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专业化不能离开课堂
2010-08-15姜文格
◎/姜文格
(作者系英山县教育局局长)
温家宝总理特别重视“教育家办学”,今年2月27日,温总理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再次提出:“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要“让教育家办学”。省政府近日出台的 《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也提出,要“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的行政级别,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选拔、任用并归口管理”“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任期制”。提倡由教育家来办教育,显然是对学校行政化的一种拨正,取消校长行政级别的意义,在于让教育摆脱行政体制的干扰,有利于消除学校的“官味”。
中小学校长要完成从官员到专家的转变,课堂是不可或缺的舞台。校长进课堂,一是要亲自上讲台,一位优秀的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二是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研课,深入了解学校教师整体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成长状况,深入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向。校长如果远离了课堂、远离了教学,实际上也就丢掉了管理之本,自己作为校长的底气也将逐渐耗尽,“教育家办学”更无从谈起。教育家成长最好的舞台就是课堂,中小学校长只有扎根于教育教学的土壤,才能体味到教育教学的真谛,熟知教育规律,从而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时下,部分中小学校长已把自己当成了高高在上的行政领导。他们对“校长”的理解,在“长”字上,看重的是权力和地位,将校长职务当作一种特权来享受,一心从事应酬、开会、接待、管理等工作,好像当上校长就该走出课堂,轻松一下,一些中小学校长因此与课堂渐行渐远。由于脱离了学校实际,掌握不了教学的真实情况,对学校管理尤其是教学管理往往是 “瞎指挥”“乱弹琴”,导致校长与教师的距离越来越远,矛盾越来越多,教育工作也成为了简单意义上的重复。
其实,“校长”的“长”字,应该体现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先行者,是先进理念的引领者,是教育智慧的激发者。校长所行使的管理权力,依靠制度,更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依靠自身过硬的业务素质。校长只有亲自上课,才能给教师树立典范,才能真正成为学校工作的带头人和引路人,才能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创建教学工作特色,增强制度执行的实效性,引领学校全方位发展。校长只有亲自上课,才能摆正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制订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和学校实际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引领学校教研工作,建设高素质、学者型的教师队伍。校长只有走上讲台,当好教学的行家里手,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正确地引领教研,说内行话,办内行事,实施人文管理,做到以人为本,渗透情感关怀,取得最佳管理效果。
要把校长推到教育教学的前台,必须杜绝校长上课只为了摆架子、做样子的现象。对校长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等,与普通教师同要求、同检查、同评比,校长应当主动将教学工作职责履行情况交由教务处、教研组考核登记、汇总公布,置于全体教师的监督之下,考核结果要纳入学期末工作考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责任将“校长进课堂”作为教育督导和校长专项考评的重要内容,让校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教师,密切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通过系列有效的举措,既让校长做教学管理的行家,做教学业务的权威,又让校长说话有力度,工作有效度,影响有高度,从而真正实现专家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