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差异分析
2010-08-15林娅琪
□文/林娅琪
美国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有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和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十几年的制度改革,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都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受我国经济环境和银行传统模式的制约,与美国银行财务管理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财务管理体系的差异
从组织架构上来说,美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其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实行“垂直管理”和“双线负责制”。根据银行规模的大小,各级分支机构的财务负责人分别由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的财务领导人垂直管理,实行业务上的专门领导。同时,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在本机构内部,对于日常的财务管理,实行双线负责制:即一方面要负责本机构内部所有的财务管理事务,协助本地机构负责人开展工作,参与本地机构的重要决策;另一方面也要对上级财务领导人负责,贯彻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的有关政策,监督本机构的所有业务活动在可以控制和可行的范围之内,并负有向上级财务领导人报告本机构重大财务事项和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责任。分支机构财务主管一般由上级财务领导人任命和考核,其升迁需部分参考当地机构负责人的意见;实行任期制,由总部在全行范围内统一调动和安排工作;薪酬由上级总部管理,而部分奖金由上级总部在与当地机构负责人协商后决定。
而我国银行长期奉行“分级核算”的观念,财务管理权力比较分散,形成了总分行事实上的不同层面的财务主体,分行财务主管对分行行长负责,没有形成全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二、财务管理理念的差异
美国商业银行大多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产权关系较为明晰,经营目标也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以较好的业绩回报股东,并确保经营运作的良性循环。在经营管理中形成了非常明确的成本管理理念。为实现目标,美国商业银行树立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稳健经营的理念,在做好服务、控制风险中实现收入的最大化。同时,他们非常注重资源的分配管理,尤其是资本管理和成本管理,努力控制成本开支,集中资源支持能带来效益的业务品种的市场开拓。在组织机构体系上,扁平化管理的特点较为突出,既减少了管理层次,又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了大量的固定成本开支。在经营网点的设置上,较多地体现为无形的网点,业务门类齐全、人员较多的综合性营业网点相对较少,自助银行、ATM和网上银行较为发达,人力费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节约。在具体的业务经营和管理中,不仅每一项产品、每一项业务都核算风险、成本和收益,即使在银行内部,提高服务和接受服务的部门或人员也都要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观念贯穿于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三、财务管理方法的差异
(一)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变。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体系的两大分支之一。美国商业银行已实现了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管理会计不再局限于简单地提供财务会计数据,而是进一步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规划未来,并对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及业绩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银行盈利能力。而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还仅限于事后的财务分析和监督,财务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记账、报账、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的财务会计阶段。各家银行尽管都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但由于受观念和技术的制约,预算管理没有过程控制,管理信息系统还未建立,只有部分银行能实现分部门的核算,分产品和分客户核算还难以实现,无法细分成本收益,经营管理工作难以细化。
(二)成本管理的差距。美国银行实现了从成本控制向全面成本管理的转变,而国内银行成本管理主要局限于费用的控制和财务部门的控制。
商业银行成本主要包括利息支出、营业费用、服务费用、税金支出等。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一种“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采取减少预算、节约开支、控制费用等方法。这种做法容易带有主观性、未考虑成本的引发因素,通常不能长期奏效,从而实现成本水平的持续降低。而现代商业银行的全面成本管理是运用现代管理原理和技术,以效益为中心,根据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各层次、各门类、各环节的业务特征和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全方位调节和控制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了成本开支的源头控制,变事后核算为事前引导、事中控制,由事后被动接受成本支出转变为事前预测成本、控制成本。具体地说,就是要对银行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都按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根据成本收益比来确定每一项业务、每一个机构、每一个岗位的取舍、进退。把成本管理由财务部门一家的事转变为该部门引导、调节,全行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负责。总之,就是对成本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管理和控制。
四、财务管理手段的差异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美国银行普遍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国内银行还处在探索阶段。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都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美国银行为了实行有效的财务管理,高度重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电子化建设。国内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开发的系统主要局限于前台的核算系统,并且大部分银行还未实现数据的集中,技术落后,系统分散,数据不全,后台管理系统彼此分割或互相重叠,数据不能实行共享。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需要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持,目前国内银行的技术力量大部分都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相对落后,不能及时提供更多有用的数据,也就不可能实现成本收益的实时监控。
(二)金融市场的成熟度。美国活跃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享有自主定价权;而国内金融市场不够活跃,银行在利率和收费等方面实行较严格的价格管制。
美国银行的财务管理是建立在美国比较健全的金融市场之上的,资产负债定价、中间业务收费由银行自主决定,利率风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工具来实现套期保值,银行可以经营证券、保险业务,这些条件都为美国银行进行成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而我国由于利率和收费还在管制时期,金融衍生工具还处于研究阶段,监管当局对银行实行严格分业管理,在这种金融环境下,财务管理还缺乏一定的手段。
五、财务指标的差异
美国通行的“骆驼评价方法”(CAMEL),是从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和资产流动性等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只做三方面的比较:
(一)资本状况。商业银行作为高财务杠杆率金融企业,充足的资本和合理的资本结构是维护公众对银行信心的基本需要,也是银行自身承受各种损失和风险的“缓冲器”。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2001年新资本协议强调,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充足的资本储备是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支柱,包括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的最低资本充足要求仍为8%。美国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达到了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平均在10%以上,核心资本充足率大于5%。我国银行业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股份制商业银行较高。但我国银行的资本构成基本上是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很少。
(二)资产质量。银行资产质量好坏直接反映银行经营的安全程度,并直接影响到银行盈利的多少。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距美国银行有较大差距,其不良资产水平远高于国际同业,提取呆坏账严重不足。资产质量差是造成我国银行财务状况不理想、盈利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三)盈利性。盈利性是财务指标的主要内容。不论是平均资产收益率,还是平均股本收益率,我国银行业与美国商业银行有较大差距。如果考虑我国呆坏账提取严重不足,利润中有虚假成分等因素,则我国银行的盈利水平更低。从收入结构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利息收入,其他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的比例远低于美国银行。据统计,美国银行中间业务利润占整个银行业总利润40%~60%,而我国银行不到10%。成本收入比国内银行远高于美国银行,成本管理有待提高。
[1]艾洪德,张雪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
[2]郑勤朴.浅析中外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差异及借鉴[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