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
2010-08-15任兴亮
任兴亮
(中共襄樊市委 政研室,湖北 襄樊 441021)
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
任兴亮
(中共襄樊市委 政研室,湖北 襄樊 441021)
旅游业发展有四大规律,即求“特”避“同”、“快”旅“慢”游、先“物”后“声”、“奇”谋“实”功。打造“汉江文化风光旅游”这一品牌对做大做强襄樊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具有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和鲜明的襄樊地域特质、极强的统领功能和兼容能力、丰富的开发素材和多元化的开发潜质。打造“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的战略构想:用三大特色旅游线路体系串联,整合汉江沿岸旅游资源,构筑襄樊旅游名城的经络骨架;实施“三步走”,分阶段推进“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建设。打造这一品牌的对策措施:注意坚守和积累;勇于创新、创意;以广阔的视野进行市场化的动作;加大旅游规划建设与城市建设等三个方面的结合融合力度;创造营造良好环境等。
旅游资源开发;“汉江文化风光旅游”;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汉江,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宁强县北部的米仓山,在湖北省武汉市汇入长江,全长 1 532公里,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全长的3/4在湖北省境内,流经十堰、襄樊、荆门、孝感等4个地级市,潜江、仙桃、天门等3个省直管市,涉及 23个县 (市)区、5.1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1 752.38万人,分别约占全省的28.75%、28.61%、29.2%。汉江流经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2008年达 2 900.48亿元,约占全省的 28.92%。
“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从地域范围上讲,是以汉江中游为主体、涵盖整个汉江流域的旅游品牌;从文化特质上看,是包含着道教文化、三国文化、楚文化、流域内多彩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的旅游品牌;从风光资源上看,是兼有自然风光、世界文化遗产、密集工程景观、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集成的旅游品牌。打造“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是汉江沿岸地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之“纲”,是勾通连接武汉、江汉平原、鄂西北地区,乃至陕南和豫西南地区的旅游业联动发展的纽带和载体,是加快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战略举措。
一、旅游业发展中的四大规律性现象,对襄樊超常规推进旅游业大发展具有重要实践参考价值
旅游经济也被称为是眼球感官经济、口碑传播经济、参与互动经济。旅游业发展迅猛、成效显著的城市和地区,都注意抓住旅游经济的特点,进行丰富多彩的创造性实践。实践的背后,有四大规律性现象:一是求“特”避“同”,二是“快”旅“慢”游,三是先“物”后“声”,四是“奇”谋“实”功。
1.求“特”避“同”
求“特”避“同”,就是在打造旅游品牌上,追求独有的特质,避免同质化的竞争,以鲜明的地域特色为基础,附着某种文化形态来做大叫响旅游品牌,而不是以某种文化形态为基础,添加地方域名,去推介一个地方的旅游产品。桂林山水、丽江风光、西安旅游、成都旅游等等,无一不是这样。特别是同质文化相联系的城市和地区,更应力戒用这种文化作为旅游品牌,去营销旅游产品。如三国文化之乡,就湖北省内来说,襄樊、荆州、江夏、鄂州、赤壁、当阳、宜昌等地都算得上,再说到其他城市和地区,成都、九江、南京、许昌、洛阳等地也都是。这些城市和地区,若以三国文化为招牌来谋划发展、营销推介本地旅游的话,都难以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只有叫响地域品牌,再渗透着三国文化的气息,才使得这个地方的旅游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像成都、九江、洛阳等旅游业发展得好的城市,都没打三国文化的旗号来推介旅游,但都做足了三国文化的文章。
2.“快”旅“慢”游
“快”旅“慢”游就是游客到达、离开旅游目的地,要方便、快捷、舒适、安全;游客在旅游景区、景点的游览节奏要舒缓漫步,眼花缭乱,心旷神怡,一步三回头,逗留时间久。没有快旅,好景色只能“养在深闺人难识”;做不到慢游,游客成了过路客,旅游业就难以获得综合效益。比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先于中西部许多省份好多年前,或用高速公路把重要的旅游景区与省会成都联,或开空中交通走廊,或创造性地修建了在全国具有示范性的绵九 (绵阳至九寨沟)生态观光公路。四川人对“快”旅悟得透、动手早、做得好,做起“慢”游来,更是得心应手:乐山大佛景区面积并不大,但引着游客坐船在岷江上观大佛,绕着大佛看大佛,围坐品茶讲大佛,让游客慢得下来,慢得开心。
3.先“物”后“声”
