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教学研究
2010-08-15万晓源
万晓源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教学研究
万晓源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是社会主义大学本质要求的体现,有着鲜明的政治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迫在眉睫。因此,要创新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心灵和社会现实;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创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传授给大学生的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使大学生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所以,该课程的设置是社会主义大学本质要求的体现,有着鲜明的政治性,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在我国改革面临攻坚战、开放进一步深化的今天,社会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在高校学生的面前,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迫在眉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
一、创新教学内容,使其贴近学生心灵和社会现实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人类进入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由于思想政治理论教材是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规范,教材发展规律决定了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要滞后于现实社会的变化。如果仅仅采取照本宣科和政治说教式的讲授断然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用敏锐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变化,要跟上理论和实践的时代步伐,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改革和创新,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具体要做到四个“紧密结合”,即要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程;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实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增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结合大学生思想认识和学习、生活实际中产生的新问题,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总体来说,教学内容的创新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创新要“贴近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展开,将学生的需求当作教学的出发点,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理论需求出发,从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和迫切需要理解和解答的思想政治问题入手。针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和自身成长、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迷惘和困惑,给予及时、准确地解疑答惑,在书本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之间建立一种认识联系,这样的教学生动形象,育人无痕,润物无声,真正起到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创新要“贴近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始终是我们党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最基本的理论教育原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当今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与经典作家笔下的描述差别很大,教材的理论内容与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和体验到的社会现实有差距。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实际的不断涌现,教师必须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观点,还要结合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实际,回答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和观点要有针对性地给予批判。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用实际案例来论证理论,同时又用理论的观点、立场、方法去研究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仅让学生学习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还使他们掌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大学生真正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得到提高。
3.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创新要“贴近最前沿”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681这也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要与时俱进,突显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结构和内在逻辑联系,在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面向当今社会,把握理论研究的最前沿和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如当前就应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要让学生明白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各国有着不同的国情,所以有不同的社会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但教师在创新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不能迷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的目的,遴选的知识点要把握其意义和价值;所选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超过他们的理解维度或对学习毫无意义的材料,即使再新再独特,也不便拿到课堂之上。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良好的教学艺术应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2]5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到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功彼岸的桥梁。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而要提高教学实效性,前提是一定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因此,不仅要有教学内容的创新,还要有教学方法的创新,以适应教学对象的要求和变化。除了继承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之外,还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和方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1.设置问题,组织讨论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在于采用灌输的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在于用引导的办法为学生创设符合他们学习的情境,让他们带着愉快和自由的心情去接受和掌握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重难点转化为问题的形式,不是以定论的形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也不是告知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体验和探讨,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课堂的主人,在问题中促进教学相长。大学生的思想理论认知是与问题关联在一起的,问题成为思考的开始,[3]通过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对理论更加明析,最后将理论转化为自身的内在体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但教师首先在课前需认真设计好问题,通过问题的设计使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全部呈现在学生前面;在学生探讨和辩论时,教师要做好舵手,把握好自己的主导地位;要注意学生讨论的方向、深度和价值度;对知识点要进行总结,未能解决的问题要重点讲解,让学生掌握好每个知识点。最后,合适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要把握评价时机的及时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及时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强化,因为对学生回答的肯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错误回答也要通过适当方式进行评价,使其一方面知道自己的缺陷,另一方面又不失学习的积极性。
2.关注时事,作专题报告
俗话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天之骄子,当然要时刻关注着那些国内外要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本身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因此与时事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可针对不同的热点问题让学生作专题报告,谈谈自己的理解,说说自身的看法,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解读这个问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如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可以将“关注民生,共建和谐”作为主题,让每位学生谈谈民生的建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让他们从不同方面、多角度来寻找“两会”中关于民生的足迹,从而了解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
3.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进行实践
荀子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从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辩证关系角度提出科学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且也只有经过社会实践,人们才有可能进一步加深对已有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该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仅是纯理论的传授,不是授他们一餐之“鱼”,而是授给他们终身享用之“渔”,不仅仅掌握今天课堂上应该掌握的知识,而且掌握与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相关的知识。如果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不能运用,那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4]222毛泽东指出:“看一个学生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怎样看中国问题,有看得清楚的,有看不清楚的,有会看的,有不会看的,这样来分优秀,分好坏”,[5]815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毛泽东还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符合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如果只是口头上讲实际,行动上又不联系实际,那么讲一百年也还是无益的。[5]820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它以学生的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背景,在探究和活动中,发现教材内容,补充和生成超越教材知识的内容。走进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主要途径,通过这条途径,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独立思考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多方利用教学资源
传统的教学基本是靠教师的一张嘴和一支粉笔完成的,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资源利用的效率,也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方式单调,打不起精神,大大削弱了教学的实际效果。而在信息化的今天,将网络与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已是伸手可及的事情,通过网络可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料,在网络上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力求把比较生硬和刻板的理论传授变成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讲解,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进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提高。
三、创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是在“知识本位”思想影响下进行的,一般采用“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一种单向的知识授受过程,师生之间是一种“我说你听”、“我讲你记”、“我问你答”的依附关系,课堂表现为“三个一”,即“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群听课的机器”,教学气氛沉闷,学生感到乏味,几乎没有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没有体现出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大打折扣。05方案确立了新型教学的学习观,要求教师从“以知识为本”的观念转向“以生为本”的科学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6]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多维角色。
学生作为教育实践的对象,并不是消极的,等待被改造的“物”,而是积极的、有理智、有情感、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自我塑造的过程,受教育的结果取决于发展过程中主体在构建过程中对于反应什么和如何反应等做出的所有选择。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主体对客体的影响和作用,不仅取决于客体的刺激,同时也取决于主体自身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主人翁的心情去获得知识。知识的获得在于教师的传授,但更在于自我的探索,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追求,才会有那种“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之感。
当然,在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指导地位,要保证指导地位的有效发挥,首先教师要注意自身的理论学习,学高为师,艺精才能超群,不仅要彻底掌握教材的理论内容,还要追踪理论发展的前沿;其次要积极地参与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因为教学水平决定于科研水平;再次,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坚定对马列主义理论的信仰,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只有如此,当代大学生才能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朝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成长;最后,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中引导的度。过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退到教学的边缘,就会使正规课堂教学变为“放羊式”教学。过犹不及,教师主导地位过度了,又会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同样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才能带领学生进入一定的知识深度,走向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也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工作者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把握最新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素养,走进学生的生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得到切实提高。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敏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赵勇.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问题创设与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9,(9).
[4]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杜威.杜威教育名篇[M].赵祥麟,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On Innovation of Theoretical Curriculum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Wan Xiaoyuan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With adistinctpoliticalnature,thesettingofTheoreticalCurriculum of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i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t university.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is imminent.Therefore,the teaching contents should be innovated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and social reality.The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innovated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In addition,the teaching ideas should be innovated to show respect for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
Theoretical Curriculum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teaching;innovation
G642.0
A
1672-447X(2010)06-0093-04
2010-09-10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演进与当代视野”(AHSKF07-08D37)的阶段性成果;安徽师范大学教研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优化建设”(xjjyxm200815)的研究成果
万晓源(1979-),安徽巢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08级政治学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曲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