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中汉语借词及其文化因素

2010-08-15付文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借词汉语词汇

付文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 150080)

英语中汉语借词及其文化因素

付文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 150080)

借词又称外来词或音译词,指的是从外国语言和本国其他民族语言中连音带义吸收来的词。在词汇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语言之间词语的相互借用为词汇的扩大起了巨大的作用。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从世界各个主要语种吸收了不少借词,汉语当然也不例外。汉语蕴涵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具有众多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东西,也成为英语借用外来词的来源之一。

汉语;借词;文化因素

借词又称外来词或音译词,指的是从外国语言和本国其他民族语言中连音带义吸收来的词。在词汇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语言之间词语的相互借用为词汇的扩大起了巨大的作用。“世界上所有活的语言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每一个民族语言都离不开吸收其他民族语言来丰富自己。”(焦同梅,2003:41)作为一种开放性的语言,英语从其他语言中吸收了大量词汇并且逐渐发展成一种世界性语言。汉语蕴涵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具有众多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东西,也成为英语借用外来词的来源之一。本文主要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渊源及原因、文化特征作一简要阐述。

一、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回顾

“整个英语语言史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个借词组成的链条”(Jesperson,1938:39)。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作为一种历史语言学现象,出现在英语中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鸦片战争之前,汉语借词进入英语的是十分有限的。仅仅是与中国国名有关的一些词汇,如.China,Sino,以及 Silk等音译借词。许多学者认为 China一词源于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秦”字最初在英语中的形式是 Chin,后来演变为 China。此外,汉语的“秦”字首先进入阿拉伯语读作Sin,进入希腊语为 Sina,进入拉丁语变成了 Sinae,转换成法语为 Sino,最后以 Sino的形式进入英语 (汪榕培,2002)。中国是养蚕大国,丝绸的故乡。Silk可能是最早进人英语的汉语借词。根据《牛津英语大词典》的记载,Silk是经“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通过拉丁语和希腊语于公元 888年进入英语的。“Silk”的发音,显然是汉语的音译,但现在英语的silk与其汉语原词“丝”在书写形式与语音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海上航线的开辟和 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海上霸权的建立,英国出于海外扩张的需要,与当时中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也随之增多。许多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通过粤、闽等地的港口销往英美,因此这一时期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主要是粤、闽等地的方言词语。这类词音译时有一些变化,而且有较浓的地方色彩。如sycee(银锭 ),pekoe(白 毫 红茶 ),ginseng(人参 ),loguae(枇杷),chea(茶叶)。tea(茶)源自于闽南语茶的发音 dé,后演变为 té或 tay,经印尼爪哇进入荷兰语,最后在英语中保留下来 ,成为 tea。

18世纪末随着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蓬勃发展,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紧接着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中西方文化开始大规模接触和碰撞。这一时期被英语借入的有代表性的汉语词汇有 kowtow(叩头,1804),shanghai(诱拐绑架,诱骗或迫使,1870—1875),chop-suey(杂碎,1888)等等 (黄焰结,2005)。英国对中国输入的大量鸦片,给中国人带来无穷的灾难。当时很多人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他们变卖家产,甚至卖儿卖女,来满足吸毒的欲望,中国人把这叫做“上瘾”。与鸦片有关的两个词也进入到英语:Yen(瘾 ,热望 ,渴望 );Yen2hok(鸦片烟针杓 )(“烟杓 ”是抽鸦片时做烟泡用的一种针形器具,许林林,2004)。

到了 20世纪,中国经历了几次重大社会变革,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多,英语中很多半音半译借词应运而生,有诸如 chow mein(炒面),gungho(工合;卖力的,投入的),di m2 sum(点心 ),wok(镬 ,铁锅 )等等。还有 LongMarch(长征 ),GreatLeap For ward(“大跃进 ”),Maois m(毛泽东的理论思想 )、planned economy(计划经济 ),redology(红学、红楼梦研究),opening2up(开放)等。这些反映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特有的文化内涵的词进入英语之后,经久不衰,显示出勃勃生机,并逐渐为愈来愈多的西方人所接纳和使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思想文化的交流,语言的相互渗透、融合日益频繁。英语借词也随着中国的发展在与时俱进。2003年,中国第一位宇航员升天成功后诞生了“taikonaut”。Taikonaut这个词前半部分“taiko”是中文“太空”拼音 (taikong)的前 5个字母,后半部“2naut”与英语中的 astronaut的后半部相同,意即“航行家”。2003年 11月,英、美媒体在报道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时,第一次借用这个词来形容出现在太空的中国太空人。如今,西方很多国家的媒体都开始使用这个词专指“中国的太空人”。Taikonaut这个绝妙的中英合璧词的诞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又一个标志。