在景区、景点,必须有实物让人一饱眼福,而且这一个或一组实物必须是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震的景物。有了好景致,再去编故事,再去搞营销,再去造声势。有故事可说,没景观可看或景观平淡无奇,声势造得越大,副效应可能越大。泰山、黄山、武当山、西安、洛阳等地,因为有值得看且耐看的景致,游过的人会再去看,还会推介给周围的人,所以到这些地方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些地方的旅游也越来越火。无锡灵山大佛的建设,不仅建成了一流的旅游景区,而且带动了会展业、物流业、文艺团体表演等产业的发展。
4.“奇”谋“实”功
“奇”谋就是要出奇不意,善于“异想天开”,多有“奇思妙想”,敢为“无中生有”,依托资源特色,以新颖的创意,大气魄、大手笔地做出旅游业发展规划,创出有亮点和卖点龙头景区、游览形式,举纲张目,带活全局。“实”功就是要树立“断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行为理念,攥紧拳头,重点建设,富有耐心地做出“不呜则矣,一呜惊人”精品力作和游览形式。河南省鲁山县的做法很有启示。
河南省鲁山县,不是佛教圣地,也无其他旅游资源,但经人策划,突发奇想地建了一个世界上最高的大佛(大佛身高 108m,莲花宝座高 20m,金刚座高 25m,须弥座高 15m,计总高 168m。其中金刚座内分三层,每层有九个展殿,三个拜佛台,每个拜佛台有 300m2。其外层上部是飞天造型,中部为万佛龛,下部正南为三个巨门。其下为须弥座,占地6 680m2。气势之宏伟前所未有。总投资 2.8亿元人民币。佛身用黄铜、紫铜2 700吨、黄金 100公斤,为抗震、防风、防灾,内部用钢材 3 700吨支撑)。这个“天下第一佛”不仅引起了国内民众的热议,而且还引起了佛教发源地印度的高度关注,一下子把鲁山的旅游搞火了[1]。
襄樊发展旅游业,拿什么迎客、待客、留客、引客?综合分析襄樊的旅游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当前最紧要的是必须抓住旅游业发展的产业特点,把握旅游业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精心打造有襄樊特色的旅游品牌,建成有影响、有带动力的旅游景区,创新出具有襄樊风味的旅游方式,让游客欢乐襄樊行,一传十、十传百地推介襄樊游,从而使襄樊旅游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二、打造“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是做大做强襄樊旅游业的最佳选择
1.“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具有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和鲜明的襄樊地域特质
地域特质是旅游品牌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品牌,才能兴旺旅游产业,展示旅游城市的风貌,繁荣一个地方的经济。
(1)“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有襄樊地域特质。汉江与襄樊几乎是相互代指名词,襄樊自古至今都是千里汉江上最有影响的中心城市,提及襄樊,必想到汉江,说到汉江,不能不说到襄樊。
(2)有社会影响力。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消费群体中,汉江因其不同的特质有着极大的亲合力和吸引力。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汉文化影响较多较深的地区,不少人从唐代诗人王维的《汉江临眺》中知道了“郡邑浮前浦……襄阳好风日”,慕名襄阳,慕名汉江。在京津地区,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不少人也开始对汉江好奇关注。汉江作为长江的最大支流,在中国内陆大江大河中,水质保持着二类记录,对于越来越关心生态环境的人们,也很想考察目睹这一江春水。对爱读武侠小说的读者来说,金庸把“均州—汉江—襄阳”描写得玄妙神奇,美轮美奂,这个群体对汉江无不心驰神往[2]。
(3)襄樊是受益主体。襄樊汉江段长 195km,虽仅占汉江全长的 12.73%,但汉江沿岸的历史人文景观主要分布丹江口—襄樊—钟祥这 300km的江段上,这 300km是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开发的核心区,也是游客可快速进入区,襄樊汉江段占这 300公里的 65%。打造“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有地域特质,有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影响力和竞争力,襄樊受益丰厚。
2.“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具有级强的统领功能和兼容能力
(1)“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兼容性强。汉江流域是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哺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就襄樊来说,三国文化、楚文化等其他文化形态都是襄樊历史文化的精彩篇章,都是汉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统领能力强。汉江襄樊段集中了历史文化遗址、遗迹 1 760多处,其中,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6处。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 41个,列入国家名录的项目 3个,列入省级名录的项目 9个。《三国演义》有 32回的故事发生在襄樊,诸葛亮在襄樊隆中躬耕 10年,襄樊是智圣诸葛亮走向人生辉煌的起步点。古隆中、水境庄、襄阳古城、鹿门寺、白水寺、张自忠殉国处、抗日战争第五战区李宗仁司令长官旧址、薤山避暑山庄、南河小三峡、五道峡等众多景区和景点,都是汉江襄樊段沿岸的自然人文景观。
