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
2010-08-15高文宝
高文宝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鹤岗 154107)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
高文宝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鹤岗 154107)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及教育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努力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和新需要,在观念、内容、方法和机制上不断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内容;方法;体制;创新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进一步多样化,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出多方面、深层次、高要求的特点。加之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互联网、现代通讯系统、广播电视等现代电子媒体的广泛运用,使我们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这些深刻的变化影响到高校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手段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努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观念、内容、方法和机制上不断创新。
一、观念创新——树立以理想信念价值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的育人观
教育的根本是对人的心灵、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性情的陶冶,独立自由精神的养成。马加爵案曾轰动了整个中国,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理想,是我人生最大的失败。”[1]对此,我们要全面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把教育的使命感落实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中,落实于教育观念的更新中,转变育人观念,树立以理想信念价值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的育人思想,重德能、促智能,着力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1.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冲突日趋激烈的复杂背景下,更加注重广大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修炼。在帮助广大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升华思想境界上下工夫,努力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
2.加强法治教育。在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观念教育的同时,要加强法治教育。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头条就是“爱国守法”,守法是道德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头等公德。毋庸置疑,法治是道德教育的基石,没有法治保障的道德教育,是无根基的道德教育[1]。法治缺位,法律就难以成为人们认真遵守的规范,没有法治保障的道德,就易演化为无人履行的墙上公约,而那些依靠道德教育树立起来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显得那样虚无缥缈、不合实际。
3.树立真、善、美为核心的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针对智、意、情等主体心理结构各层面的建构,分别强化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认知内容、价值内容和情感内容,促进大学生内在评价尺度、立场尺度和爱憎尺度的确立,增加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新内容,以确保大学生人格要素的完整和内在统一。
二、内容创新——积极推进“两课”改革,提高“两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多方面内容,但我们应该看到,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两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积极启动实施“高校‘两课’建设计划”,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进一步加强“两课”课程建设,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两课”课程设置必须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比较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要构建符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体系,紧紧围绕大学生关注关心的实际问题来展开,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教育解疑释惑。要总结和继承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经验和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成果,从高校当前的教学实际出发,体现工作连续性和开拓性的统一,注意各部分课程的衔接,注意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衔接,做到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减少重复。不仅课程体系的建构要置于整体的教育观去认识,而且课程的教学体系要融于整体的教学系统中去定位,以便充分发挥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
2.要加强高校“两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两课”教学效益。“两课”的本质是理论课,是具有政治说服功能的理论课。因此,“两课”教师首先要坚定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并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加强理论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加强“两课”骨干教师培训,全面提高“两课”教师素质。
三、方法创新——变传统型方法为引导型、开放型的方法
1.坚持灌输与交流相结合。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思想只有通过灌输才能为学生所掌握。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有一定知识水平、思维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大学生,必须重视灌输方式本身的创新与提高,切实转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我讲你听”单向“硬灌输”,取而代之为在平等的基础上,采取双向交流的教育方法。通过交流相互了解沟通,通过“通心”达到“同心”,变“说教式”为“引导式”,变“言传式”为“身教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的方法[2]。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思想的互动交流,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2.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是从实际问题中引发的,所以在做思想工作时要做到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思想政治教育要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应该自下而上满足学生的需要,切实切入他们思想实际,解决他们的疑惑和思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同现实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相结合,必须与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相结合,必须与校园文化相结合。通过多方面结合,使大学生们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育人机制创新——强化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
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必须高度重视育人机制创新,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实效性。重点放在以下两方面:
1.构建专兼职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坚持专兼职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几十年实践的成功经验。面对当前高校发展的新形势,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积极鼓励业务骨干教师、尤其是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兼职担任学生辅导员,同时使他们在辅导员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培养。并坚持从优秀毕业生中选拔,加入辅导员队伍,确保这支队伍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梯队[2]。
2.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育人职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单靠辅导员、政工干部是远远不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全员参与、尤其是人数众多的教师队伍。教书育人是大学育人工作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既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传播者,更是高尚思想品德的身体力行者,要言传身教,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培育品德、以素质造就素质。
总之,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建立高效长效机制,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1]周克庸.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创新研究应思考的几个问题[J].理论导刊,2005,(2).
[2]赵国锋.论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5,(4).
(责任编辑:朱 岚)
G641
A
1001-7836(2010)05-0027-02
2009-12-28
高文宝(1970-),男,黑龙江鹤岗人,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