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节约型小城镇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0-08-15黄俊舟王建华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节约型小城镇规划

黄俊舟,王建华

(孝感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湖北孝感 432000)

建设节约型小城镇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黄俊舟,王建华

(孝感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湖北孝感 432000)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背景下,针对传统粗放建设时期的问题,及其对当前建设节约型小城镇的制约,提出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改变策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节约型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规划工作出发点。在当前尤其要把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贯穿于节约型小城镇建设之中。

节约型小城镇;小城镇规划;小城镇建设;新型小城镇

在武汉城市圈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背景下,城市圈内的乡镇如何融入城市圈,如何建设发展本乡镇,如何走出传统粗放发展的“高资源耗费、高能源消费、高污染排放和低经济效益”的“三高一低”的困境,建设成节约型小城镇,是对小城镇健康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1 建设节约型小城镇的必要性

1.1 资源环境状况的要求

近10年我国人均耕地已由0.10 hm2下降到0.09 hm2;草原“三化”面积高达1.35×108hm2,且每年还在以2.0×106hm2的速度快递增长;全国土地沙漠化面积年平均2.46×103km2,直接损失高达540亿元;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年平均1.50×106km2,接近国土总面积的40%左右;全国约有80%的贫困县处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三废排放总量中来自乡镇企业的分别为:烟尘排放量高达54.2%,各类废水中COD排放量为46.5%,垃圾和其他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38.6%,工业“三废”排放使全国1.0×107km2耕地遭到污染;全国江河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约2.5×104km河流水质不符合渔业养殖标准;每年因洪水灾害造成的各类损失约为100亿美元,因干旱造成的损失高达350亿美元。[1]

1.2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武汉等九城市,占全省33%的土地,占全省51.6%的人口,仅2004年,贡献了全省59.4%的GDP,65.3%的财政收入,吸纳63.4%的投资,承载62.5%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根据规划,到2012年,试验区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要降低2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0%,SO2排放量下降12%。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9%以上,主要河流、湖泊水库Ⅲ类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服务业比重增加3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到2020年,试验区内9个城市全部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因此试验区内小城镇“两型”社会的建设,是成功实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保证。

1.3 经济快速发展和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要求

我国小城镇建设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广大农村、农民创造了发展经济的机遇,许多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离土不离乡,依靠政策和技术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小作坊或企业,一时间“万元户”、“十万元户”大量涌现,作为农村“发财致富”的唯一标志。各类“发财致富”的“能人”开始携款进乡镇发展,此现象曾经被誉为“异军突起”。一些基础本来较好且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建房、修路、办企业、投资各类公共基础设施之风盛行,大大加快了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乡、镇、村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但这种发展初期的自发、无序、失控式的发展给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的影响是严重的深远的,对于资源、能源、农村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计的。虽然经过30多年的努力有所起色,但现实表明由粗放发展产生的惯性还在延续,影响在延续。

2 传统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小城镇发展模式定位不准确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社会空前发展,这个时期的城镇和农村出现一批能人率先致富,他们带企业、带技术、带财富进乡镇兴办经济实体,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小城镇的建设。但是这个时期的发展,基本是“摸石头过河”,无论何种模式,无论是否具备条件,只要能赚钱发财就是硬道理。全国上下几乎所有乡镇都是一个发展模式——“无工不富,无农不稳”。这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许多地方在资源和能源不足的条件下,为了完成经济指标和追求经济效益,盲目上马办各种工厂。有的墨守成规地一心一意搞农业,不立足于“农”字找出路,不在农和特上做文章,在农业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从而失去了最佳发展机会。事实上乡镇企业是“高资源耗费,高能源消费,高污染排放,低经济效益”的“三高一低”企业,走“资源”“能源”耗费型路子,这与目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格格不入。小城镇要按照本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等自身独特优势的模式定位[2]。

2.2 规划意识淡薄,干部群众参与不够

小城镇建设问题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领导的规划意识缺失和广大居民参与不够。而最为严重和危险的是基层政府领导对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无视规划的法律地位,对经批准实施的规划“想改就改,想变就变”。还有的地方政府存在重 GDP增长速度(实质是搞政绩工程),重视城镇形态工程建设,轻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轻视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的问题较突出。据课题组一项“城镇规划与自己关系”的问卷调查,有54.3%的城镇居民选择了“不知道或无所谓”,据此结果,排除调查对象的知识和文化素养,足以证明居民的规划意识。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主动参与不够,一些居民对自家门口的“规划公示牌”视而不见,不知道规划的意义和作用,缺乏必要的认同感。