(3)串联功能强。襄樊有游客可进入可观赏景区景点 44个,A级以上景区 19个,其中 4A级景区 1个,3A级景区 4个,2A级景区 10个。65%以上的景区距汉江的距离在 10km内,85%以上的景区难以在三至五年内,形成独立的一日景区。汉江如同一条“金线”,能有效地把各景区景点串联起来,“汉江文化风光游”品牌是群龙之首。无论从历史人文角度考虑,还是从自然风光角度谋划,“汉江文化风光游”品牌都具有统领性的功能,把襄樊丰富、分散的旅游资源串联整合到一起,攥成一个在市场上打得响的重拳。
3.“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具有丰富的开发素材和多元化的开发潜质
“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既有人文的元素,又有自然的元素;既有历史的元素,也有现代的元素。
(1)历史文化素材丰富。襄樊历史上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贾云集之地。发生在襄樊并有明确而具体记载的战争达 200余起。宋元襄樊之战,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襄樊攻坚战,在中国军事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元军攻打襄阳,围城五年始破,成为我国攻城战史上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既成就了“铁打的襄阳”之美名,也留下了世界兵器史上罕见的奇观,以地名命名兵器——襄阳炮。历史上宋玉、李白、杜甫、孟浩然等一大批名家大师在襄樊生活或留下了足迹。襄樊在明清时期,全国有 21个地区在这里设立商业会馆,商业贸易辐射大江南北、黄河上下。
(2)工程奇观密集。在以襄樊为中心的约 300km汉江江段,已建有 3座水利工程,正规划建设 4座水利工程,工程设施间距约40km左右。这在大江大河的治理上,举世无双。
(3)有屈指可数的尖端科技产品试验检测基地。东风汽车公司所属的试车场,亚洲第一。汉江集团公司的火箭橇全国唯一。打造“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可从这多个方面把襄樊旅游做得多姿多彩。
4.“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具有开发时机成熟和开发条件优越
(1)旅游消费市场成熟。2008年,全国人均 GDP达到 3 266美元,超过 3 000美元,社会消费将出现由温饱到休闲的转变。理论研究和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人均 GDP达到3 000美元,是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分水岭,旅游休闲消费占个人的消费比重大幅度提高。国内各景区门票的普遍涨价、长短节假日各景区游人的爆满,都印证了这一点。开发“汉江文化风光旅游”正当其时。
(2)有汉江综合开发之大势。汉江综合开发已进入国家决策层视野,正变成湖北全省区域性发展战略,借此东风,开发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可谓是东风强劲,万事俱备。
(3)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襄樊是国内少有的水陆空运输基础设施城市,有 4条高速公路在襄樊互通,有 3条铁路在襄樊互联,襄樊境内有 2个机场,汉江的渠化开发整治,将成为千吨级船队通达的黄金水道。游客进出襄樊方便快捷,可选择交通方式多样。
三、对襄樊打造“汉江文化风光旅游”靓丽品牌的战略构想
1.对襄樊“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发展图景的总体构想
围绕“襄樊、汉江、诸葛亮”这三个关键词,加速推进隆中扩容升级工程,规划建设鱼梁洲生态岛低空飞行运动基地,策划启动襄樊试车场、汉江集团火箭橇旅游项目,建成三大龙头景区和核心景点,形成引领“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动车组”;以三国文化景观游、都市度假休闲游、现代工业文明集成观等为三大支撑点,整合辖区内外旅游资源,编制形成精品旅游线路;通过规划建设和承接游客转移、建成物化具象景观和定向营销揽客、完善配套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和全方位推介营销等三个阶段,用 10年左右的时间,将“汉江文化风光旅游”打造成旅游市场上特色鲜明、游客向往的靓丽品牌,把襄樊建成千里汉江上的明星旅游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游客集散地、国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
2.用三大特色旅游线路体系,串联整合汉江沿岸旅游资源,构筑襄樊旅游名城的经络骨架
(1)在旅游线路设计上,要通过规划建设,形成以古隆中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游、以鱼梁洲生态岛为龙头的都市休闲游、以襄樊试车场和汉江集团公司火箭橇为龙头的现代工业文明集成游等三大特色旅游线路体系。
(2)在游览方式上寻求突破。注重挖掘襄樊历史文化内涵,张扬襄樊水资源优势,适应现代游客乐于体验参与的需求,形成以水为载体的襄樊游览形式。
