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财会集中核算的探索
2010-08-15张艳华
张艳华
(湖北省荆江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湖北 公安434300)
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财会集中核算的探索
张艳华
(湖北省荆江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湖北 公安434300)
笔者依据本单位财会集中核算工作实践,结合对其他水利基层单位的调查,介绍了财会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成效,分析了财会集中核算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财会集中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财会集中核算;成效;问题;对策与建议
财会集中核算制度是2000年以来国家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指在财务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代理记账,对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1]
一、财会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成效
基层水利事业单位承担着水利工程维护管理、防洪、排涝、供水等职能。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及财政四项体制改革的深化,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原有的简单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为加强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水利资金使用效益,从2006年起我省堤防、泵站、水库等基层水利事业单位根据财会集中核算制度的要求,相继对其所属单位实行了财会集中核算,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有效促进了会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职责
在分散核算模式下,会计人员由各单位领导,难以客观、独立办理经济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实施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由于受财务部门的领导,编制、人事关系不在所属各单位,从根本上消除了会计与各单位之间的附属关系,使会计人员能够排除行政干扰,依照会计法规赋予的职权办事,对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人和事进行抑制并及时向财务部门报告,从而有效地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二)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在分散核算模式下,由于财会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各单位会计核算整体水平不高、基础工作薄弱。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后,各单位会计业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完整、及时和统一。
(三)加强了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在分散核算模式下,有些单位资金闲置、多头开户,有些单位资金紧张,想做事却缺少资金。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后,对各单位的账户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不但便于财务部门全面掌握单位资金情况,而且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从根本上改变了资金管理分散的局面,有利于财务部门增强对单位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及时在各单位之间开展调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2]
(四)改变了会计监督的方式,减少了单位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
在分散核算模式下,为加强财务管理,尽管对所属单位采取突击检查、集中检查、交叉检查等多种方式进行会计监督,但因经济事项多已发生,会计业务已经办理,根本无法改变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合规、不合法,甚至影响单位事业正常发展的行为。[3]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后对所属各单位经济事项变以前的突击财务检查为现在的日常管理,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强化了财务部门对各单位财务收支的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在使用资金上的随意性,从源头上堵住了管理上的漏洞,并能有效遏制违规违法行为,为单位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五)满足了财政四项制度改革的要求
虽然财政部门目前没有对基层水利事业单位严格按照财政四项制度的要求办理各类经济事项,但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后,所属各单位所有收入必须及时存入集中核算账户、所有支出必须在预算资金范围内通过集中核算账户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资金由核算中心直接支付供应商,保证了政府采购项目的严格执行。
(六)为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收入均衡分配提供可能
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由于国家投资、政府投入、单位职能及地域差异等影响造成所属各单位现有资源的不平衡,使得同一部门不同单位职工收入差别较大。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后,能逐步将资源在各单位之间合理配置,平衡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并能通过实行统一的综合财务预算和奖金福利标准,逐步实现部门职工收入的均衡。
(七)减少了财会人员数量,节约了成本
在分散的核算体制下,各单位都成立了专门机构,按会计、出纳等工作岗位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后,各单位不再保留会计、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一名,从而为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精简了人员,节约了成本。
二、实施财会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财会集中核算作为财务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虽然对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
(一)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由于核算中心不参与所属各单位的具体业务,无法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进行判定。加上核算中心业务量的增加,财务人员整天忙于报账、结账和记账,使得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会计监督多流于形式。
(二)削弱财务人员地位
实行财会集中核算以后,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员工作并不重要,有无会计资格证和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员随意任命,导致单位报账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还有些单位会计机构撤销后,对报账员的待遇和地位不予肯定,使得报账会计员的工作热情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所属单位理财积极性受到影响
