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修养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2010-08-15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郭玉明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郭玉明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性修养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郭玉明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干部作风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党性修养是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作风与党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必须从提高干部党性修养入手。
一、党性修养在干部作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1、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个优良传统
领导干部的党性,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党一贯重视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思想上建党”的著名论断;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就愈要高度重视、身体力行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每个干部都要把党性放在第一位,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加强党性”;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性修养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发扬光大,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新形势下,坚持和提高党性修养,就是要把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自觉提升到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的高度,就是要事事处处以党的根本利益和工作大局为重,与党同心同德,对党的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一言一行都要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自觉自愿为民尽责,为国尽力。领导只有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意识,才能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
2、党性修养是干部作风建设的内在依据
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实质是世界观问题,是党性原则问题。就一个党员而言,只有用科学世界观指导行动,并把这种世界观反复体现在自己行动中的时候,才能形成他的优良作风。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党性修养放在首位,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恩格斯说过,共产党员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这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即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这个世界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共产党既区别于资产阶级建设的一切旧政党,又区别于其它工人政党的根本标志。所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及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的教育。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做到“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优良传统要弘扬,又要创造新方法。坚决纠正轻视理论、忽视学习的错误倾向,坚决反对照抄照搬、照本宣科、做表面文章的本本主义倾向,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党性修养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
作为长期执政的大党,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自身建设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作风纪律修养。应当说,目前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总体情况是好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完成各项重大任务的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但一些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屡屡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以及重大群体性事件,给党和国家工作、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的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才能确保始终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始终走在时代进步潮流的前头,始终保持先进性。
二、加强党性修养,要提高四种意识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在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党性修养,树立四种意识。
1、要强化宗旨意识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有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执政后,党员领导干部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脱离群众、与民争利;最容易失去民心的行为是以权谋私,搞所谓的既得利益集团,以致腐败堕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检验干部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重要论述充分说明,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贯穿党的各种优良作风的一条主线。为此,一要切实增强群众观念。以群众需要为第一选择,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二要真正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员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三要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改善民生是最大公务”的理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要强化学习意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强化学习意识,不断学习、善于学习。一要提升理论素养。理论素养的高低决定了领导干部认识事物的观点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得当。领导干部不能忽视和懈怠理论学习。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挤时间多学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二要保持政治清醒。讲政治是一名领导干部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要通过学习,增强政治敏感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问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清醒,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要注重明辨是非。要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努力提高明辨是与非、对与错的能力。对不符合党的方针政策、不利于发展和谐的错误思想和言论,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要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和抵制。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者叫做党性不完全。”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3、要强化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成就事业、干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对党员干部来说,责任意识强与不强,是衡量其能否继续担当重任的主要标志,能不能干好工作,能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稳定一方”,取决于有没有责任意识。客观地讲,责任意识缺乏在个别党员干部身上表现得很突出。工作上推推动动,不推不动;对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事熟视无睹、敷衍塞责,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巨大损害。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事业心是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必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只有对党的事业怀有执着的追求,才可能认真履行职责,干好工作。二要坚持工作高标准。工作标准的高低,是事业心、责任感强不强的具体表现。事业心、责任感强,就会自我加压,就会克服困难,千方百计,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地抓好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否则,就会得过且过,对付应付,安于现状。三要真抓实干。责任意识最终是要体现在干事创业上。既要抓好当前的各项工作,促进当前的发展,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又要着眼长远,注意发展的可持续性,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管长远的事,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4、要强化廉洁意识
清正廉洁是领导干部做人做事的底线,是为政者的基本要求,也是群众评判领导干部党性强弱、作风好坏的重要标准。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各项规定,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此,一要过好权力关。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以敬畏之心来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慎用权力,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二要过好人情关。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领导干部与普通人一样,也需要正常的人情交往。问题是,有的人往往借人情交往之名而行权钱交易之实,领导干部也就在这所谓的人情交往之中一步一步滑入腐败的泥沼。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三要过好亲情关。能否过好亲情关,是对领导干部很现实、很严肃的考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管住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绝不允许配偶子女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的影响谋取非法利益,更不能为他们的违法违纪行为充当保护伞。四要过好生活关。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往往是从生活小节上不检点开始的。现在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很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注意防微杜渐,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慎始、慎微、慎独,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加强党性修养,锤炼领导干部作风,推进党的建设,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党性修养,提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体现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工作和措施上,确保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责任编辑赵秀忠]