(3)在运作方式上实行外联内合。在襄樊辖区内,以三大主题游为主线,整合串联各旅游景区和景点,形成吸引各类游客、满足不同游览需求的诸葛亮智慧游、襄阳古城游、汉江工程游、襄樊名人故居游、襄樊山水风光游等多日游线路,构筑襄樊“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的主体骨架和丰富内涵;以这三大主题游为纽带,加强与周边的武当山、丹江口大坝、荆州古城、明显陵等景区的合作,凝聚共铸“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的社会合力,不断增强这一旅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3]。
3.实施“三步走”,分阶段推进“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建设
旅游产业是最为典型的先予后取式奢侈投入产业。培育打造“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既要有决心、信心,又要有耐心、恒心,要分阶段建设推进。
(1)第一阶段,以具象化实物景区和景点建设为核心,大投入开发大景区,大手笔建设大景观。这是襄樊打造“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的基石,是打造好这一品牌的关键,是做大做强襄樊旅游业的突破口和拐点。襄樊旅游业发展的“软肋”有两点:一在于旅游资源的具象物化程度太低,“有说头,无看头”;二在于没有大旗招牌式的核心龙头景点和景区,“襄樊人自赏热炒,外地人关注不多”。在品牌建设的第一阶段,需要全力以赴地做好重点工程建设、承接游客转移、汉江沿岸生态环境建设整治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在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尽快完成古隆中扩容升级建设和动工兴建鱼梁洲生态岛低空飞行运动基地的同时,规划建设十大建筑集群:在黄家湾建“黄承彦庄园”;在岘山首附近选址建设“庞德公庄园”;在南漳改扩建水镜庄;在枣阳吴店镇皇村兴建汉光武帝刘秀庄园;在万山汉江边兴建“张继祠”建筑群;改扩建米公祠;改扩建鹿门寺建筑群;在习家池外围迁建“习家营”村庄;在老河口改扩建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部旧址和《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张光年(光未然)旧居建筑群;在宜城改扩建张自忠纪念馆。
其二,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加强节能减排,保持汉江二类水质,对汉江襄樊段 (195km)沿岸实施“栽竹植柳”工程,每边栽竹植柳 50m,力争 10年后在汉江襄樊段沿岸形成百米竹柳景观带,加之王甫洲、崔家营等工程景观,使汉江在未来成为集欧洲莱茵河和桂林漓江之美的千里风光带。
其三,在旅游市场培育方面,以承接游客转移为重点,加强与汉江沿岸城市和旅游景区的携手联动,加强与大型旅行社紧密联系,依托武当山等景区,逐步扩大襄樊在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引导游客向襄樊流动。
(2)第二阶段,以定向营销为重点,使外地游客开始认知“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使游襄樊的外地游客逐步倍增。因地缘、文化等因素,不同旅游品牌在不同的消费群体中会有独特的影响力。根据十大建筑集群建设竣工情况,重点在京津冀地区、以苏州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及受汉文化影响较多的东南亚地区定向营销“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向京津冀等地区重点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有关情况,掀起“饮水察源”游的持续风潮;在苏州设立“张继粉丝接待站”,吸引长三角地区的游客了解襄樊,浏览襄樊。
襄阳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吸引了日本、韩国上百万张继的“粉丝”到寒山寺,“粉丝”们知张继是襄阳人,寒山寺外却没有“襄阳迎宾人”。要加强与苏州寒山寺景区的联合,把到寒山寺拜谒张继的旅客承接到襄樊。借助有影响的国际传媒,在东南亚地区推介“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韩国有汉江、襄阳郡,许多日本人对《三国演义》热爱有加,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对东南亚地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把东南亚地区作为襄樊的重要客源地培育开发。依托襄樊各驻外机构,成立旅行社团,在市区成立游客服务中心,外引内应,形成隶属政府部门的服务外地游客游襄樊的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栽竹植柳”工程建设,完善十大建筑集群的相关配套工程建设,逐步形成完备的旅游服务体系。[4]
(3)第三阶段,全面配套提升综合服务设施,使“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在旅游市场上有地位、有影响,襄樊成为国内外旅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在文化与旅游结合上下功夫、作文章,提高“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编排供游客观赏的节目,提供游客参与的项目。在旅游六要素的结合上下功夫、作文章。建设一个襄樊地方产品经销中心,让游客背着纪念品愉快地离开襄樊,在旅游市场管理方面提档升级。