二、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成因

1.频繁的民族往来。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见证。词汇不仅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还是社会现象。我国同世界的交往在秦汉时期就开始了。唐、宋、元、明等朝代经济十分繁荣。17世纪之前,东方文化,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仰视和崇拜。发达的物质文化是英语吸收汉语借词的原因之一。早期进入英语的汉语词汇虽少,但确切反映了我国丝绸文化、瓷器文化对西方的影响。但是到了近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国家的落后和腐败,在这百年中,进入英语的汉语词汇更多的是一些反映赌博、廉价食物、鸦片、黑社会、官员腐败等之类的词,如 fantan(赌博游戏),yen(上瘾),yenshee(烟屎),yamen(衙门)等等。建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也带动了文化的全球化。汉语的科技词汇 taikonaut(中国航天员)输入了西方主要民族语言当中,为西方人接受,无疑是中国同西方平等交流的里程碑。

2.开放的民族文化心理。英语是一种“开放型”语言。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流通体现英国民族的包容性。英语对新颖别致的新词始终都是吸收大于创造。在表达中国社会文化某些特有的事物现或象时,英语词汇中找不到对等的表达。为了完成交际目的,出现了很多的音译或意译借词。例如 chow mein(炒面),mahjong(麻将),feng2 shui(风水),chiaotzu(饺子)等等。英语以其积极的语言态度,开放的民族心理,不拘一格的同化,吸收了这些借词。这些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表意简明准确,蕴涵独特文化内涵,也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

3.灵活的语言规则。英语属拼音文字,它能够极其灵活地利用音位迁移直接借入外来词。英语字母的造词能力也很强,因此滋生繁衍出大量的词汇。“汉语是没有屈折变化的语言,而英语却没有完全丧失屈折变化的现象。一旦汉语词被英语吸收,它就有可能出现一系列语法特征的变化——功能转换、复数现象、增加词缀、逆构词及动词名词的其他变化,这些变化是借词被吸收同化的标志。”(常骏跃,1998:22)英语的一些汉语借词就是经过词缀变化得来的,如:2er:capitalist roader(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2ese:Hain2 anese(海南人 );2ette:teaette(沏茶勺 );2phile:Sinophile(亲中国的人);2phobia:Sinophobia(仇视中国人的人)。这些复合词和词缀构词,不仅给英汉词汇翻译带来了便利,满足了语言交际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成为英语语言发展史的一面镜子。

三、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特色

长期以来,英语接纳了许多汉语词。这些借词大多来自政治、宗教、历史人物或民俗文化等诸多方面,无不折射出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如:历史:yamen衙门 (旧时官员的办公场所),M andarin满大人 (清朝九品以上官员),lama喇嘛(西藏喇嘛教的僧人),文体:Kungfu(拳术,武术,功夫),Tai Chi(太极拳 ),Yangko(秧歌 ),教育 :Shi Ching(诗经 ), 风俗:fengshui(风水 ),mahjong,(麻将 ),教育:Mencius(孟子 ),Maoism(毛泽东思想),地域:InnerMongolia(内蒙古),Tibet(西藏 ),Lhasa(拉 萨 ),HongKong(香 港 ),Macao(澳 门 ),Kowloon(九龙)等等。独具特色的中国饮食及中国特产令西方人好奇和称赞,相应的汉语词汇和文化也随之步入英语,并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库及文化。如:tofu(豆腐),jiaotsi(饺子 ),chopsuey(杂碎 ,杂炒菜 ),ketchup(茄汁 ,番茄酱 ),chowmein(炒面 ),luguat(枇杷 ),longan(龙眼,桂圆 ),ka2 oliang(高粱),congou(功夫茶),ginseng(人参 ),贵州的 mao2 tai(茅台酒 ),浙江的 shaosing rice wine(绍兴酒 ),won ton(馄饨 ),wok(镬 ,铁锅 )等等 。

四、结语

“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邻居的人群互相接触,不论程度怎样,性质怎样,一般都足以引起某种语言上交互影响。”(萨丕尔)外来词见证了民族的交流,是文化渗透的写照。追根溯源的把握汉语借词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增强词汇能力以更好地驾驭这些词汇有效地进行交际。

[1]焦同梅.英汉词汇的相互渗透 [J].中国科技翻译,2003,(1):41-42.

[2]常骏跃.英语中汉语借用成分——语音、语法特征变化分析[J].外语与语教学,1998,(5):21-23.

[3]陆卓元,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简级教程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许林林.英语中的汉语贷词研究 [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4,(5).

[6]黄焰结.从 silk(888)到 taikonaut(2003)——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文化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

[7]Jespersen O.Growth and Structur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Doubleday Anchor Books,1938.

H313

A

1001-7836(2010)01-0128-02

2009-11-06

付文文 (1981-),女,黑龙江牡丹江人,2008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乔瑞雪)

猜你喜欢

借词汉语词汇
学汉语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追剧宅女教汉语
阿鲁科尔沁土语的汉语借词研究
浅谈借词对维吾尔语词汇演变的影响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