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课堂中的运用

2010-08-15王兰香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法律

王兰香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730070)

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课堂中的运用

王兰香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730070)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 19世纪 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法自 20世纪 70年代末引入我国后,迅速得到推广,被广泛运用于管理、经济、法学等一大批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提高高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针对高职教学的实际,具体研究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法律课;案例教学法;实施步骤;使用效果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或调动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性的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讲解、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的内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案例的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

案例选择要求首先是法律案例的针对性。案例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定的,能反映事物的典型性和事物的规律性。其次是案例的真实性、客观性。案例不管从何种途径获得,必须来自生活、工作的真实,符合客观实际。再次是案例的适时性。案例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符合当代高职生的实际情况。最后是案例的实用性。案例必须与现实生活、专业知识、就业知识紧密有关,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总之,选择法律案例时,既要考虑案例的质量,更要切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2 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提出案例、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2.1 提出案例

法律案例提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印发文案材料、教师学生口头描述、多媒体展现、模拟实际情况、到现场参加调查等。提出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情况,分析研究问题,以明确教学目标,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师所用的案例,从其来源讲,无外乎两类:一类是自己编写的案例,另一类是他人编写的案例。对前者,教师可介绍一些有关写作案例的感受、趣闻、轶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后者,教师可运用其他一些手段来提醒学生予以注意的必要性。

2.2 案例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以个人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案例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案例的内容与法律知识联系起来,分析讨论事物的发展规律。教师的职责是一步步做好设想与引导,组织调控一个开放式课堂,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有个人自主学习、个别发表意见、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可以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纵横驰骋,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观察与体验去领悟,发表不同的见解,表现不同的思路。

2.3 概括总结

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自行进行归纳、总结、评价,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给学生以鼓励。

3 案件例教学法的优势

3.1 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法律课程课文内容有较多的理论性、概括性,表意直白,重理论轻分析、少形象感受,所有这些都让学生感到法律课程枯燥呆板,失去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的案例交给学生,把抽象的理论换成生动事例,并组织他们展开讨论。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热情。

3.2 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结合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案例分析,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为其他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通过案例的分析,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同时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各抒己见,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纠正了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为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起到添“砖”的作用。

3.3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法律教育的终极目的并不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而是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而,在讲授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案例的内涵,使案例真正起到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认识水平的作用。所以问题的设置,应充分考虑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受到教育。

3.4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受系统的法律教育,培养用法观念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碰到类似问题时知道该怎样做才是合法的,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是未来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他既有可能是生产者,也有可能是经营者,当然,他必然是一个消费者。通过案例的分析,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未来参与经济活动奠定基础。因而,教学既是潜移默化的,同时又是综合的。只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才会使学生的素质真正得到提高,在法律意识的教育中更应如此。

4 使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4.1 案例教学方法不具有普遍意义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工具性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需要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及教学内容的需求。

4.2 使用案例教学法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选用的案例,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经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或调动自己以往的经验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选用难度过大的案例,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启而不发”而由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4.3 组织实施过程要名副其实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案例法,但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有些教师把案例呈现给学生,不引导、不总结,做“甩手掌柜”,还有的教师把案例教学法当故事,让学生漫无边际议论一番,并未能把握问题实质。

总之,在法律知识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显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案例的详细分析,能够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当然,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前提是教师不能浅尝辄止,必须对所用的案例进行认真研究,并提出若干小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1]庞京生.在教学互动中实现学以致用、教学相长[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

[2]蔡骐.媒介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 [J].现代传播,2007,(1).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邓云洲.案例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1,(12).

G424.1

A

1674-6341(2010)01-0113-02

2009-10-26

王兰香 (1970-),女,甘肃兰州人,讲师,从事法律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卢宏业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法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