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综述

2010-08-15赵露

黄山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赵露

(黄山学院 外语系,安徽 黄山24504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综述

赵露

(黄山学院 外语系,安徽 黄山245041)

大学英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和研究已获得显著成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基本动态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动态;成果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本世纪初以来已走过了启动酝酿、实施、试点、推广四个阶段,这场改革得到了国家和教育部领导以及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各高等院校纷纷投入到这一改革大潮之中,他们以高昂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积极从事教学改革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基本动态

高等教育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这种服务的特征是根据社会经济及科学文化等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就必须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近8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点。其核心表现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规格为目的,以现代化技术为教学手段,科学地设置英语课程和英语教学内容;其焦点是以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背景,站在本科教育层次的逻辑起点上,考虑社会对本科人才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调节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以及英语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动态性和实践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于2002年开始酝酿,在此期间,教育部高教司多次召开有关实施教学改革的座谈会和研讨会,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和教育部各级领导均亲临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他们对大学英语教学思想和课程目标定位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指导意见。2003年教育部制定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并委托四家出版社研制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同年4月,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列为“质量工程”项目,从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了实施阶段。2004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课程要求》,在288所申请参加教学改革试点的院校中确立了180所试点院校,并为192所大学的教师设立了239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和437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科研课题,还制定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2005年10月高教司确定了195个第二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翌年4月批准了31所院校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示范点的设立标志着此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试点阶段逐步过渡到示范和推广阶段”。[1]33同年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课程要求(试行)》进行了修订,2007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全面推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充分运用优质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深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校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切实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同年7月正式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展开。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成果

1.制定出《课程要求》,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

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本科人才素质的要求为宗旨,以本科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基点,从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战略高度来科学地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2003年《课程要求》便因此而孕育而生。《课程要求》首先确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这一重要课程的培养目标涵盖了四个方面:英语语言知识、英语综合应用技能特别是听说技能、英语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的课程性质和目标凸显出现代高等教育和外语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方向,是对曾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原则和现代社会需要的教学弊端的纠正”。[2]12

2.更新了教学理念

《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这一指导性文件充分体现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的教学理念,它为高校提供了科学的英语教学改革依据,使教学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新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1)教学原则的转变。学生的培养规格由理论知识型转向应用型;教学内容由“灌输式”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层面转向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英语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一体的多层面立体结构;英语技能培养从突出阅读能力的培养转向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目的由应试转向应用。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已从主讲者转为“主持人”,并承担着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英语交际氛围的营造者、学生潜能的挖掘者以及学生学习的督促者等多重角色。3)教学模式的转变。《课程要求》提倡的“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了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4)教学手段的转变。积极采用计算机和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了黑板、书、粉笔、老师加课堂的教学方式,这一与时俱进的改革举措不仅能发挥现化代教育技术优势、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够倡导学生个性化和自主式学习的新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5)学习方法的转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转为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个性化、自主化和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6)学习成绩评估的转变。由以期末测试成绩为主的学习成绩评估变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估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素质进考察,将课堂中英语应用能力和听说交际能力的表现、自主学习成绩、网络学习中的参与度以及输出情况等综合起来给出形成性评估成绩。许多试点院校在教学评估中,探索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有效评估。

3.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要求

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和高校校际情况的差异以及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要求各高校的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必须达到一般要求,同时还要求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原则指导下,不同类型的高校均制定出各自的教学要求,充分体现了因校制宜及因人制宜的个性化教学特色。

4.确立了校本特色的个性化教学大纲

《课程要求》在开篇部分指出“鉴于全国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都不尽相同,各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3]1在这一宏观性指导文件指引下,各试点院校,包括重点大学、一般大学、综合类大学和专业类大学,纷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各自的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大纲,促进了他们大学英语教学的自主发展。李宵翔指出:各试点院校依据《课程要求》,纷纷制定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力求将《课程要求》中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与本校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呈现出很强的校本主义的特征,为事实求是地开展教改活动奠定了基础。[4]83-84

5.优化了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改革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新世纪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改革不仅体现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而且还体现在以网络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学习软件为载体的教学内容的建设上。2003年教育部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研制的与教材配套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使得纸质平面教材向以网络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学习软件为依托的立体化教材方向发展。自2002年以来,教育出版界出版了一系列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要求》教学目标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如:高教出版社编写的《大学体验英语》系列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时代交互英语》、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大学英语立体化网络化系列教材》、复旦大学编写的 《21世纪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二、三版)等。各套教材的总体设计均遵循了以下原则:1)以应用为目的,注重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突出听说训练。2)正确处理英语知识与应用的关系,把语言知识融于课堂交际活动中,设计实用性交际活动。3)教材适合文理工各科使用,体现其共性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每套教材均将课本、光盘和网络学习系统整合在一起使之成为立体化教材,这种通过多种载体所组建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科学,充分表现出实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三实”特色,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在一个由有声模仿、形式记忆、内容认知、文化习得、社会交际运用等学习活动组成的反复循环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此外,近年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还开发了一批拓展类选修课教材,以满足学生进一步提高外语水平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6.发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处于一种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现在推行的是:精当“传道”、注重“受业”、提倡“解惑”,即精选精当的、必需的英语知识传授,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和自主式学习,培养学生在英语综合训练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单纯地接受理论知识为运用或实践理论知识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7.教学科研工作成绩斐然

