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教师权威观对现代教师权威的启示

2010-08-15陈杜鹃文福荣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权威教育

陈杜鹃,文福荣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后现代主义教师权威观对现代教师权威的启示

陈杜鹃,文福荣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后现代主义对于教师权威是一种批判的态度,主张消解教师权威。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教师权威观的阐述,从中得出对现代教师权威的四点启示:第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权威水平;第二,转变传统的专制型教师权威,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型教师权威;第三,教师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来重塑教师权威;第四,教师的权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行的。

权威;教师权威;网络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它具有批判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其领域覆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各方面,为各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开启了新的思考方向。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潮,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所注重的权威观和精英主义加以批判,他们主张消解教师的权威,认为事物是不断生成的,事物的意义不是被决定的;任何僵化的或霸权的话语,都将影响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权威”来源于拉丁文,一般认为“,权威”是指得到普遍承认的组织、集团或者个人对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所起的影响,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后果是,其他人在自己的影响下生活和观点中服从或依赖于这个组织、集团或者个人。从此种意义上说,权威本质上体现了一种社会关系,即权威反映了权威者与权威对象间影响与被影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在汉语的解释里,权威有两个义项:(1)使人信从的力量;(2)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1]。权威含有尊严力量、权力的意思。教师权威指的是由国家社会赋予的及由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有威望、有支配作用的力量[2]。它表明了在交往中师生之间影响与被影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表现为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对学生的控制和影响的力量。

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权威话语背后是三大主义,其一是基础主义,其实质是真理的“霸权主义”,即真理是一切话语的标准。其二是表象主义,其实质是科学、理性优先。其三是普遍主义,其实质是“西方中心主义”。为了解构权威话语,利奥塔鼓吹“异教主义政治学”,罗蒂宣扬“种族中心主义”,德里达从认识论的角度批判了“存在的霸权”也就是所谓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福柯则通过对“系谱学”和“考古学”对精神病史、医学史、监狱史地挖掘,试图颠覆权威话语与主流思想的“霸权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这种反中心性和反权威性的观点,冲击了教师的权威性和神圣性。

后现代主义对教师权威的解构,启发我们应该消解教育中教师权威的影响,进行创新,以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在我看来,教育是需要权威的,适度的权威是开展学校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而教师权威则是学校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是教学秩序维系的有机环节和必要机制,必要的教师权威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履行教育活动中的管理职能,从而使学生最大可能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率。教师如果要想在适度的范围内合理利用权威,来提高教学效率,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点做起:

首先,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权威水平,即科学文化知识修养。多尔认为,真正的权威和控制来源于情景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后现代课程中,教师不是以身份、职位的权力来威慑、控制学生,而是以教师自身的知识修养、人格魅力及其创造性的劳动本身来实现的。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灵活运用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的质量,也能赢得学生的认可与信赖。教师高超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其产生敬佩感;教师的丰富知识可以使学生对其产生信赖感:这些都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为树立教师权威创造条件。

其次,转变传统的专制型教师权威,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型教师权威。传统的教育思想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极力推崇“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便是极好的证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掌握了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处于知识上的垄断地位;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必须依靠教师来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因此,被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绝对服从教师权威。同样的,教师也理所当然地可以管束和领导学生。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就得按照教师的教授来学习,试想:在这种专制型的教师权威下,学生何来创造性,又当如何发展?相反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充分发扬民主,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及班级管理,在此种情况下,学生的能力、自我创造性就会逐渐发展起来,这就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就是民主型教师权威。教师的权威正是在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的过程中确立的。如果教师仅仅是利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行使教师权威,则学生就会面服心不服,这时的教师并无真正的权威可言。

第三,教师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来重塑教师权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迅速普及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随着网络的发展,大量的信息会以生动的形式通过网络传播给学生,这样,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地位就会产生动摇。在学生眼里,教师是什么都知道的权威者,而面对突入而来的信息知识,他的地位不再那么神圣,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应当这样来重塑权威:首先,教师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只有在学会使用的情况下,才能在第一时间搜集材料,帮助学生解疑答难,在学生的心目中才能重拾权威。其次,教师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知识,如把教案做成课件来展示,把实验等做成课件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兴趣,只要在课上、课下加以引导,就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权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行的。教师的权威还需要一定的法律和制度来保障的,在法律上要赋予教师一定的权力和地位,这为教师行使教师权威奠定了客观的基础。学校要切实贯彻执行《教师法》、《教育法》,维护教师权利,为树立教师权威奠定法律和制度基础;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使教师资格成为反映教师知识、能力和阅历的客观标准,使教师拥有真正的教书育人的权力。

后现代主义对教师权威的批判对我们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借鉴其理论对现代教师权威观有积极的影响。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后现代主义者利奥塔认为传统的教师应该终结,后现代主义敲响了教授时代的丧钟,甚至一些西方的学者和教育家还提出了“教师取消论”,显然,机器可以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但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电脑毕竟是人脑的产物,有必要重构“教师权威”。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权威对中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如果这种作用能够加以正确引导的话,就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唤醒学生对学习的真实追求,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1] 吴霞.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一个教师权威视角的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4(12).

[2] 黄行福.教师权威类型评说[J].九江师专学报,1999 (1).

[3] 李海燕.后现代主义对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3).

[4] 陈剑华.“‘教授时代’的丧钟”和“教授万岁”[J].比较教育研究,1999(3).

[5] 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28.

[6] 戚玉觉,姚本先.师生交往中教师权威消解修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14).

责任编辑:张彩云

G45

A

1671-8275(2010)03-0071-02

2009-12-19

陈杜鹃(1985-),女,河南洛阳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文福荣(1983-),女,山西运城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权威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