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论析

2010-08-15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时代特征时代性中国化

储 峰 张 磊

(1.后勤指挥学院总后干部轮训大队;2.中央党校 北京 10009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论析

储 峰1张 磊2

(1.后勤指挥学院总后干部轮训大队;2.中央党校 北京 10009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

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把钥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具体体现为对时代特征的把握和对时代课题的回应。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应注意把握时代性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注意把握时代性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注意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在不同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实现的,因而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即鲜明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是指它始终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要求,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认识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一个空间或者地域概念,它还应该是一个时间概念我们应该从整体时空观上来理解和把握这一概念。时代是一个时间概念,它通常是指人类社会历史上以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的划分有多种不同的方法,这些划分方法可以简要地表述为“两阶段论”、“三阶段论”、“四阶段论”和“五阶段论”。“两阶段论”是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前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共产主义以前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史前史”,真正的人类历史是从共产主义开始的。“三阶段论”是说,人类历史可以被划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三个阶段。自然经济是人依附于物的时代,商品经济是人依附于人的时代,产品经济才是人之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成为真正的人的时代。“四阶段论”是说,可以根据生产工具的不同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机器大工业时代”四个阶段。“五阶段论”是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根据经济形态的不同被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个阶段。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马克思主义主要地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统一的角度来划分时代的。这种方法和视角,要求我们在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的时候,既要考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时整个世界所处的时代及其特征;更要重视中国社会在该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特征,从而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时代概念,往往有着很长的时间跨度,列宁称之为“大的历史时代”[1]在这种大的历史时代中,我们可以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划分出若干个不同的“小的历史时代”,即通常所说的某一时代的不同阶段,如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阶段),等等。列宁指出: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2]因此,正确认识世界所处的时代及其特征,是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的重要前提。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特征,其特征构成了那个时代之历史的质的规定性。时代特征,是指某一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合乎规律性的方面或状况,是对时代性质、时代主要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把握时代特征,主要依据的,一是时代的主要矛盾,即我们时代主题;二是基于时代主要矛盾运动的规律而形成的时代发展趋势;三是在某一时代居于领导地位的阶级的特性及其历史使命。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既表现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又表现在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时代特征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动态表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时代特征的客观性。任何一种理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反映时代的特征,随时代特征的变化而发展,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正确地认识和反映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大的历史时代”的特征;列宁主义之所以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就是因为列宁主义正确地认识和反映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的特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就是因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地认识和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时代、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和改革时代的特征。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转换是永不停止的,我们要根据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时代背景的变化,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特征,并顺应时代潮流,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出的成果永葆理论的伟力。

二、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推进的一把钥匙

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间坐标,揭示了时代特征,也就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主要任务,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和内容。

时代特征是时代性质、时代基本矛盾的折射和反映,决定了一定历史时期世界发展的走向和趋势。人的认识和实践都是受时代条件制约的。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因而,“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确立及转换,与时代特征的嬗变和转换密不可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义决然死灭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4]在革命与战争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围绕的是革命问题而展开的,因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洞察世界和平曙光与发展趋势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时代特征。然而,20世纪 60年代以后,时代潮流悄然转向和平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对时代特征的认识产生了错位,导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十年“文革”,严重背离了世界发展大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战略力量实力对比的消长与变化,根据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态势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对时代特征作出了新的判断。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5]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围绕的是发展问题而展开的,因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或者更具体地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容。时代特征的嬗变和转换,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容由革命到发展的相应转换。

从“大的历史时代”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是社会主义从一国胜利向多国胜利发展的时代。这一时代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一时代居领导地位的阶级是无产阶级,其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就产生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时代”。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首先认同和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暴力革命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说到底就是由这一时代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特征决定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科学发展观,说到底也是由这一时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决定的。

时代特征是变化的而非凝固的,其变化的过程及其速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着明显的影响。20世纪上半叶,时代特征的嬗变相对缓慢,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形成到成熟,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从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算起,到 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经历了 24年的时间。20世纪中期特别冷战结束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特征嬗变的节奏加快,世界新科技革命、新军事变革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导致世界和中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有了明显加快。邓小平理论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到 1997年十五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 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形成到 2002年十六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从 2003年开始形成到 2007年十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经历了 19年、13年、4年的时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这三十年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时代、实践和人民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党在理论创新上也越来越自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完成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自发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走向了更加成熟、自信和自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具体体现为对时代特征的把握和对时代课题的回应

每一时代都有其需要回答和解决的课题。对时代课题的回答和解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符合中国革命实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思想就是战争与革命时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20世纪 70年代后期,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把党的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东欧剧变,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在国内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和历史的新高度,以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指导,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顺应了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四、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推进的一把钥匙,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向前进,又随着时代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性,应该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首先,应注意把握时代性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时代性是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把钥匙,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我们还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老祖宗”。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尽管受过许多挫折,犯过不少错误,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国后,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邓小平再次告诫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6]江泽民指出,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总之,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任何时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反对任何打着时代性的旗号的非马克思主义倾向;任何时候都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反对任何不顾时代发展,保守残缺的教条式做法。

其次,应注意把握时代性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继续中国化。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五十年、一百年后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7]只有从本国实际出发,把体现时代性的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形成正确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也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无一不是体现时代性,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形成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必须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最后,应注意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的民族性。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世纪中叶的欧洲,马克思恩格斯所要解决的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历史发展和阶级斗争提出的重大问题。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来看,它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当把它应用于其他地区时,就有一个同当时历史事实、发展过程和民族特点相适应、相结合的问题,有一个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也历来强调,脱离开自己国家的历史事实和发展进程来谈论他们的理论,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各个国家的工人政党要胜利地领导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必须从自己国家的历史条件出发,制定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同本国的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相结合的理论、路线和政策。而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精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要把握时代性,又要体现民族性,把两者结合起来,反对把两者割裂起来的错误做法。

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根据实践和时代的新发展,把握新的时代特征,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的实践结合起来,用新的思想和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要求的升华,更加强调时代问题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1][2]《列宁全集》第 26卷,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第 143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284页。

[4]《毛泽东选集》第 2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 680页。

[5][6][7]《邓小平文选》第 3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105、369、291页。

A81

A

1008-5955(2010)01-0038-04

2009-12-19

储峰 (1975-),女,湖北随州人,法学博士,后勤指挥学院总后干部轮训大队讲师;张磊 (1981-),男,河南南阳人,中央党校党建部 2008级博士生。

(责任编辑:吴 兵)

猜你喜欢

时代特征时代性中国化
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充分认识品牌时代特征 努力提高品牌创建水平
诗词的时代性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五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