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持续发展思考

2010-08-15□文/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2期
关键词:五河县信用贷款小额

□文/姜 涛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自2001年推广以来,在支持“三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局限性有所显现。本文通过对五河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现状的调查,剖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设计与现实需求变化的矛盾,并针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前景提出对策建议。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的成效

截至2009年末,五河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100,928万元,比2001年增加83,171万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23,708万元,比2001年增加21,173万元,在支持“三农”发展和促进农村信用社自身效益的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有效缓解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瓶颈障碍。2009年末,全辖农业贷款余额较2001年末增加38,486万元,其中农信社投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加21,173万元,占全县各项贷款增加总额的55.02%,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支持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

(二)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调整和农民增收。截至2009年底,五河县农村信用社已对14.15万户农户建立了经济档案,占全辖农户总数的22.3%,累计有38万多农户获得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支持。大量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扶持起来的农户走上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有的成为种粮大户、养殖专业户、龙头企业。

(三)优化了农村信用社信贷结构,促进了农信社经济效益的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不仅提升了农信社的社会地位,而且使资金得到充分运用,效益显著提高,全辖农信社从2001年末的亏损3,365万元转变为2009年末实现净利润1,771万元。

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存在的问题

(一)贷款用途范围与发展环境不相适应。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定最初主要是解决农户农业生产费用的资金需求,后经过几次调整,贷款用途范围不断扩大,但仍主要是用于种植、养殖等方面的资金需求,而随着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村金融运行环境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当前农民对信贷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从生产需求上看,小生产型需求向创业型需求转变。传统种养业资金已能够自行筹措,资金需求者多集中在养殖大户、种植承包大户、粮食加工企业主、做生意的和运输户等。从消费需求上看,由温饱型需求向小康型消费需求转变。以往农民因收入低、生活困难,向金融机构借款较为普遍。如今农民消费性贷款需求,主要由看病、子女上学、婚丧嫁娶等基本生活需求转向用于建楼房、购大宗家用电器、汽车等小康型生活方面。从需求对象上看,由普遍性需求向特殊群体需求转变。贷款对象主要集中于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及农村能人创办的企业。从需求量上看,由小额向大额转变。过去农村贷款大都是几百元、甚至有几十元的,而近年来农民贷款需求量逐年增大。部分外出务工者通过利用在外打工掌握的技术和积累的资金,返乡创业,资金需求主要集中在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性设施投入。

(二)制度设计与农信社经营要求不够对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设计初衷是为解决无抵押担保农户的融资需求,主要以支持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而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农户承受风险损失的能力有限。如,该县双忠庙镇聂圩村、钱李村于2003年试点投资县扶持工程双苞菇种植,共借农户小额信用贷款59万元,由于技术不过关未出菇,大部分农户受到损失,贷款有57万元形成呆滞。随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的逐渐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设计的政策导向性与农信社经营安全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及农业的高风险形成了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缺乏维系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的风险补偿、税费优惠等配套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得不到补充和加强,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信社的放贷积极性。

(三)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拓展。据了解,目前五河县农村信用社农户信息尚未纳入个人征信系统,仅以“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管理系统”对农户及其家庭成员相关信息和信用状况进行记录评估,但由于老贷款存在证件不齐全现象,目前五河县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系统中2007年以前未上系统所放贷款信息齐全的尚不到50%,且由于金额小笔数多,补录十分困难。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贷前调查很大程度上依赖乡村党政组织的推荐、介绍和信贷员的主观判断,对农户信用状况的评估更多是建立在定性而非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信用评级的准确率大打折扣。

(四)农户小额信贷的高成本制约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可持续发展。五河县下辖15个乡镇、237个行政村,农业人口63.5万人。全辖农村信用社共有信贷员50来人,负责与信用社有信贷业务的103,765户贷款户的信贷管理,每人承担着上千个农户的信贷服务工作。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信用社从事风险大、管理运营成本高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必然要求更高的收益,低利率难以抵冲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本,较高的成本因素必然反映到贷款利率水平上,运用利率定价覆盖风险成为农村信用社的必然选择。

(五)农村信用社日趋严格的信贷管理模式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需求趋势相矛盾。一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责权利不对称。由于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谁发放、谁清收”的责任包干制,对不能到期收回贷款的信贷人员采取责任清收措施,信贷人员在对众多农户不能做出准确评级授信及不可预见风险的情况下,为规避风险和自身利益,慎贷心理加大,影响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二是农村信用社实行绩效考核的重点主要放在存贷款净增额、收贷、收息比例等指标上,在利益的驱动下,信贷人员在贷款营销上,注重对能够提供有效担保抵押的农户进行贷款支持,制约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

(六)民间借贷冲击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拓展。抵押担保不足使得部分专业大户和涉农中小企业不得不寻求正规金融机构以外的融资渠道。而民间借贷具有“短、频、快”的特点,借贷期限比较灵活,借款操作手续简便易行,适应农村生产资金的需要。据对五河县部分乡镇18户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及20户农户进行抽样调查,2009年四季度,调查对象共发生民间借贷273.8万元,同期借入的金融机构贷款为209万元,民间借贷的资金补给已超过了正规金融机构贷款。

三、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建议

(一)整顿信用环境,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一是通过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评比信用户等活动,促使农户树立“信用就是资本,无信不立”的信用观念;二是要加快社会诚信环境建设,努力改善信用状况,对于不守法、不诚信的农户,实行联合抵制和制裁;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信用观念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二)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建设,构建层级分明的信用评估体系,促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持续发展。一是开展农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人民银行建设企业信用数据库为基础,将尚未与银行发生贷款关系的农村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培育和强化农村企业信用意识;二是建立农户信用调查体系,完善农户评级授信系统。借助已有的农户经济档案和资信评定记录,相应增加农户用、还款情况的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农户信用档案,吸纳个人征信系统的经验,制定符合农户实际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评价体系,建立农户信用评分系统,对评定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并根据信用等级执行不同的利率档次,让高等级农户得到实惠,以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调节作用。

(三)改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一方面创新运作机制,降低经营风险。农村信用社要探索并推行联保贷款和建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基金等方式,优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营销方式组合,对信用程度高、还款有保障的农户,可采取发放抵(质)押贷款和授信的组合贷款,保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活力,支持农村经济大户有充裕的资金上项目,发展生产;另一方面创新操作模式,提供政策支持。借鉴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经营模式,即国家建立担保基金和贴息机制,对农户申请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担保基金担保,农村信用社按担保基金的一定比例放大后按正常的贷款条件和利率发放贷款。另外,由政府根据农户、农村中小企业等不同类型和条件确定贴息比例,增强政策扶持的明确性;同时,实行国家对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税收优惠政策,利用经济手段支持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积极性,做好信贷支农工作。

(四)建立风险分散和风险补偿机制。一是强化目前各种农民协会的作用,通过增加对农民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增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功能,为农民提供必要的技术、信息咨询服务,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二是由政府建立专项风险补偿基金,对因各种自然灾害等风险形成的贷款损失,由政府给予适当补偿,尽可能地减轻农信社的贷款风险。

猜你喜欢

五河县信用贷款小额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
关于五河县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探讨
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
警惕小额会费传销骗局
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困难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中小额信用贷款全流程外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