2.3 前期规划缺乏对建设的指导性

规划设计前期工作不细,编制设计粗糙,缺乏对建设的指导性,有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作用。小城镇发展规划涉及到乡镇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基层民主政治、政权建设、自然生态环境等等,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程。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乡镇的功能、发展模式、空间形态、发展时限、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等,进行科学论证并赋之于蓝图,面向乡镇干部群众进行公示,广泛征求意见,经过修改,再由专家评审,政府或人大批准,成为具有法律地位的规划成果。

2.4 小城镇建设融资困难建设进展缓慢

小城镇建设融资困难,渠道不畅,建设进展缓慢。其原因:一是乱收费产生的惯性,与现实政策的规范产生了落差和冲突,导致了建设管理资金来源不畅;二是挪用小城镇建设资金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相关工程的建设进度,有的甚至沦为烂尾工程或豆腐渣工程;三是规划编制脱离了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和自身的经济基础,导致一些乡镇建设项目资金严重短缺,没有发展后劲,因而“豆腐渣工程”和“半拉子工程”屡见不鲜。[3]

2.5 建设规划从编制到实施缺乏群众基础

建设规划从编制到实施,许多地方基本上是长官意志行事,缺乏群众基础。由于政绩和升迁的需要,乡镇领导干预规划设计的问题非常普遍。特别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小城镇规划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之所以“改革”和“试验”就是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如果乡镇领导长官意志第一,凌驾于科学技术之上,规划设计非出问题不可。乡镇领导不顾民意,离开城镇居民的参与和监督,搞少数人说了算,并且以个别领导的好恶评定规划成果的标准和质量的问题十分突出。还有的以行政手段代替法规,代替调查论证,代替科学技术,代替必要的宣传教育。导致某些地方群众对当地乡镇政府不满,城镇建设受阻,由建设引发的突发、群发和聚众上访事件等不稳定现象时有发生。

2.6 重开发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小城镇都处在农村自然植被和天然景观环抱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这是大中等城市无法比拟的。但在粗放发展思维指导下,昔日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许多农村特有的资源已经消失。如自然水面被垃圾填埋堵塞而变成臭水沟,许多植被被破坏而逐渐沙化,原生树木被砍伐导致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发生。还有的规划简单照搬他人模式,不顾及当地条件和地域特色,任意拆除原有古建筑和传统民居,造成传统文化资源的损失,使小城镇丧失应有的特色。有许多小城镇规划无视人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为了建设商贸街,花园小区,对原有房屋大拆大建,结果有很多基本脱贫农民因为盖“新房”而再次“致贫”。

3 建设节约型小城镇的对策建议

3.1 节约型小城镇建设必须体现“四节”原则

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总体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近期要贯彻落实“节地、节能、节水和节材”的“四节”方针[4]。

节约型小城镇建设必须改变观念转变发展思路想,各项建设项目在立项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和项目投产中,各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节约能源、节约集约用地、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节约建设用材和推广使用当地的乡土材料的原则,努力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发挥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小城镇建筑和基础设施施工尽量多使用本地区乡土材料。能源利用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移风易俗,开展技术创新,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和庄稼秸秆气化能。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对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分类回收再利用,加强自然雨水的收集利用等。在农房施工中,加强对外墙、门窗、地面和屋面的节能设计,如利用秸秆纤维材料墙体保温,通过窗户引入太阳采光照明,引入太阳能采暖,引入自然通风改善空气质量。总之要把节约贯穿到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去。

3.2 建设节约型小城镇应大力提倡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节约型小城镇的重要标志。节约型小城镇在招商引资时,应该把是否“低资源消费,低能源耗费,低污染排放,高经济效益”作为是否引进的基本原则,把企业产品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良好的销路和信誉等作为质量标准,把是否推行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准入门槛。坚决把东部沿海地区或本地大中城市借引资名义,迁移进来的“三高一低”企业挡在门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对乡镇企业进行“关闭、停产、兼并、转产、改造”等处理,把那些资源浪费严重,能源耗费高,污染严重,产品附加值低的,不管其规模多大,能转的尽量争取转产,否则要坚决地“关、停”掉。对规模暂时较小,技术力量薄弱,但是产品生产资源能耗低,附加值较高,独特又有好销路的,可联合技术和产品接近的企业进行合“并”,并提供资金、技术、资源等的扶持,使之做大做强。