本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学术研究,其理论研究层面主要涉及探索和认知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规律。为促进理论教学研究,高教司于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437项教学科研课题,各有关省市教育厅和各高校也分别设立了大量的大学英语教研课题。广大英语教学研究者及高校英语教师以应用教育技术和教育研究方法等理论为指导,积极投身于大学英语教学科研活动,他们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比研究”、“网络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语言输入信息的质与量的优化”、“英语学习过程中心理论要素研究”、“语言学习环境要素研究”、“英语学习的认知感观功能和学习效率研究”、“学生主体作用与学习策略研究”、“英语师资的培养和职业发展研究”以及“自主式与个性化学习、网络教学与网络测试和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丰富多彩的学术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师资队伍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的方向发展,并创立了适合我国外语教学特色的教学理论;同时,也对本次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反拨作用,实现了网络教学系统和网络教学模式、个性化和自主式教学模式、网络语言学习环境与英语课程教学的整合等方面的创新。“目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已有604项,这是建国以来政府部门对英语教学资金投入最多的一次,是大学英语教师参与英语教育理论研究人数最多的一次。大学英语教师在这次改革中科研成果比以往有了质和量的飞跃,发表论文的期刊层次和数量也超过了专业英语教师”。[5]

8.改革了英语四、六级考试

为了配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改革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将考核重点与《课程要求》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相呼应,突出了英语听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测试。此外,教育部还下达了不划及格线的规定。这一改革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以及遏制应试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07年开始,在质量工程项目支持下,开始研制以听说为主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四、六级英语考试系统和四、六级英语考试试题库的建设,预计2009年可进行试点考试”。[6]这将使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各个环节更加科学和便利。

9.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解决了多年存在的问题

1)解决了过去教师严重短缺、教师疲于上课的问题。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把重复性的教学内容放到网络上,减少了任课教师重复性教学工作。2)新的教学模式解决了过去学生厌学、上课睡觉、收获不大等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与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3)解决了应试教学问题。“由于某些学校教师对四、六级考试认识不到位,把重点放到了片面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为考而教,为考而学,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提高”。[7]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存在的应试能力强,实际应用能力弱的问题,摆脱了传统的知识型学习,以学习应用技能为重点,全面提高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等综合应用能力。4)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缺乏交流的状况,“聋哑英语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5)解决了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滞后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了解和掌握与改革相适应的语言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以及计算机操作技能,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效力。“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众多高校加大了对师资培训的投入和力度,制定并执行了不同类型的师资培训计划,其中包括有计划地组织英语教师赴国外高校培训和在国内外高校攻读学位、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活动、以项目为纽带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以课程建设为导向发挥教师的学术和教学专长。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为教师职业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教师的危机意识、不断进取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教师角色多样性意识、教学科研意识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得到加强和深化”。[4]84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力地促进了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三、结束语

自改革以来,在教育部主管部门、英语教育专家、高校管理部门及大学英语教师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我国大学英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估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和研究已获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张尧学司长在“谈英语教学改革”时对这一阶段性成果做了四点概括性总结:1)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能力和听说能力。2)摸索出了一条较为适合我国国情的英语学习体系和方法。3)改革提高了英语教学在学校发展与建设中的地位。4)新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并得到广泛认可。[6]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正在积极贯彻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 《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文件的指示精神,努力实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版)》中提出的各项教学要求,认真学习试点阶段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大力推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研究成果,不断深化教学研究,为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1]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夏纪梅.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外语界,2005,(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宵翔.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特色与启示作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5]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调查报3[EB/OL].http://pg.zhku.edu.cn/english/shownews.asp?contentid=123,2008-04-25.

[6]张尧学.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谈英语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8-12-04.

[7]吴启迪.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pg.sisu.edu.cn/ReadNews.asp?NewsID=126.2007-04-18.

A Review of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nd Research

Zhao Lu
(Foreign Language School,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Remarkable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nd research on teaching objective,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odel,teaching approaches,etc.This article gives a review of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result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nd research.

college English;teaching reform;teaching research;development;results

G642.0

A

1672-447X(2010)02-0114-04

2009-12-22

赵 露(1960-),安徽芜湖人,黄山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和英语语言学。

曲晓红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