四、襄樊打造“汉江文化风光旅游”的对策措施
1.注重坚守和积累,以“多年铸一剑”的韧劲,精心打造“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不动摇
(1)坚持把旅游业作为襄樊重要支柱产业发展的战略不动摇。
(2)要抓住景区开发和景点项目建设不歇气,使“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快速积累更多的具象化实体内容。在开发、建设中,要在“慢游”上动心思,出高招,大气魄、大手笔地建出惊世骇俗之物,建成赏心悦目的精品力作。要宁缺勿滥,力戒急功近利地小打小闹,建成小鼻子小眼式的所谓“景物”,导致旅游资源的浪费甚至建设性的景观破坏。
(3)择取并长期运用品牌建设的适宜活动载体,积累品牌建设的实践经验,提高“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2.勇于创新、创意,加速“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的培育成长
(1)要创意“汉江文化旅游风光旅游”的“襄樊形式”。浙江绍兴乌镇的乌蓬船、江苏扬州瘦西湖的船娘、福建武夷山的竹排、湖北巴东神农溪的纤夫船、北京胡同的人力车,这些符合地方民俗风情的旅游形式,使这些地方的旅游经济如火如荼。这其中有三点是共同的:一体现民俗民情。现在的旅游形式是这些地区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曾经所依托的生产生活方式。二让游客参与、互动、体味。寓游客于民俗风情之中的了解民俗风情,以休闲体验方式亲近自然、欣赏风光。三具有集成规模,以规模阵势引爆轰动效应。襄樊要抓住襄樊“南船北马”这一特点,围绕汉江春水创新旅游形式,形成“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襄樊旅游特色。
(2)要以提升襄樊文化软实力为抓手,使“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的形象更加鲜明,灵魂更加鲜活。在这方面,山西、山东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乔家大院》的热播,使藏在深闺中的乔家大院门票年收入超过了 3 000万元,还带活了祁县小米和红枣的热销,带活了山西全省的旅游业。《闯关东》热播后,济南近郊旅游火爆起来,还兴起了山东与东北三省旅游互动。
(3)要围绕襄樊未来三大旅游主题,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形式,使“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更为丰满,更为靓丽。
(4)要创新襄阳古城开发利用思路,夯实“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建设的基地。襄阳古城既是汉江文化风光的核心看点之一,又是游客游览汉江文化风光的中转站。其特色优势,既不同于平遥古城,也不同于丽江古城,开发利用过程中不能“克隆”他们的模式,而要另辟蹊径。凸显襄阳古城山水特色,张扬护城河是华夏最宽城池这一优势,按照“保护总体风貌,重点部位开发,逐步形成体系”的思路,处理好古城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5]
3.以广阔的视野进行市场化运作,凝聚社会力量推进“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建设
(1)在文化旅游产业要大招商、招大商,搭大台、演大戏。要运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办法、开放的办法,筹措建设开发资金,经营管理景区景点,推介营销旅游品牌。引进有资金实力、有开拓市场经验和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用大智慧、新理念创意策划旅游项目,规模化、高品位开发利用旅游资源,高水平经营管理景区景点,高效率推进旅游品牌建设。
(2)抓住旅行社这个关键,把“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推向旅游市场。
(3)要深化改革文化、旅游景区景点的管理体制、机制,为“汉江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注入市场原动力。
4.要从决策和政策层面,加大三个方面结合融合力度,快速增强“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的内在综合实力
(1)要加大旅游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结合融合力度。
(2)要加大文化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融合的力度。要制订促进文化发展与旅游发展结合的相关政策,形成文化与旅游结合融合的机制。改变政府财政拨款形式,由政府订单购买文艺团体的旅游表演项目,代替政府对文艺团体直接拨款。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6]。
(3)要把城市的公益事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活”的“摇钱树”,而不是建成只要投入却没有商业利用价值的公共事业设施,要力争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5.创造营造良好环境,加速“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的成长