3.3 开展技术创新进行废弃物的再利用

生产生活废弃物(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是建设节约型小城镇的重要任务,生产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和利用问题,处理得不好可能成为制约节约型小城镇发展的障碍。当前条件下,一是利用各种人畜粪便生产沼气。农村各种粪便物量大,又缺少管理,加上利用粪便生产沼气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这种能源的生产不仅充分解决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又减少了人畜粪便对环境的污染,还为居民节约能源消费的开支,提供了廉价生活能源和生产肥料。二是可以将农作物秸秆等残余废弃物,通过深加工,生产植物秸秆保温隔热墙体板,用于农房建筑的保温隔热,以降低居民采暖耗能量和经济投入。三是城镇建房遗留下的碎砖和混凝土垃圾,可有组织的堆放,用于水泥道路、广场和建房基础施工中代替石材使用。

3.4 发展特色农业保持小城镇经济快速发展

广大农村和乡镇,名、优、特色的农、牧、副、渔业十分丰富,这又是大中城市所没有的天然特色。规划建设节约型小城镇时,应当充分利用当地土质地质、地形地貌、温度湿度等天然条件,把技术创新和传统耕养作技术相结合,大力发展“高产、高质、高效”农牧林和养殖业,发展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的“绿色洁净”的农牧副渔产业,对那些技术条件不具备,规模较小,分散的小作坊,可以通过联合重组,规模较大的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之发展壮大,以带动小城镇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可以改善居民的经济条件,提高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为节约型小城镇建设提供持续的经济保障。

3.5 推广和鼓励建设节约型建筑

建筑物的节能如否是衡量节约型小城镇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各类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用材、施工和使用上,都应该尽可能地实现节约能源、节约集约用地[5]、科学和节约用水,大力使用秸秆纤维墙体材料保温。尽量控制或不建造一户一宅的小规模平房,提倡建设联排式多层住宅。一些成功的经验是,凡是按照规划在指定的范围内,按照规划设计的户型和面积建造房屋的,村委会(或联合经济体)给予经济奖励,对建造独立小户型住宅的收取一定的超标费,对超出规划标准建房的,采取“三不一限”的处罚,即政策上不容许,报批时不批建,近三年内不批准建房申请,限期拆除违建房屋。其中关键点是严控超标准建房,合理控制建房用地标准,严格规范户均(人均)建筑面积指标[6]。在建筑能源方面,“节能型”建筑要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的洁净能源。目前家电下乡优惠政策,用补贴鼓励村镇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要设计安装位置保证使用安全可靠。在用水方面,可对建筑生活污水分类排放,分类处理,提高废水的处理回收再利用量,如回收后部分冲洗厕所,浇灌农田菜地等。同时可以进行雨水集中收集储存在利用等措施。在建筑物朝向设计时,要便于夏季通风隔热,冬季引进太阳采暖。除此,应充分利用天然的山、水、林等自然景观和地形地貌,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互协调,制造出绿色生态建筑,创造出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小城镇[7]。

4 结语

要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节约能源,科学和节约用水,推广使用乡土建筑材料和节约建设材料等,作为建设节约型小城镇的重要任务。推广太阳能、沼气、地热、秸秆气化能等能源的利用,把小城镇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型小城镇。

[1]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2010-05-31)[2010-06-15].http://www.instrument.com.cn/lib/edito r/Up load File/20106/20106483141246.pdf.

[2] 王宁,王建华.小城镇模式定位与规划策略[J].孝感学院学报,2009(3):99-102.

[3] 黄俊舟,赵悠,吴银玲.基于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农村规划原则[J].农业经济,2008(3):44-46.

[4] 陈栋生.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几点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7(1):2.

[5] 王建华.“两型”小城镇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问题与措施[J].孝感学院学报,2010(3):74-78.

[6] 王宁,王建华.资源节约型小城镇规划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09(8):27-28.

[7] 赵之枫,黄婧.节约型小城镇规划策略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8(3):15-18.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conserving Small Towns

Huang Junzhou,Wang Jianhua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Xiaogan University,Xiaogan,Hubei 432000,China)

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extensiv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their limit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conserving small town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must change thinking,develop concepts,change strategy and us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urban design of resource-conserving small towns,take the resources-sav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point of departure,and especially save land resources,energy,water and materials through the whole work of constructing resource-conserving small town.

resource-conserving small towns;small towns planning;small towns construction;new type small towns

TU 982.29;F127

A

1671-2544(2010)06-0005-04

2010-08-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AZH083);湖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09DEZ003)

黄俊舟(1971— ),男,湖北孝感人,孝感学院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教授。王建华(1954— ),男,湖北云梦人,孝感学院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锦华)

猜你喜欢

节约型小城镇规划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节约型园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迎接“十三五”规划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