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0-08-15祁进
祁 进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教育成本”概念于 20世纪 50年代末 60年代初产生,在研究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时,开始涉及到教育成本,于是将经济学中的成本引入教育领域,使用“教育成本”这一概念。教育成本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以培养学生为目的,在进行教育的活动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价值[1]。“高校教育成本”是专指高等学校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而耗费的所有资源价值。
一、高校教育成本的特点
与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成本管理不同,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设立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这一规定明确了教育事业的公益性质,也明确了教育成本管理的特殊性,正确认识教育成本独特的性质和特点,是搞好教育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教育成本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成本管理的非营利性
教育成本管理与企业成本管理不同,企业成本管理追求的是生产成本的经济效益,即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如何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而高等学校是非营利性机构,教育成本管理追求的目的并不是以教育成本的经济效益为主,更重要的是其社会效益。它主要的投资者国家或政府不关注它的经济上的回报,因为教育最大的贡献还是它的社会效益。只要是在成本开支合理合法有效的前提下,投资者不会追求利润或补偿的最大化。
2.教育成本呈刚性增长
在物质生产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加强,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递减的,而在高校教育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的成本却是不断上升。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投资,主要用于支付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时,必须支出更多的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等费用,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也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增长[2]。第二,高校应用现代技术设备较多促使高校教育成本上升。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设备也日趋多样化和科技化,教育成本用于教学和试验设备的更新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
3.教育成本结构的特殊性
与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成本结构不同,教育成本中的直接费用少,需要分担的共同性费用多,教育活动的协作性强。需要教学、科研、后勤等各方面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大部分费用支出都涉及若干成本对象,需采用一定方法在各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后方可计入成本,这一特点也给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增加了难度。
二、教育成本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教育成本管理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决策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加强高校教育成本管理,对增强高校财务管理、优化高校资源结构、提高高校办学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这需要高校自身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成本管理意识,并不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教育成本管理的各项制度。然而,在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和高校软预算约束特性的影响,造成高校管理者对教育成本管理意识淡薄。高校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缺乏明确的、行政性的成本管理制度约束,常常忽视教育成本管理,或者虽然制定了教育成本管理制度,但由于教育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模式不合理和责任制度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高校教育资源匮乏和浪费并存的现状,下面将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11高校教育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条件的影响下,我国高校的教育资金投入主要依靠财政拨款,高校不用担心因“经营不善”而导致“资不抵债”,甚至破产、倒闭的风险。所以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计算高校收支余额的“账房先生”。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合理的高校成本管理制度,也没有建立起关于高校教育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控制体系,导致高校在教学与科研管理的许多环节上都存在浪费现象,加大了高校的运行成本。
2.粗放式管理模式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本应该是一项复杂、精细的管理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教育成本预测、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六大过程的精细操作方可顺利完成。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粗放式的教育成本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来说,给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顺利进行造成了阻碍。如在资源管理上重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闲置,资金占用成本大;在经费管理上,无详细预算,也无合理的开支定额或标准,教育经费用途的随意性较大,从而加大了教育运行成本。
3.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不到位
前已述及,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步骤、多部门的管理和控制。目前,从我国高校的整体管理机制和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如在行政管理上,机构臃肿,职能交叉,各个部门之间没有明确责任范围,对不合理、不作为的现象没有责任追究等问题,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在人事管理上,岗位设置重复,责任分担不明确,办事效率低下,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难度。
三、加强地方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建议
1.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成本管理制度
对于高校来说,教育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规范行为,促进高等院校纳入教育成本核算轨道,增强高等教育成本意识和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健全的教育成管理制度是一切教育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所谓健全的教育成本管理制度,是指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需要的、高效率的、互相制约、协调运转的成本管理制度。
健全的制度对于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具有重要的规范和指导意义,是调整和引导成本管理工作向着稳定、完善、合理的方向发展的首要保证。
2.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
高校教育成本管理工作的完成,需要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精细的管理模式来共同支撑。可以说,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是高校成本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而规范精细的管理模式则是高校成本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所谓精细化管理模式就是要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细致的、严格的成本控制和信息反馈管理系统。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建立以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为中心,以各职能部门包括教学、科研、行政等为横向,以各院、系、专业、个人为纵向的成本管理系统。
3.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提高高校成本管理效率,应该建立起以分级分口管理为原则的责任追究制度。高校应该设立分级分口管理体系,将每一级管理责任分类归口到相关部门,设立部门领导负责制,将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并细化到部门中的个人身上,实现责任到人的追究制度。增强体系整体的成本管理责任感,使各部门都明确自身的成本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
高校教育成本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对教育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还要对教高校教育成本进行控制和分析。加强教育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是实现高校教育成本合理运行和资源最优配置的重要手段,高校面对大众化和市场化的新形势,必须加强教育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研究,积极推进教育成本管理的改革,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1]林钢,武雷.高等教育成本研究[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5.
[2]范先佐.教育财务与成本管理 [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