一是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为景区景点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二是要从细节上入手,增强“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的市场穿透力。要从旅游大市场着眼,从细微末节处着手。三是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协同作战,尽快实施“栽竹植柳”工程计划,加大沿汉江两岸绿化力度和进度。
6.将“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的重点战略工程来抓
(1)将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开发,纳入全省汉江综合开发的总体规划中。省委、省政府在规划实施汉江综合开发区域性发展战略时,要将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开发作为综合开发的重要内容,将汉江沿岸地区旅游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培植,把汉江梯级渠化工程,建设成旅游观光精品旅游线路,加大省财政支持力度,支持汉江沿岸城市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绿色农业、循环经济[7]。
(2)把湖北旅游业发展攥成一个“大拳头”,带动汉江文化风光旅游的发展。希望省委、省政府出台有关激励政策,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旅游业发展中来,使驻武汉的各旅行社以加速湖北旅游发展为已任,全面营销全省各地旅游资源、产品,网罗各地景区景点,带动汉江文化风光旅游的发展。
(3)加大对汉江中上游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希望省委、省政府从政策、资金、旅游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投入等多个方面,加大对汉江中上游地区的支持力度,使“汉江文化风光旅游”成为加速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推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新动力,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湖北增光添彩新的靓丽品牌。
[1] 朱连奇.开封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0(7):25-26.
[2] 张贞华.浙江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保护[J].科技通报,1990(5):262-264.
[3] 朱杉杉.对陕西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设想[J].当代经济科学,1993(1):98-99.
[4] 马慧琴,李优锋.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2(5):238-239.
[5] 李 霞.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性及其治理[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6-59.
[6] 金卫根,孙丽萍,吴瑞娟,等.抚州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5(4):141-145.
[7] 官卫华,叶 斌,何 流.基于深度开发的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以南京为例[J].经济地理,2006(S2):1-5.
Strategic 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Hanjiang-Culture Tourism
REN Xing-liang
(Policy Research Department,XiangfanMunicipal Committee,Xiangfan 441021,China)
Hanjiang-culture touris m to be bigger and stronger is vital for Xiangfan touris m.We should take“Three -step”measure and build the brand by stages,paymuch attention to accumulation and three tour lines,connect and integrate tour resources along Hanjiang and agglomerate social forces to carry the brand construction for ward.
Hanjiang-culture touris m;Ecological-cultural tourism circle ofwestern Hubei;Strategic thinking
F592.7
A
1009-2854(2010)06-0006-06
2010-04-12;
2010-05-26
任兴亮(1962—),男,湖北襄樊人,中共襄樊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襄樊学院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陈道斌;编辑校对:江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