集中核算前,各单位支出只要单位领导审批就可以报销。实行集中核算后,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权力受到了制约,觉得单位财务工作的好坏是核算中心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由于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影响了理财的积极性。
(四)不利于核算单位及时全面了解财务状况
在处理单位经济业务时,由于报账员不进行日常账务处理,而核算中心只提供月报表资料,并且报表数字相对浓缩、抽象,尤其是涉及债权债务的往来经济业务,所属单位领导和报账员更难以准确、及时地把握。
(五)会计档案查阅不便
由于会计事务往往具有连续性,特别是一些合同的执行,各单位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查阅原始凭证的事,而会计凭证由核算中心统一保管,查阅时各单位必须到时核算中心才能查阅。因此档案查阅相比在各单位保管有诸多不便之处。
(六)资产管理存在缺陷
一是收支完整性难以保证。各单位财务收支应是核算中心监管的重点,但我们发现核算中心基本只监管了支出,对收入只能依据委托单位缴款数进行核算,若某些单位有未上缴或及时上缴收入难以准确、及时判断;二是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脱节。[4]核算中心只具备核算功能,而财产清查由各单位实施,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特别是对固定资产,总帐和明细帐在核算中心,实物由原单位进行管理,难以保证账实相符;三是往来款项不能及时清理。[5]对由于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对核算单位情况了解较少,加之部分单位不及时报账,极易造成往来款项年年挂账,年长日久变成了呆账死账。这些都极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形成新的腐败之源。
(七)费用开支标准缺少统一、规范
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费用开支标准多没有统一、规范,而且现行的费用开支标准和实际开支也存在较大差距,这既给单位报账员的操作带来一定难度,也使得在报账业务的审核中,会计核算中心把关较为困难,灵活性与原则性的尺度难以把握,这势必造成支付与不支付的矛盾,也使各单位在费用支出上形成攀比、滥发钱物等现象。
三、进一步完善财会集中核算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实施财会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为使财会集中核算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
财会集中核算目前在基层水利事业单位没有统一的模式,主管部门应逐步建立以行业为主体的集中核算模式对各单位的集中核算进行规范和统一,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水利经济建设。
(二)核算中心要牢固树立服务观念,转变职能、加强会计监督
核算中心在思想上不能把集中核算当成一种权力,要牢固树立服务观念,热情周到地为各单位办理经济事项的收付。同时应从繁杂的核算事务中解脱出来,参与到所属各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要及时了解各单位重大的财务事宜,加强对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三)核算中心要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强调各单位会计主体地位,增强委托单位财务管理的责任感
对不符合核算要求的事项,核算中心要及时与各单位负责人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要始终如一强调财会集中核算不能改变各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资金的筹措、支出的控制仍然是各单位自己的事宜。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如:超收奖励、节约分成、年终评比等,增强他们财务管理的责任感。
(四)财务部门要加强和完善预算及资产管理制度
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预算管理制度[6],制订规范、统一的费用开支标准,在实行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内容,使预算编制更科学、支出更优化、执行更有力,为核算中心运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界定固定资产范围,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要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要求各基层单位安排专人对各单位财产物资进行管理;同时核算中心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和单位财产管理员进行对账,及时了解各单位资产变动情况,确保账实相符。对债权债务及时清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五)建立健全内外监控制度,提高单位财务的透明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会计核算的集中,也意味着财务风险的加大,财务部门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内部制约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因此核算中心对每一笔支出都应认真审核、核对,在保证凭证真实、准确、合理和合法后,才能付款。要按照“管得住、行得通、效率高”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大额费用的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大额借款审批制度及单位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责任。提高单位财务的透明度,让群众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六)财务部门要加强财会队伍的后续教育和培训
既要加强对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使他们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技能。同时也要加强对报账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充分发挥联系核算中心和所属单位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七)单位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实行电子政务,发挥电算化软件的资源优势
推行电子办公平台,实行电子政务能将单位管理提升到“信息化”的轨道上来。为利于所属各单位及时了解、掌握本单位财务状况、查阅相关会计资料,在各单位建立电算化软件客户端,将原始凭证和重要财务资料通过扫描仪传入电子办公平台,实行电子会签,与电算化软件中ERP制造系统联网,这样各单位通过客户端就可以随时了解本单位财务状况、查阅相关会计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1]童道友.财会集中核算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解鸿领.事业单位集中核算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6,(7).
[3]张宝娣.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J].财经界,2008,(11).
[4]徐米丹.浅谈会计集中核算[J].中国科技财富,2008,(9).
[5]孟菊香.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索[J].财会通讯,2006, (6).
[6]陶明.浅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监管[J].江苏水利, 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