崇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主人翁的归属感,成功的挑战性与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协作、探索精神。而产业环境是真实的生产环境,其中的职业者是生产实践任务的操作者和业务的实践者,变车间为教室,变工人为教师,变学生为职业者真正做到了“专业情境与产业环境的合一”。置专业情境于相关产业环境中,职业与专业情境合一,彼此紧密联系。

4.专业文化与产业文化的联动

为了使专业文化与产业文化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操守,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倡导校园文化企业化,首先在校园引入产业文化。要真正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在校园文化上也应与企业文化“零距离”。如在校园文化的可辨识标识设计上,使不同企业的文化在校园有展示的机会与空间,并将各专业对应专业所属的行业产业,以产业文化的精髓确立为专业文化的信念。在校园营造企业文化的氛围,促使学生较早了解企业文化,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使学生“走进的是校园,看到的是企业”。通过提供校园创业环境,按照企业文化的特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强化“企业式”管理。同时,合作企业可通过劳动现场,向在校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讲解合作精神、岗位职责的重要性,实现职业指导在职业服务中内化,优化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实现从“校园人”向“企业人”的转变。

(二)动力机制

专业与产业联动的动力机制是指校企合作各方以追求共同收益最大化为基本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动力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推动,最终形成一个多层次等级结构明显的综合动力系统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校企合作联合的动力,来源于结合领域内的总目标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表现在高质量的产品和高质量的人才通过科学技术这个中介,将各方的利益捆在一起,并通过优势互补而达到共同发展的需要[3]。

专业与产业的联动本质上是基于利益要素配置的协作关系。校企合作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在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上,各方相对独立,优势互补,以协议、合同等方式形成技术与人才供求的长期或临时联建体;高校的专业教育需要产业吸纳学生从事实践、实习并进入产业系统内部成为合格的职业者。专业与产业在实现自身价值目标过程中为其他主体提供服务,实现互惠、互补。在此基础上建立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是成功合作的关键所在。

区域高等职业院校与经济互动形成是自觉与自发的耦合。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资源和机会的获取问题,也必然导致各院校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降低办学成本,同时更好地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院校需要寻求更好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的。于是,各高等职业院校不断加强物质基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办学理念、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虽然各方存在利益认同的差异,但只要发现了相互的需求,就会产生参与其中的动力,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以校企双方为主体,以利益为纽带的校企合作教育体系和双向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获取效能最大化。

(三)保障机制

1.专业领导法人化

为了充分落实扁平化管理措施,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创造性地实行了“专业法人制”,即凡具有专业教育行为能力、能独立承担教育责任、行使教育权力的教师,均可根据社会的需要提出开办专业的请求,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通过“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兴一份产业、创一个品牌”的发展思路,形成融入社会的最佳切入点,促进支撑学院发展的专业企业化、市场化;条件成熟时,学院将独资或参股,支持该专业的法定代表人举办本专业的经营性公司,“专业法定代表人”同时出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专业法定代表人对该专业承担教育责任、行使教育权利、获取相应利益。一个专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该专业的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设计、教师聘任、招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和创办经济实体等项责任;可享有助理专业长、专业长、专业师、专业专家“四级十二档制”的工资待遇。

专业法人制度,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学院内以专业负责人为运行主导的管理制度安排或合约安排,用以协调学院内外众多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人力资源培养的价值最大化。“专业法人制”打破了传统科层权力格局,对外各专业组织可以通过设立公司的方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独立行使专业教育的权利。在全新的制度框架内通过责任与权力的重新配置和下移力求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和管理层次的合理化,并以专业建设作为创新组织生存机制的核心打造学习型组织,有效改造了学院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运营机制。专业法人制度的贯彻执行使学院的专业建设适应了市场发展的需要,权责利的高度统一使教学水平稳步提高,促使教师主动融入市场,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高职教育、市场和社会紧密联系上确立的以“专业法人制度”为核心的“精兵强校”的发展战略,贴近市场办学,加强专业建设,为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品位提供了制度性保证。同时,在专业法人制度的激励作用下,更多的专业有了自我孵化的产业,学生就能方便地进入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工作。

2.多元化的资源整合途径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以专业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实现资源融通,为各类资源共享提供可能。学院以行业和合作项目为依托,以校企双赢为基本目的,以校企合作、学院内部的专业合作、校办产业合作与校际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教学、培训、科研为主要内容,自愿结成跨区域、跨行业、多元化的专业与产业联动系统。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沟通职业技术人才供求信息,联合培养企业所需人才。通过建立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机制,成员单位之间实行设备、师资、技术、信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探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资本运作的新模式。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转化链、就业链。寻求实质意义上办学与经营理念的一致,以及体制上的融合、机制上的依存、资源上的互补、利益上的双赢,形成集约化经营优势。

[1]拜五四.浅谈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及途径[J].开封大学学报,2004(1):64-66.

[2]陈立军.知识经济时代如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J].有色矿冶,2004(4):79-80.

[3]吴建设.高职院校校企“双赢”合作机制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49-51.

猜你喜欢

齐齐哈尔校企学院
齐齐哈尔老年大学校歌
初等教育学院
齐齐哈尔地区一例鹅圆环病毒的PCR诊断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AI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院掠影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